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屋顶上的海绵城市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屋顶,海绵,城市
  • 发布时间:2025-05-24 14:16

  刘可澄

  说起阿姆斯特丹,你或许会联想到运河。但如今,这个城市最迷人的水域不在脚下,而在头顶。阿姆斯特丹政府将4.5万平方米的城市屋顶改造成了特殊的“蓝绿屋顶”。其中,一个名为“气候复原计划”的项目组已经改造了超过9000平方米的屋顶,其中8000平方米为社会住房。

  近年来,“海绵城市”的概念日渐流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地的降水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专家开始在城市中设置绿色空间,用来吸收降水。这种方法既能预防洪涝灾害,也能为地下吸水岩层补充水分,以备不时之需。在过去,城市设计旨在让雨水尽快排出。而如今,灵活利用雨水资源成为普遍趋势。

  城市的混凝土屋顶是实现“海绵城市”愿景的最大障碍之一。部分城市规划专家选择在屋顶上种植植物来吸收降水。这就是所谓的“绿色屋顶”。而阿姆斯特丹的“蓝绿屋顶”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吸收、储存雨水,还能将雨水资源重新分配给楼中居民,用以浇灌植物或冲洗厕所。

  蓝绿屋顶是一种多层结构,主要分为四层:土壤层、过滤层、储水层及防护层。最上方的土壤层中种植着多种植物,比如苔藓、灌木、蕨类及景天属植物。这些植物生命力顽强,既可扛住风吹日晒,也能抵御高温及严寒,因此适合种植在屋顶上。土壤层下方的过滤层能够避免土壤渗入储水层。而储水层下方的防护层则用于防止水及植物根茎穿过屋顶钻入楼内。气候复原计划项目组成员卡斯珀·斯帕恩说:“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在你的屋顶上安装了一个平铺的蓄水池。”

  储水层的水位由智能系统控制。若天气预报预测即将有强降水,则该系统会提前将储水层中的水排出。当大雨来临,储水层将重新蓄满雨水。也就是说,在暴雨季节,排入城市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将大大减少,有助于预防洪涝灾害。蓝绿屋顶犹如一块吸水海绵,人们可以利用它灵活调控雨水的储存量和排出时间。

  | 减少洪灾 |

  气候复原计划项目组借助美国欧特克公司的软件建立了数字模型,以分析预测蓝绿屋顶的应用效果及城市的洪灾风险。“在我们的软件上,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能够进行情景模拟,自主调控一系列影响因素。例如,通过计算,软件能够评估在从地下水系统中抽出一定量雨水后,暴雨来临时洪灾发生概率的降低程度。此外,软件还能回顾往年的洪灾情况,并预测未来的灾害风险。”欧特克公司的建筑工程部负责人埃米·邦策尔说。

  蓝绿屋顶不仅能够储存雨水,还具备为建筑物顶层散热降温的功能。而土壤层中种植的地方性植物能够吸引昆虫前来传粉,这有利于当地昆虫种群的繁衍。为了进一步实践“海绵城市”理念,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在屋顶上建造太阳能光伏大棚,并在棚内种植植物。这就是所谓的“光伏农业”。理论上来说,将光伏农业与蓝绿屋顶结合运用,能够提升太阳能光伏板的工作效率。因为蓝绿屋顶所储存的雨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有助于光伏板散热降温。

  不过,并不是所有建筑物都适合安装蓝绿屋顶。虽然这种多层结构本身并不重,但储水层中水的重量却不容小觑。因此,对于未来新建筑而言,若设计时已考虑到水的重量,那么安装蓝绿屋顶并非难事。然而对于现有建筑来说,或许需要完成额外的改造工作,才能拥有这种特殊屋顶。与所有高新技术一样,随着蓝绿屋顶的逐渐普及,其安装费用也在逐步降低。从长远来看,安装这种屋顶或许还能为楼内业主省下一笔钱。因为,居民仅靠雨水便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家庭用水开销便自然减少了。

  “海绵城市”的概念不仅可用于建筑物楼顶,也能应用在地面。对于干旱及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而言,在地面广泛种植耐旱植物十分关键。这类植物能够吸收雨水,使之渗入地下水层。“我们相信,‘海绵城市’的概念适用于全球多个地区。”斯帕恩说,“意大利与西班牙的水资源极为匮乏,那里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了。”

  一些大城市或许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政策来鼓励建筑物所有者安装蓝绿屋顶,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美国的洛杉矶与匹兹堡便出台了税收减免政策,以鼓励房产所有者在楼顶修建花园或绿地。

  或许,未来城市的模样并非科幻小说中的钢筋混凝土大都市,而是绿化率高、必要时能够“拧出水”来的海绵城市。斯帕恩总结道:“我们并不是想在屋顶上实现一切,而是希望每个屋顶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编辑:侯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