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远方自明朗——在提赛德大学的学习随笔

  文·图/柳心 责任编辑 / 周锦宜

  我在提赛德大学就读计算机动画专业,大学坐落于英国东北部的米德尔斯堡,与优美的海岸线毗邻。校园与城镇相融合,英式古典的红砖楼、教堂与现代化的建筑相映成趣,还有豢养着天鹅与鸭群的池塘点缀其间。

  作为以计算机动画、游戏、特效等数字艺术专业闻名的大学,我们学校配备了行业级的各类工作室,如动作捕捉工作室、绿幕摄影棚、视觉特效工作室等,只需要用学生卡预订,便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辅助我们完成自己的研究。

  处于校园核心位置的图书馆是大家最爱的学习胜地,它不仅为各专业的学生提供浩如烟海的资料,还为小组和个人学习提供自习室。作为“社交恐惧症”人士的我最爱自习间——自习间从背后以及左、右两侧围起屏障,里面配置了桌子和电脑。在这方小天地里,我既能体验到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又能全神贯注干自己的事。

  学校的学生会独享一座三层小楼,其中有一层装修成了小酒馆样式,有时会有脱口秀和乐队来此表演,节假日还会举办派对。平日里最受欢迎的活动,是为广大国际学生举办的“英语下午茶”。大家可以在活动中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玩桌游、喝茶、做英语问答,在每天一杯下午茶的时间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提赛德大学周围有大大小小的海滨小镇,坐公交车便能抵达。其中我最喜欢惠特比镇,这里好像无忧无虑,海风轻轻,涛声阵阵。镇上最受欢迎的两款美食是“英国国菜”炸鱼薯条和颇具当地特色的冰激凌。冰激凌奶香浓郁,吃过一次便让人念念不忘,而炸鱼薯条的炸鱼一般采用新鲜的鳕鱼制作,撒上一点盐、醋等调味,满满的海洋气息。不过食客须当心,因为天空中总盘旋着一帮“土匪”——海鸥。如果不避着它们,轻则手中食物葬身鸟腹,重则被从天而降的鸟粪击中。吃饱喝足后,和友人漫步沙滩,看着远处的灯塔和船舶,吹着清凉的海风,会感到此刻真美好。

  因为热爱动画,我选择了计算机动画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我才如梦初醒:大荧幕上精彩纷呈的动画,都是由幕后工作者的汗水浇铸而成的。3D动画的制作过程烦琐,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打磨。

  我的专业课程就涵盖了其中的诸多模块,如影视分镜、建模、动画制作等。遥想入学时的我还是“菜鸟”,而学习这些模块会用到的专业软件,如做动画用的Maya、建模用的ZBrush等,每个软件的界面都像马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挤满了各种功能和参数,叫人望而生畏。

  但在学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模式中,我渐渐学会了这些知识。譬如,在3D动画课上,每当老师讲完动画原理和相关软件的使用方式后,便会布置任务。上课讲了人类走路时的运动规律,学生便能学以致用,制作出一段角色走路的动画来。数次任务后,技能就被大家牢牢内化。

  除了这些小任务,还有大项目——像是游戏中的“大Boss”一样,需要同学们“组团打怪”。在一次影视动画制作的项目中,我们动画专业和特效专业合作,同学们分成小组来制作短片。组内分工明确,有人担任编剧和导演,有人做动画。我们组要制作一部科幻短片,讲述主角误入诡异的列车,进入西部牛仔、宇宙飞船、维多利亚时代等不同主题的车厢冒险,并逃出这个多重宇宙的故事。

  时间紧,任务重,一位同学带领我们使用动作捕捉来加快进度。在动作捕捉工作室内,演员们穿上带有特定光标的服装,室内360°环绕的红外摄像头便可以通过捕捉这些光标的位置来收集角色的动作。将这些动作数据应用于角色,再经过我们动画师的修改润色,便诞生出活灵活现的角色。

  不少与艺术沾边的逐梦者都难免质疑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天赋与才华。在大学生活中,我也有过对当下与未来的迷惘、焦虑。有时我能得到机会将创意变成现实,有时却不得不作为一枚“螺丝钉”,在整个项目中承担着某个节点的工作。点灯熬油的奋斗,可能最终化为整部作品的某个参数、某个角色的表情或动作,渺小到像是大厦的某块砖或人体中的某个神经元。

  在最终的放映会上,大家的短片在巨幕上播放,业内数家公司都派出了工作人员参与评审。我们的短片被评为最优秀作品,室内掌声如潮。这种认可、成就与荣耀,让我仿佛拨云见日,看清了自己的愿望。

  随着成长与坚持,我渐渐能读懂《奥克诺斯》中的那句话:“我想抓紧在胸口的是生命本身:青春的野心,梦想和爱。”

  少年啊,请相信:凡你所热爱的,自会引领你走上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