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说人话、说实话、说真话

  漆永祥

  现在作文是问题最多的,所以我到处讲:要说人话、说实话、说真话。现在有的中学甚至明确给孩子们讲,不能写自己,所以几乎每个孩子写的都是遥远的唐代的故事,跟自己没关系。

  高考作文中常见的有“四大金刚”“四大护法”,从初一写到高三就这四个人:莎士比亚、王昭君、拿破仑、孙中山,古今中外四个人,写议论文也是,写记叙文也是,无论写什么他用的例子都是这四个人。动不动王昭君就出塞了,孙中山就去革命了,就这几个人。

  北京的孩子更牛,作文里常见的是捉蛐蛐、捉蝈蝈,从初一到高三捉了六年的蛐蛐和蝈蝈。写议论文,“我”从捉蝈蝈中捉出了道理;写记叙文,“我”从捉蝈蝈中捉到了快乐。你把他初三写的作文和高三写的作文拿出来一看,没有太大的区别,句子没有加长,词汇没有丰富。现在孩子的写作套路僵化到了什么程度?你要是参加高考语文的作文部分阅卷,就明白我所言不虚了。

  北京这些年还好点儿。我们在中学反复提倡,让孩子们大胆地写自己。从2015 年开始,北京高考把作文拆成一大一小,大作文也是两个题目任选其一:一个记叙文,一个议论文。

  现在孩子不敢写记叙文,他们认为这个题目只能写议论文。我说所有题目都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多数孩子不敢写,一到高三就全写议论文,所以我称之为“一花独放,百花齐萎”。

  关于微写作,第一年考下来我写了篇文章,我说微写作让我们看到了久违了的渺茫的希望,写得很好。当年出了三道题,三选一:一是给你的师弟师妹谈谈你在语文学习中的体会;二是说现在每年高考家长都送考,开着车送到中学门口,结果堵车了,你认为家长应不应该到学校送考?作一个评论。

  这个是议论的,前面是记叙的。还有一个是抒情的:写一段话纪念自己的18 岁。结果写下来,我发现有的孩子写得特别棒。我们在试评时,发现一个孩子写了一首小诗——《奠十八岁》。他说:

  十八岁是一场苦难

  太多的欢笑

  伴着泪水涟涟

  十八岁是一次灾难

  灵感迫切地迸发

  却炸得我的躯体皮开肉绽

  我小心地将你度完

  从此你我都平安

  犹如葬花

  将你掩埋

  千万别再来找我

  我们就这篇微写作展开讨论,最后决定给他打满分,因为他说的是真实的心境,也许这孩子失恋了,也许家里老人过世了。我们认为,“纪念自己的18 岁”并非就应该个个青春亮丽,人人幸福快乐。当一个18 岁的孩子遇到重大打击,或者正在煎熬中耐受着18 岁的时光,那他为什么不能表达自己对18岁所历之事的憎恶或不满呢?

  我们天天提倡要孩子们说真话,考生终于说了真话,我们怎么能否定孩子的勇气与诚实呢?他有这么一种心情,他发泄出来了,写出来自己当时情境下的当下感触,这和我们提倡的写自己、写生活、说实话、说人话的理念是相符的。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就会踏踏实实工作,一心一意做事,就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还有一个孩子,他写在语文学习中的体会,写得跟唱歌一样。他说:

  语文就像是一首歌,语文就像是一首诗,是一股从山间流出的淙淙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给我们以快乐与愉悦。语文伴随着我长大,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我欢乐时它和我分享,我失意时它给我勇气。我喜欢语文,它充实了我的学习,装点了我的生活,给了我无限的期望,我会永远热爱语文。

  这也是一篇引起广泛争议的微写作,因为文句优美,如行云流水,而且该考生又写一笔秀美的书法,获得了不少阅卷老师的青睐,同意给高分甚至有主张给满分者不在少数。

  但我们认为这篇小文最大的硬伤是文不对题,没有回答“学习语文的体会”,所有句子都“似曾相识”,作者只是一味地无心无肺地如黄鹂婉转,虽悦耳动听,却不知所云。

  换个说法,如果把此文中的“语文”换成“音乐”“数学”“物理”与“化学”,然后诵读,竟然也文从字顺,可吟可歌。因此,这是一篇华而不实、大而无当、文不切题的“颂歌”,只能给它3 分!

  因此,重字词,打基础,说实话,写自己,写生活,杜绝虚假,减少套作,应该是中学永远都紧抓不放的根本。

  (摘自“守望新教育” 微信公众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