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琪
提到羹,大家往往都会想到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以及一首很有名的诗。
先说故事。那是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楚汉相争时期,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故事。有一回,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以老人作为人质,叫刘邦立刻投降,威胁如果刘邦不照办,不仅要杀掉老人,还要把他当场剁碎,做成肉羹!可刘邦的反应,却只是嬉皮笑脸地说,哎呀,难道你忘了咱们曾经结拜过吗?既然我们是结拜兄弟,那么,我的父亲就等于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真要杀了咱们的老父,那就请便吧,记得要分我一杯肉羹啊。
项羽气得要命,但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项羽毕竟是贵族出身,做不出这样的事。这就是“分一杯羹”的典故,后世用来形容在某项成果中参与分享了一些利益。
从另外一首很有名的诗,可看出羹是一般老百姓饭桌上常见的食物。这就是唐朝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想想看,每一家的生活习惯,其中当然包括很重要的饮食习惯都不太一样,一个刚刚嫁人、刚刚加入大家庭中的新妇,生怕抓不准婆婆的口味,不能迅速赢得婆婆的好感,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去问婆婆,就想了一个权宜之计,在做好了羹之后,先不急着端上桌,而是先把小姑找来,请小姑帮忙尝尝看,看看味道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就赶紧修正。王建用这么一个生活化的小例子,把一
个新娘刚嫁到婆家那种谨慎忐忑的心情,以及那一份用心,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闭门羹又是什么呢?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是避不见客的意思,但典故是什么?说起这个词的典故,可真让人有一点儿难为情。“闭门羹”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冯贽(生卒年不详)《云仙杂记》,说宣州城(位于今安徽省东南部)有一个青楼女子,名叫史凤,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艺,除了能歌善舞,还精通赋诗、作画和抚琴等,很多公子哥儿都争相一睹芳容。可是她自视甚高,对于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就算奉上再多的银子,她也不想见。这个时候,她就让人送上一碗羹汤,表示下逐客令。这就是“闭门羹”的由来。
史凤的闭门羹,采用的食材很廉价,主要就是豆腐和鸭肠子,原本是为了要表达对客人的一种轻视,并委婉传递出拒绝之意。然而,由于她有一个好厨子,结果,无心插柳,吃过闭门羹的人竟然都盛赞好吃。口碑传出之后,不少人明知见不到史凤,也故意求见,为的就是想要尝尝那道好吃的闭门羹。后来,这道“闭门羹”还成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摘自《到陆游的宅院喝点粥》,
广东旅游出版社,胡晓敏 摄图网 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