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仙汤为基础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经验
-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二仙汤,中医药,名医经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9 19:28
顾天顺 王瑶 朱芸 张明
【摘要】 围绝经期失眠是绝经期妇女常见病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围绝经期失眠的核心病机是肾阴肾阳的失衡与亏虚,并因受到身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治疗之根本在于调补肾阴肾阳,处方用药以二仙汤为主,同时依据伴有的临床证候,分为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心肾不交等证型,加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交通心肾和养心安神诸法。安神药物以治标为主,当结合病因病机,适当选择应用,做到标本兼顾。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围绝经期失眠;二仙汤;中医药;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5-398-03
围绝经期,作为女性生命中的一个特殊且复杂的生理阶段,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如失眠、烘热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等,易诱发如骨质疏松、骨痹、心悸、眩晕、失眠等[1]。其症状或前或后参差出现,发作的时间及频次无规律,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以至数十年不等,而其中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所示,在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2]。西医常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下降、女性激素水平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相关,治疗以激素替代疗法或镇静为主[3],初起效虽快,但不良反应大,长期服用具有成瘾性及患癌风险增加[4-5]。围绝经期失眠是围绝经期常见的、重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该证归属于中医学“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中医中药在此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1 病因病机
1.1 肾阴肾阳的失衡与亏损
围绝经期作为女性独有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6]“绝经”是从有生殖能力过渡到没有生殖能力,肾气、天癸、冲脉、任脉由盛转衰,转变快,程度深,是人体肾阴肾阳的再平衡。如不能很好地自行调节以适应这种生理上的重大转变,必将会发生肾阴肾阳的失衡,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心火偏亢,心神被扰。入睡困难、心烦多梦、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阴寒内盛,心神失于温煦。夜尿频多、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眠浅易醒、舌淡胖、脉沉弱。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脑神不安。健忘、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无力、脉细弱。肾水不升,心火不降,水火不济,神志不宁。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口舌生疮、腰膝酸软、舌尖红、脉细数。其核心病机就是肾阴肾阳的失衡与亏损,与天癸竭、肾阴、肾阳的失调是分不开的。
1.2 身体内外环境的影响
在特殊生理阶段而间杂产生的证型特征。如:素体阴阳有所偏衰,先天肾阴不足,肝血亏虚者,天癸竭时肾水更亏,水不济火,心火独亢,阴虚火旺特征明显;脾肾阳虚,运化失司,痰湿虚寒明显,扰乱心神。素性抑郁、焦虑,多伴有失眠,性格内向,多愁善感,情志所伤,肝失疏泄,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心神不得滋养,心身疲惫不安。宿有痼疾者,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郁痰凝、脾肾亏虚;有长期慢性脾胃疾病,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瘀阻,胸闷心悸多发,胸闷惊醒,多梦。再则,家庭、社会环境变化,如工作压力大,职场竞争激烈,常诱发胆郁痰扰,表现为多疑善虑,睡眠浅而易惊;经济负担过重者,多见心脾两虚;家庭结构改变,劳心费神,脾肾具伤,心神不宁。
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逐步影响心、肝、脾等脏腑。其核心病因病机是女性特殊生理阶段肾阴肾阳亏损与失衡,临床上常见的伴有的症候虽然复杂,是核心病因病机基础上的心肝脾脏腑受损之变化,以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心肾不交等证型居多。
2 辨治特色
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出现肾阴不足,肾阳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导致以月经紊乱、失眠为主的脏腑功能失常的症状。临床辨证中强调肾阴肾阳亏损的辨别,以及其他证候分类特征如: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和心肾不交等的辨析。
2.1 以二仙汤为主,调补肾之阴阳
二仙汤是上海中医药大学20世纪50年代末创制的经验方,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症有着较好的疗效。方中仙茅、仙灵脾为君药,可温补肾阳;巴戟天为臣药;黄柏、知母为佐药,能泻相火而坚肾阴;当归为使药,起到补血和血的作用。该方的特点是温补与寒泻同用,壮阳与滋阴并举,温而不燥,寒而不滞,共奏调和阴阳之功效。张明主任常常在此基础上,根据肾阴肾阳的亏损情况予以加减。以肾阳亏虚为主则可重用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并加用黄精之类药物,温肾阳而不燥;反之肾阴不足常选用熟地、五味子、枸杞、山茱萸滋阴填精之品。张景岳《新方八略引》有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需根据患者阴阳盛衰的程度不同而调整滋阴补阳药的配伍,于阳中求阴,阴中以求得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最终疗效。火热偏盛可以加清热泻火的黄连、黄芩等;阴虚阳亢,可加育阴潜阳之龙骨、牡蛎等。
2.2 标本兼顾,重视间杂证型特征
肾阴肾阳的亏虚不平衡是围绝经期失眠之本,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生活事件、情志因素的影响,涉及心、肝、脾、肾多脏,产生气滞、肝火、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是围绝经期失眠之标,以肝郁气滞、痰热扰神、心肾不交证型居多。对于安神药物的应用也当辨虚实,适当调整。
