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化学纤维是纤维新材料的重要品种,更是纺织领域绿色发展的新材料。近年来,随着关键单体原料和纤维加工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行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周期。
9月26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
生物基纤维势头强劲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论坛上指出,2023 年,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能达107.46 万吨,同比增长32.8% ;总产量48.16 万吨,同比增长109.3%。其中莱赛尔纤维增长较快,产能约51.65 万吨;聚乳酸纤维产能约17.6 万吨,生物基PTT 纤维产能约15 万吨。同时一批具有产业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进入了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领域,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品种如生物基氨纶、呋喃聚酯(PEF)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与聚乳酸(PLA)复合纤维、菌草纤维等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聚焦“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现状及创新”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材料品种齐全,聚乳酸纤维、生物基PTT 纤维、莱赛尔纤维处于跟跑阶段,壳聚糖纤维、海藻纤维、尼龙56、PDT 纤维具有规模优势,PHBV 纤维、细菌纤维素纤维等实现国际并跑。当前,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规模化生物基化学纤维新材料领域的高端市场,尤其是品牌与原始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强。而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仍然面临品质、性价比与竞争力,融合、效率与规模化,适应、对接与整体发挥,替代、专业化与系列化等挑战。对此,他详细分享了不同品类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开发技术路线,并从发展生物资源新体系、新技术、标准链,规模化高效制备技术,重构生物基化学纤维特性的产品开发等方向分析了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基于产业现状,生物基化学纤维企业应如何破局?陈新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为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未来,生物基化学纤维企业要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聚焦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机结合,在各个阶段都加大开发力度,研发差异化、功能性产品,助力绿色发展、重视产品品质、丰富规格品种、指导下游应用、打造产品品牌,推动生物基化学纤维在消费品端创新应用,培育纺织化纤行业竞争新优势。
产业共创,百花齐放
华恒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价值创造,主要产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生物基材料单体等。华恒生物董事长兼总裁郭恒华表示,如今,华恒通过合成生物技术赋能纺织化纤行业,依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打造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链“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推动新一代生物基化学纤维原料的技术突破与产品推广,为推动行业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持续做出积极贡献。“我们非常期待与业内同仁共同探索将中国生物基原料制造优势延伸至纤维、材料、服装乃至全产业链。”郭恒华说。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生物基聚酯材料越来越被重视。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文娟介绍了当前生物基聚酯纤维的发展现状,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基PTT 纤维、生物基聚乳酸纤维和相关催化剂的研究成果。她提议,未来要突破一批生物基单体的生物与化学转化核心关键技术,创制一批生物基聚酯纤维新品种,形成生物基聚酯产业原始创新体系;挖掘生物基聚酯的特点,通过面料开发、品牌打造,提升生物基聚酯纤维制品的附加值;从开发链、产业链进行创新设计,突出产品特性,突破单体制备、聚合纺丝等关键技术,强化全领域的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广,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
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亚庆分享了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应用,低碳、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聚乳酸,聚乳酸纤维的应用,产业背景与行业政策等内容。他表示,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发酵技术路线存在一定局限性,丰原生物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聚乳酸,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高值化应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他介绍,聚乳酸的基本性能介于涤纶和锦纶之间,其质量轻、熔点低,生产加工节能环保,但其软化温度也低,在后道加工过程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聚乳酸的降解是人为可控的,这就保证了聚乳酸的制成品在废弃前的性能是持久稳定的,能够满足下游应用的需求和要求,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基化学纤维作为绿色材料的重要代表,正逐步成为纺织和化纤行业的热点。在高端访谈环节,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乐军、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体事业部总经理张明明深入探讨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挑战、市场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