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规划建议》
- 来源:教育与学习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规划,建议,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2 21:08
教育
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通知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全会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了工作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就《“十二五”规划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主题重大、内容丰富,涉及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战略部署、战略举措。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知要求,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上来。学习全会精神,要深刻领会中央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认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二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上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深刻理解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准确把握今后5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充分认识这些目标反映了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关切和期盼,既鼓舞人心,又艰巨繁重,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分认识落实好这些举措,就能够推动我国发展水平、发展质量有一个更大提升。三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上来。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充分认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认真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通知强调,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教育工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知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从“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寄予的重望和最新的要求。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认真贯彻全会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工作主题、发展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把全会精神贯彻到教育工作各个方面,全面落实“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一是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在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上下功夫。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使教育事业更加适应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要以教育事业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绩,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
二是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三是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不断健全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四是要大力推进改革试点,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在完善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注重顶层设计,突出重点领域,抓住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突破,努力争取“十二五”期间改革推进一项成功一项,一年一年扎扎实实地把改革推向前进,不断取得新的经验、有新的突破。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安排,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集中力量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要与教育的改革创新紧密结合,突出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两个重点。各省(区、市)也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一批本地发展项目,千方百计地组织好,不折不扣地实施好,使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得民心、惠民生的项目,都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项目。
通知强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和“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落实,任务重、要求高,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安排,以真抓实干精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认真总结经验,谋划“十二五”发展。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大力宣传各地各校推进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优秀典型,确保“十一五”收好尾、结好局。组织力量,抓紧时间编制好本地本校教育“十二五”规划,切实把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落实到新一轮五年规划中。省级教育部门还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抓紧制定分省中长期教育规划,召开好教育工作会议。当前,要特别注意统筹安排好2010年年底的各项工作,抓紧谋划2011年的工作,确保“十二五”起好头、开好局。二是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师生员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把贯彻落实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高度负责、甘于奉献,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三是要积极鼓励探索创新,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校园网等舆论阵地,着力宣传全会的重大意义和“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署,着力宣传贯彻落实的好做法、新成效、新经验,全力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投身“十二五”建设的良好环境。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落实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