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草改变世界

  文/温晓贝 图/巧克丽丽

  1930 年12 月30 日,在浙江宁波,一声啼哭打破了一个中医世家的宁静,一个女婴降生了。

  父亲欣喜不已。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hāo)。”他给女婴取名屠呦呦,希望她能快乐地成长。

  受父亲的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读医书。

  家里摆满医书的小阁楼,是屠呦呦最喜欢去的地方。

  看不懂书上的字,她就看插图。这些插图让她十分着迷。

  每次父亲外出采药,屠呦呦都跟着去。她用小小的肩膀背起背篓(lǒu),钻进丛林,学着父亲的样子挖药,还捧起药草仔细地嗅(xiù)……

  16 岁时,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

  好在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恢复了健康。

  这次生病的经历,让屠呦呦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5 岁时,屠呦呦从北京大学生物药学专业毕业,成了一名药物研究人员。

  她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知识,还去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炮制技术。

  不久,传染病疟(nüè)疾横行。

  引起这种病的是一种叫疟原虫的小虫子。它们藏在蚊子身上,在蚊子吸血时偷偷进入人体。

  疟原虫越来越狡猾。原本治疗疟疾的药物不管用了。

  1969年,屠呦呦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和同事用中草药抗击疟疾。

  他们广泛搜集方药,历经数百次实验,最终锁定中药青蒿。可是,青蒿提取物的实验药效很不稳定。

  有一次,屠呦呦在一本医书上发现,古人将青蒿浸泡后绞取汁液。

  难道青蒿的有效成分怕高温?

  她和同事尝试低温提取的方法,并用提取物做实验。当看到第191 号样品把疟原虫消灭得干干净净时,他们高兴极了。

  1972 年,他们又从青蒿粗提物中分离出青蒿素。

  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很好,且没有副作用。它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栏目编辑:阳丹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