文/马珺
6月,英伟达(NVIDIA)的股票的强劲增长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公司CEO黄仁勋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公司业务的全面增长。财报中指出,英伟达的高性能GPU和专用AI芯片的销售大幅增加,这反映了市场对AI技术的强烈需求。
而在新闻媒体中“全球最高市值股票。”、“全球‘第一股’”等等充满“极限词”的标题让普通人们再次感受到了AI的强大势头,无论嘲讽也好,称赞也罢,我们现在都不得不直面AI的冲击。
作为芯片产业的一部分,集成电路(IC)产业也正在迎来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变革浪潮。伴随着工业4.0的不断推进,集成电路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在汽车、医疗、通信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期会客室,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华大半导体总工程师、积塔半导体资深董事兼资深执行副总经理李晋湘,并与他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设备构成及国产化挑战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
集成电路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工艺节点从最初的微米级逐渐缩小到纳米级,甚至进入了原子尺度。现代工业界已经进入了3纳米阶段,这意味着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可以集成约150亿个晶体管,这种高密度的集成大大提升了计算和存储能力。
集成电路的技术创新
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主要依赖于两大驱动因素:结构和材料的改进。集成电路的微结构在不断缩小,从平面结构发展到立体结构,这种微结构的改进主要依赖于三种设备:图形生成设备、增材设备和剪裁设备。
图形生成设备:光刻机是图形生成的核心设备。现代光刻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七代,即极紫外(EUV)光刻机,其曝光波长仅为13.5纳米,能够实现极高的分辨率。然而,由于技术封锁,中国大陆目前尚无EUV光刻机,只能依赖进口。
增材设备: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生长各种薄膜,这些薄膜通过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种方式生成。其中,气相成膜技术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这两种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应用广泛。
剪裁设备:图形生成后,需要通过剪裁设备刻出各种微结构。剪裁设备分为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干法刻蚀通过等离子体轰击图形表面形成所需结构,湿法刻蚀则通过化学腐蚀来实现。
材料的改进同样关键:集成电路通常在硅片上制造,硅作为半导体材料,其电性能可以通过掺杂其他元素来调节。例如,通过注入五价元素磷,可以生成N型半导体,而注入三价元素硼,则形成P型半导体。这种材料的改性主要依赖于离子注入技术。
集成电路的产业结构
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整机应用。此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工业配套支撑这些环节,如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以28纳米生产线为例,建立这样一条生产线需要约284亿元投资,其中80%用于工艺制造装备。因此,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在整个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
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是整个产业链的起点。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设计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升级,以应对复杂度和集成度的提升。
制造:制造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包括晶圆的生产和加工。制造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精度和良率。
封装测试:制造完成的芯片需要经过封装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封装技术的发展使得芯片在尺寸、功耗和散热方面不断优化。
整机应用:最终的芯片被应用到各种终端设备中,如智能手机、电脑、汽车等,推动了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构成
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大致分为五类:图形生成设备、增材设备、剪裁设备、材料改性设备和量测设备。
图形生成设备:如前所述,光刻机是核心,其发展直接决定了集成电路的工艺节点。
增材设备:主要用于生长各种薄膜,包括氧化膜、氮化膜等,这些薄膜是构成微结构的基础。
剪裁设备:通过刻蚀技术形成所需的微结构,这一过程对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材料改性设备:离子注入机是主要设备,通过注入不同的元素改变材料的电性能。
量测设备:用于检测和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国产装备的现状与挑战
虽然中国在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显著差距。尤其是在高端设备如EUV光刻机、深紫外(DUV)光刻机方面,国内技术尚未完全自主化。
光刻机:目前国内主要依赖进口,虽然在中低端设备上
有所突破,但高端设备仍受制于人。
增材设备:在某些特殊要求上,国产设备尚未完全达到国际标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剪裁设备:由于集成电路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剪裁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更高,国内设备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材料改性设备:高温离子注入技术在第三代半导体(如碳化硅)中应用广泛,国内技术水平仍需提高。
量测设备:高端量测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国产设备在精度和可靠性上仍有差距。
要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应对策略。李晋湘也提出了七点建议:第一,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研发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第二,集成电路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持续的高投入以推动技术进步;第三,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需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第四,加快自主技术的研发,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提升国产设备的竞争力;第五,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体竞争力;第六,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第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