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IBM 创新中国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百年,IBM,创新,中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31 12:55
“百年以来,IBM一直有着自己所坚持的信念,‘THINK’是我们的座右铭。”3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这样深情地表达。坐在台下的,是和IBM一起走过沧桑历程的近千名客户和合作伙伴。
从1911年创立以来,无论是主机时代、PC时代、电子商务时代,还是今天“智慧的地球”时代,蓝色巨人IBM始终扮演着产业推手的角色并引领科技发展。今天,在中国,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百年IBM又将如何携手中国迎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此次论坛,IBM以“转型的智慧”为主题,紧扣两大涵义——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迫切关口,IBM能够帮助中国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而IBM100年的探索本身,对转型中的中国企业也是有益借鉴。
那么,在过去的100年,IBM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在未来,IBM又如何融入中国的经济转型?2011 IBM论坛给出了答案。
创新开启智慧时代
2011年伊始,IBM迎来了它的百年庆典,这个一向让世界为之动容的蓝色巨人又给全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震撼”。
2月14日?2月16日,集IBM25个科研工作者4年研究成果的超级电脑“沃森”,在美国一个最受欢迎的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与该节目史上最强的两位答题高手连续3天同场竞技,最终沃森以绝对优势赢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机智力问答比赛的冠军。
沃森的成功不仅是IBM在人工智能领域又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它所采用的技术——智慧的运算,以其在海量计算与实时分析工作负载优化系统的独有优势,证明了它将成为智慧时代落地的技术架构。
因此,在今年的IBM论坛上,IBM把“智慧的运算”(Smarter Computing)放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钱大群表示,“智慧的运算”是帮助客户实践“智慧的地球”理念的重要战略,借助的智慧的运算,客户不仅能实现IT转型,而且还能以创新途径带来显著的经济性与价值突破。全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型服务的全新交付方式,还有来自IT行业的全新洞察——这一切都将为客户开辟崭新的机遇。
参加“危险边缘”节目并不是沃森的终极目标。中国研究院资深经理潘越曾向记者介绍,一家直观技术供应商Nuance已看中了沃森并与IBM结为合作伙伴关系,欲将沃森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哥伦比亚医疗中心与马里兰州大学医学院也将参与到该项目的研发工作中。
事实上,IBM百年积累的最大价值不在于研发了多高深的技术,而是把这些创新型的技术真正转化成了商业价值,这也是“智慧的地球”的愿景。
回顾一年前的2010IBM论坛,“智慧的地球”从狂想变成现实是当时论坛的主题。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IBM参与了整体园区的设计规划、诸多场馆规划建设,以及园区的维护和运营等多个重要项目。IBM还帮助昆山、东营、沈阳、北京、无锡等多个城市完成了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可见,IBM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而支撑它的正是一项项强大的技术。
1911年,IBM凭借穿孔卡片制表技术相关发明获得了第一项专利,这台利用电路连接的制表机实现了比人工更快的计数。此后,从第一个磁盘驱动器RAMAC,到最快的超级计算机Blue Gene,再到公司在计算系统上下的最大赌注之一System 360,IBM花费了数十年心血来帮助实现计算系统的转型。
在各种重大的社会领域中,从创建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到帮助地球人登上月球;从发明UPC编码和条形码扫描技术,到在线银行和计算机航空预定系统,都可以看到这位“蓝色巨人”的身影。
现在,作为新一代技术架构,“智慧的运算”正在把“智慧时代”真正带进百姓生活中。
百年推动企业转型
2011年1月,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我国第一个智能化油田正式开建,这个为期5年的项目,是克拉玛依从“第一个数字化油田”向“第一个智能化油田”的迈进,而对于整个石油石化行业来说,克拉玛依的实践将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宝贵经验。
什么是智能化油田?在IBM论坛上,亲临现场的克拉玛依市市长、中石油新疆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这样描绘:建成后的智能化油田将实现数据知识共享化、科研工作协同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应用一体化和生产指挥可视化。陈新发还强调,油田的智能化对于整个克拉玛依的城市转型也至关重要,通过数字油田的技术建设数字城市,将形成克拉玛依的数字产业链。
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支柱,“十二五”将成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克服“产品同质、产能过剩”的局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手段,而通过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克拉玛依油田的实践正是中国企业努力实现转型升级的缩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中国企业无疑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主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即在企业自身整合尚未完成的时候就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那么,在多种转型并行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将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此次,IBM以“转型的智慧”作为论坛的主题,显然是深刻察觉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已经走进关键期,“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转型”,也成为近一年来IBM高管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论坛当天,交通、制造业等9个领域近50个解决方案的落地更显示出,IBM正在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转型。
事实上,抛开信息技术的应用,IBM100年的沧桑历史本身就是一本企业探索转型升级的“教科书”,钱大群在演讲中也这样提到,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IBM希望和中国各行业企业分享其转型之道,用“善制”理念重塑中国现代企业。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市场与战略部门总经理Ginni Rometty更是现身说法,通过IBM全球的转型探索为中国企业提供可借鉴之道。
