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
本文根据公开信息收集整理了一部分信创项目集成商,通过它们的技术集成,推进着国产化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架构体系以及全周期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众多领域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发挥着积极作用。
规模扩张下的生态重构与行业洗牌
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定格在1.54万亿元,同比增速较2022年23.6%的高位明显放缓,降至7.74%。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细则等利好政策的密集落地,以及党政区县信创项目招标的全面铺开,2024年市场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预计规模将突破1.78万亿元,增速反弹至15%以上。
在这场万亿规模的产业变局中,两大重要生态阵营正在重塑行业格局:由中国电子主导的PKS体系(飞腾CPU+麒麟OS+安全防护)与华为生态(鲲鹏+昇腾+鸿蒙)形成双强竞合的局面。某央企信息化负责人透露:“如今采购清单里飞腾+麒麟组合占比接近六成。”这种强制收敛的效果立竿见影,某省级政务云招标文件的兼容性条款从87页减至9页,过往厂商们为适配不同架构跑断腿的场景或许将逐渐消失。
生态统一的另一面,是行业话语权的剧烈重构。国央企正凭借资质壁垒和政策优势,强势承接地方政府信创总包权。在东部某地级市政务云项目直接由央企总包,地方中小集成商仅能参与局部实施或运维。在这种“央地联动”模式下,传统集成商自然面临议价能力下降、利润承压的局面。
中国特色的信创实践,正在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撕扯中寻找平衡点。
技术生态的重构革命
信创工程与传统IT集成的分野,本质上是技术体系代际跨越的鸿沟。当传统项目仍在X86生态中修修补补时,信创工程已演变为涉及指令集架构、操作系统内核、安全协议的全栈重构。这种颠覆性升级带来三重撕裂:
一是架构代际的兼容之痛,国产CPU的MIPS/ARM/Alpha架构与传统X86体系存在根本性断层,迁移过程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二是安全合规的升维博弈,信创项目涉及SM和非SM系统的替换,须跨越“三保一评”与通保等安全关卡,在安全方面要求更高;三是集成复杂度的指数级跃迁,集成商既要考虑各环节集成和兼容性问题,还充分考虑厂商的生产、供货、采购周期,并合理规划到实施计划中,实时跟踪厂商的生产状态,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符合项目要求。
在这场牵动万亿产业链的生态革命中,既需要中国电子、华为等链主搭建技术底座,也离不开其余厂商在细分场景的微创新。
结语
中国信创产业的狂飙突进,既是一场技术自主的攻坚战役,更是一次产业秩序的重构实验。
中国集成商的故事,终将超越“国产替代”的政治叙事,在效能与安全、理想与现实的持续撕扯中,淬炼出数字时代真正的中国方案——或许不够完美,但足够坚韧;或许仍有妥协,但始终向前。这,才是信创深水区最值得期待的终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