(1)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指出,“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受生活事件影响,出现情绪波动,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畅,甚者肝郁化火,心神不宁,卧不得安,引起失眠、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情绪波动是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因而在调补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加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之剂,常用疏肝理气的药物有柴胡、制香附、薄荷、佛手、路路通等;清肝泻火的药物有丹皮、山栀子、黄芩、郁金、龙胆等。
(2)清化热痰,祛湿安神:《灵枢·邪客》曰:“......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便已认识到痰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方中半夏善祛痰湿之邪。后姚僧垣的《集验方》又最早出现了治痰之首方,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亦曰,“大病之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随着饮食习惯、自然环境的改变,现代社会围绝经期失眠兼有胆虚痰热或心虚胆怯的患者逐渐增多,因而在二仙汤的基础上常与黄连温胆汤合方并用,视病程长短,病势深浅予以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等清火化痰,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
(3)调补阴阳,交通心肾:在围绝经期失眠中,心肾阴虚火旺的证候很常见,表现为心烦不寐,惊悸多梦,入睡困难,其病机是心肾水火既济失调,肾阴亏虚,心火偏亢,扰动心神所致。然上海中医药大学叶显纯老师《论交通心肾》中把心肾不交分为“心火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气虚,肾阳虚”“心气虚,肾阴虚”四种类型,治疗也依据心火、心气、肾阴、肾阳之虚衰而有所侧重。以交泰丸为主治疗“心火旺,肾阳虚”之心肾不交失眠,辅以黄连阿胶汤、茯菟丸、酸枣仁汤及天王补心丹等清心火,调补心气、肾阴。
(4)安神药物应用:围绝经期失眠以补虚为主,多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补养心肝之阴血,疏肝清心安神多用合欢皮、百合,重镇安神多用珍珠母、磁石、龙骨、牡蛎、紫石英。强调安神药物属治标之剂,当依据病因病机适当选用,做到标本兼顾。
3 医案
患者,女,51岁,初诊日期:2022年8月9日。主诉:失眠半年,加重2月。患者近半年来常失眠入睡困难,睡时多梦,夜间易惊醒为主,潮热汗多,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易波动,时常与家人争执,耳鸣。近2月来,失眠明显加重,睡眠时长不超3h,伴乏力、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小便黄,大便干,舌质偏暗红,苔少,脉细数。停经1年。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不寐。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病机: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治则:滋阴降火,益肾疏肝。方药:二仙汤加减。仙灵脾15g,仙茅15g,黄柏10g,知母10g,熟地黄30g,巴戟天10g,当归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珍珠母30g,酸枣仁15g,合欢皮15g,柴胡10g,制香附15g,郁金15g,黄连6g,肉桂5g。14剂,水煎服,1剂/日,分2次早晚温服。
二诊:2022年8月23日患者诉服药后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超过3h,情绪较前好转,烦躁不安减轻,精神好转,腰酸膝软仍有,舌红,苔少,脉细数。前方去巴戟肉,加鳖甲15g。14剂,水煎服,1剂/日,分2次早晚温服。
三诊:2022年9月6日患者诉服药后睡眠进一步改善,可睡4h余,夜间易醒,但能再入睡,白天精神亦改善,情绪较前明显好转,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细。前方继续服用2月余,睡眠基本恢复,一晚能睡4~6h,潮热汗多,烦躁不安,基本消失,情绪好转。
按:患者停经1年余,失眠半年余,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焦虑易怒,依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四诊合参,该患者拟诊为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证型特征虽以肝肾阴虚为主要表现,但肾阴肾阳虚衰是围绝经期失眠病理表现的根本,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和心肾不交是围绝经期失眠常见外延病因和表现形式,是其标。该病人情绪波动,焦虑易怒,肝气郁滞,虚火肝火兼而有之,治疗当以调补肾阴肾阳,滋阴降火,疏肝解郁,安神。以二仙汤为基础,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辛温以助命门而调冲任,强筋骨而壮腰膝。黄柏、知母、熟地滋肾阴而泻虚火,又可缓解补阳药的辛热猛烈,壮阳中涵以滋阴,育阴中以温阳。酸枣仁宁心安神,与黄柏、知母合用有酸枣仁汤之意。龙骨、牡蛎可收敛调和阴阳,且其味涩质重,能起到镇静安神之效。柴胡、制香附、合欢皮、郁金疏肝解郁安神。当归补养肝血。
全方寒热并用,精血兼顾,在滋补肾之阴阳的同时,又兼顾五脏,主次分明,阴阳调和,标本兼治。搭配上温阳而不燥烈,滋阴而不寒凉,寒热并举,从而取到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
4 小结
围绝经期失眠是绝经期妇女常见的病症,女性进入45~55岁,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变化,机体衰老进入一个再平衡阶段。该阶段主要病机是肾阴肾阳的虚衰与不平衡,因而调补肾阴肾阳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之本,同时依据伴有症状特点,常见的类型有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心肾不交等证型。治疗以二仙汤为基础,依据肾阴肾阳之虚衰,调补肾阴肾阳,滋阴降火。再则,依据常见伴有证型特点,加以疏肝理气、泻火清热、化痰安神、交通心肾及宁心安神药物,做到标本兼顾,“症证”协调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 58(1):4-21.
[2] 路文婷,周郁秋,张慧.围绝经期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4):819-823.
[3] 林守清,宫伟雁,陈瑛.更年期性激素治疗的进展—介绍国际临床应用最新指南[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5):318-319.
[4] Wilson S,Anderson K,Baldwin D,et al.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f insomnia,parasomnias and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an update [J].J Psychopharm-col,2019.33(8):923-947
[5] 周林菊.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J]1.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2):88 -90.
[6] 刘雁峰,王铁枫.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15-20.
[2025-02-07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