100年来,IBM曾经历过多次传奇式转折,最为著名的有三次:1993年,郭士纳将“一只脚已经迈进坟墓”的IBM从亏损高达160亿美元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带领IBM完成了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的转型; 2003年,在彭明盛的领导下,IBM突破了传统跨国公司的地域限制和思维框架局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设计分配资源和运营体系,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现在,IBM正在进入变革的“智慧”阶段,经历着又一次转型,即成为引领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智慧的企业。
回顾IBM的数次险象环生,钱大群认为,转型的关键在于决心和智慧,坚持变与不变的艺术,放在中国,则总结为“善工、善制、善世”——坚持科技创新,率先迈出第一步,这是善工;始终保持企业创新变革及持续转型的本质,这是善制;善世,则蕴含着对于未来的思考,细微到如何让每一笔数据的分析和传递都能实现生活的改善,产生应有的价值。
IBM的100年,是一个企业不断转型探索的100年,而这100年的历程,对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企业来说,可能比IBM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更为宝贵。
协作催熟产业链条
3月25日,IBM论坛上,坐在台下的近几千名与会嘉宾,大多来自IBM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它们是IBM在中国强大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记者还于当天获悉,IBM将成立其第30家分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IBM推动区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再次显现。
而就在论坛举行的前3天,3月22日,“2011 智慧浙江技术论坛”在杭州隆重举办。IBM、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三方,联手打造浙江省绿色智慧城市联合研发中心。此外,舟山市人民政府、IBM、浙大网新将通过对相关解决方案的研发,一起协作创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帮助浙江充分挖掘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这一创新的战略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从区域推进到行业合作,协作创新的开放态度已经成为IBM的基因,而这也正在催熟中国的产业链。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IT企业逐渐兴起,但大多数都是模仿、组装,很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IBM利用相关的解决方案和领先技术,帮助了大量中国企业创建智慧的业务机制,同时也帮助了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对于中国软件企业金蝶来说,IBM是老朋友。2001年,双方就在中国4个城市做过联合巡展,2006年建立了合作实验室,2007年索性形成资本合作,IBM等机构入股金蝶,成为集团战略性股东并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之后的3年里,双方先后联合发布面向中小企业的“腾云计划”,面向成长型企业的“蓝色之翼计划”等。
去年8月,IBM与金蝶国际又联合宣布,双方将携手协作共同组建团队,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企业应用软件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在金蝶的国际化道路,以及由一个单纯的软件公司向管理与IT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道路上,IBM功不可没。
“世界就是实验室。”以开放的胸怀与客户、合作伙伴共同合作,这不仅仅是IBM中国研究院、中国开发中心的创新态度,也是IBM中国整体研发团队的共同基因。在本次论坛上,IBM大中华区再次将“协作创新”作为2011年的三大发展战略方向之一,与“推动中国企业持续转型”和“支持民生”并列推出。在协作创新上的具体行动是——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两化”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整个IT产业链无一不在向云计算、物联网靠拢,IBM也不例外,而以协作创新态度推动产业链成熟依然是IBM布局物联网的主要思维。2010年,IBM全球首个物联网技术中心落地中国,结合了中国研究院与全球的技术和资源,与社会各界开放合作,支持并加快物联网相关创新型技术与服务的研究、实践及发展。物联网技术中心可提升端到端集成解决方案的价值,大幅缩短研发成果的市场投放周期,并可以整体构建业务和商业模式。
与物联网息息相关的则是云计算,在IBM看来,云计算是构建物联网的根本基础。早在2008年,IBM就率先在大中华地区设立了云计算中心,整合全球的云计算研发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IBM在中国始终倡导构建一个健康的云计算生态圈,通过系统中各方的资源共享和协作交流,促进中国云计算产业化发展。
“新的时代,智慧的转型是关键。”面对信息产业的下一个百年,钱大群再次强调,“世界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复杂系统内的创新过程必须以开放协作为特征,必须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开放协作、多方整合、成果共享的新模式,方能取得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IBM会贡献自身各方面的专长,继续为推动世界进步而努力。”
评论
“智慧的运算”推动IT转型
3月25日,IBM正式发布了“智慧的运算”(Smarter Computing)战略。据介绍,智慧的运算是帮助客户实践“智慧的地球”理念的重要战略。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得益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IT接入方法摆脱了原有的束缚,海量数据应运而生;通过改善企业的业务能力,IT应用也更加注重改善流程生产力;系统架构模式也由过去的异构孤岛向建立在工作负载优化系统之上的更整合、更灵活的架构转变。
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为业界创造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全球,1.2万亿GB(1.2 zettabytes)的数据存在于浩瀚的数字汪洋中;3260万台服务器遍布全球各个角落;过去5年,数据中心对能源的需求增长了1倍;互联网连接的设备维持在每年42%的高速增长。根据IDC的统计,全球IT运维成本逐年攀升,到2012年将接近2500亿美元,而全球服务器总量将接近5000万台。与购买新服务器的成本增势平缓相比,服务器电力和冷却成本以及管理和维护成本在IT运维成本中的比重则逐年增加,而客户IT预算的增幅近年来却有不断放缓的趋势。
应对这些挑战,“智慧的运算”正是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计算时代。“智慧的运算”的三大核心包含大规模数据整合、优化的系统,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服务交付模式。它们可以帮助客户实现IT转型,通过硬件和软件技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优化工作负载性能,同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文/刘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