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视野,中国,改革
  • 发布时间:2025-01-07 11:19

  【罗马尼亚】塞维林 / 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这是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塞维林在2024“看中国 听世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编译稿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意味着什么?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过去显然不同。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大国之一,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则给中国和世界带来诸多新机遇。

  中国是改革创新的探索者

  对中国来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意味着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要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要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激发社会经济增长活力和科技创新主动性。

  在经济上,新自由主义已穷途末路。作为起源地的欧洲既难以恢复,也无法超越。而中国提出了一种不同方案,确保政府与市场、劳动与资本、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平衡。

  在政治上,西式民主的社会治理日趋困难,暴露出无法选拔真正政治精英的缺陷。尽管西方号称遵循自由主义传统,但寡头政治已然取代西式民主。因此,中国不需要迎合西式民主,西式民主也无法评估中国社会进步。中国在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全新政治,让真正有能力的领导者作出符合全社会利益的决策。中国已建立过程透明、责任明确的协商民主制度,以科学方式决策,各机构协调执行,确保社会稳定,防止权力滥用。

  中国已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要素,中国改革可以为塑造全球新秩序提供参考,世界各国对此很关注。尽管如此,中国在以下两个领域应再接再厉,保持相对谨慎,避免出现政策误区。

  一是教育政策。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标准至关重要。发展教育不是为学生提供无需思考的数字化教育,也不是以人工智能取代教师,更不要降低学术评估标准、减少科研预算。

  二是中国自身的全球观。世界不需要另一个美国或欧洲,而需要和谐、平衡、团结、富有远见的价值观。中国没有对外追求“文化霸权”,也不试图用本国文化取代他国文化,而是为各国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让各国文化互学互鉴。

  中国是开放包容的实践者

  在对外开放领域,中国主动拥抱世界,为外国资本来华投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等提供便利。现在到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时候了,中国有能力发挥更大的全球影响力,这符合世界各国的期待,其他国家不能只在原地等待中国,而是要从“中国式全球化”中汲取经验。

  中国不能只被当作全球舞台上的好客者,其他国家更应把中国视为受欢迎的客人。中国将全球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那些渴望联系和犹豫观望的国家都融入合作框架中。

  中国不希望让任何国家掉队,可能有的国家不愿对外开放,但中国有意愿向其敞开大门。客观上,欧盟、中东欧国家是很合适的战略对话伙伴,增进合作有助于中国成为新兴软实力大国。

  中国加强同欧洲各党派交往,在独立自主基础上以更多双多边合作谋求共赢,引导各方增进共识、增强互信,引导欧洲国家支持对华务实合作。中国的开放不是单纯等待世界来接近自己,而是主动走向世界,为各国学术、科技、基建、金融和人文交流合作增添活力。

  中国是多极国际秩序的建设者

  全球化应基于四个“C”战略:沟通(Communication)、协商(Consultation)、协调(Coordin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全球化进程应该将这些概念制度化并付诸实践。新保守主义以推行“普世价值”自居,主张干涉他国内政以改变其政治制度,但现实证明新保守主义已经过时。“美国治下的和平”曾经并非一无是处,但那些优点至今要么即将消亡,要么已经消亡。

  美国创造的单极秩序正被多极秩序取代。过去几个世纪,世界秩序始终以美欧政治文化为核心理念。未来,中国乃至亚洲的价值观将引领构建以多极化、各国权力均衡、安全不可分割和国际关系去意识形态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新秩序,更加注重平衡、团结、和谐、耐心、非扩张和循序渐进。

  中国善于根据参与国利益制定灵活伙伴关系,而非固定联盟,还会引入基于合作项目、鼓励双多边参与的新模式,避免一国被其他参与国视为安全威胁。迄今,世界秩序的游戏规则遵循基于对抗性和排他性的“国际象棋”逻辑,未来则将转向对抗性相对较弱的“围棋”逻辑。

  在古罗马,统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权力)和权威(由个人信誉、技巧和体面支撑的说服力量)是不同的,中国更注重权威和稳定。

  中国国内秩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它不排斥其他文化和思维方式,而是鼓励融合,如“一国两制”“一个世界,多种制度”等。

  两极格局的基础是两大意识形态集团对抗,虽被称为“冷战”,但实际更像是“冷和平”。今天我们面临的威胁是,全球可能分裂成两个秩序不同、彼此竞争的平行世界。中国有能力改变未来,推动世界从无序走向和谐,以均势保障和平安全,以团结共享发展成果。过去我们常说“西式民主就是安全”。如今,西式民主深陷危机,若想要民主和安全之间还能画等号,就必须加上“经济社会安全”和 “共同发展安全”等前提。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从未宣称终结全球化进程,而是推动单极独霸转为多极格局,确保和平基于经济发展平衡,而非军事力量威慑。“发展平衡”将取代“威胁平衡”,这源于文化差异和中美对权力的认知差异。

  中国是维护和平稳定的贡献者

  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其他大国“带偏”:拒绝从宽容变为苛刻、拒绝从包容性变为排他性、拒绝从多边主义变为单边主义、拒绝从政治稳定变为社会动荡、拒绝从公正平等变为社会差距扩大、拒绝从软实力竞争变为硬实力较量、拒绝从务实合作变为意识形态对立。

  作为软实力崛起国,中国与追求军事等硬实力的国家不同,而是在行为上遵循以下逻辑:反对意识形态对立,推崇尊重各国多样性,通过尊重多样性进而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以共同利益推动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种逻辑不是完全排除军事解决方案,而是将其作为最后的选择和手段。

  作为亚洲国家,中国了解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差异。亚洲国家对尊严和发展的渴望,根植于它们历史上的光辉岁月和过去几个世纪欧美殖民带来的耻辱,一个有凝聚力的亚洲乃至“全球南方”有能力捍卫自身权益。

  如果说美国是将军工资本与自身绑定,那中国则是寻求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投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带一路”是经济倡议而非军事项目。当今世界,我们需要面对军事与经济秩序的竞争、升级战争与维护和平的竞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竞争。

  为实现以发展促和平,期待中国将“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富有远见的重大倡议相结合,为构建一个既协调又多元、既多样又对称、既平等又自由、既充满活力又长久安全的世界秩序带来新的希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