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村话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深圳,村话,中国
  • 发布时间:2024-09-14 16:04

  摄影并文/吴国勇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几乎都在噌噌地“长着个头”,扩张着边界,席卷淹没着村庄。“城中村”在当下的中国已然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景观。

  在所有这些城市当中,深圳无疑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短短的40年间,深圳就从小渔村蜕变成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急剧生长的过程摧枯拉朽,原本阡陌纵横的自然村落迅速被幢幢高楼所占领包围,形成了一个个的“城中村”。

  其实深圳从2004年起就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村落和村治组织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改造后的集体股份公司和新型社区,但这些社区依旧保持着传统村落的村(居)民自治模式。村城之间看似已合二为一,却有着明显而又隐晦的边界。“原居民”和“租住客”两个群体所代表的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二元世界,在城中村冲突并融合。对无数外来的租住客来说,城中村只是其梦想的暂时栖息地。而对于那些原居民,那里则是他们的根。他们既享受村外世界蓬勃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又“躲进村里成一统”,固守并偏安于这座精神上的“土围子”。

  广场、牌坊、宗祠、家庙以及各路神仙牌位普遍存在于深圳的城中村中,有的奢华,有的寒酸,都是原居民独特的文化符码。宗族崇拜、土地崇拜、金钱崇拜和权力崇拜,无不在这些符码里一一得到安放。牌坊是向外界宣示“领地主权”的象征,是实力的彰显;宗祠是原居民宗族崇拜的精神家园;散布在村里的各路神仙牌位加上家庙里先祖神灵,是村里的守护神;广场是联系村与城市的纽带,也成了环境逼仄的村里人休闲、锻炼、信息交融以及公共活动的唯一场所,村里的众生万象,在广场这个舞台纷繁鲜活地呈现。这些城中村似乎与深圳的现代化形象相悖,但又确实与这座城市交织、冲突并共生着,是深圳的前世、深圳的“根”。

  从2013年开始到2019年,我跑遍了深圳各社区近200个原自然村,通过对深圳城中村中典型文化符号进行肖像式拍摄,记录村里的市井百态,村城的冲突与共生,力图唤醒我们留在村里、融入城市的记忆,呈现出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另一番模样。这是中国快速发展进程中一个浓缩的样本。该项目目前仍然在持续拍摄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