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农副产品行业应用初探
- 来源:AMT《前沿论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物联网,农副产品,行业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07 09:01
钱文晓 AMT咨询 高级顾问
屠哲一 AMT咨询 咨询顾问
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当货车未准确到达指定地点时,货车会发出和蔼的提示音……这是国际电信联盟在报告中曾经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的神奇图景。
新华社发布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认为,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物联网为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来自政府对于物联网的支持
2010年1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连发两项通知,表示将从2010年起实施物联网建设体系,政府出资带动,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升级。
2010年1月18日,工信部批准“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和“面向大型建筑智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立项。
2010年2月26号,上海物联网中心将设在嘉定区,中国物联网研究中心紧跟落户。上海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表示,嘉定是中国大陆首个“无线城市”,嘉定区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0年,物联网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这样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在副农副产品行业如何应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物联网并不是在农副产品本身的物联网,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个西瓜、苹果、大豆等农副产品上安装传感设备,而是针对农副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所建设的物联网。农副产品联网可构建为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次,来监控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
生产环节是农副产品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监控这个环节,就可以保证农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比如在大棚或圈室内安装环境监测器,记录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农户可以用带有GPS功能的手机,通过GPS网络获取定位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GPRS或3G网络发送到异地服务器。服务器定期记录环境监测器所得到的数据,并且判断这些数据是否达标,如果出现问题就发送信息到农户的手机上告知。农户可通过GPS或3G连接服务器获得实时的大棚环境数据。
运输环节是连接各环节的渠道,如果运输环节混乱就会导致其它环节的监控成果的不可靠,降低农副产品物联网的效力。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系统、RFID标签,将车辆的GPS定位信息汇总到服务器。通过GPS系统实时获取的车辆信息调配车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运输效能,并且监控了运输环节,杜绝未监控产品上车鱼目混珠的可能性。通过GPS信息获知车辆是在哪一地区装的货,根据生产环节记录的信息,也就知道那些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的信息,储存这些信息,以供加工环节使用。
加工环节是给农副产品加工、包装、打上标签的环节,加工后的产品就有了农副产品物联网的保证,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那经过监控的农副产品和一般的农副产品就无法区分,也无法实现信息回溯。货车通道安装RFID读写器,确保每一辆货车都是在监控范围内的“安全车”。在包装好的产品上贴上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在进货时,将通过车辆GPS所获得的产品信息地址记录到加工网络。在加工的同时,将产品的信息地址记录生成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建立农副产品数据库汇总产品编号和产品信息。
销售环节是将农副产品物联网的作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环节。通过扫描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对产品快速分类分级定价。在销售终端安装RFID读写器,实现自动计费。提供手机解码软件,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标签对农副产品进行信息回溯。
这样一个基础的农副产品物联网就构建起来了,根据不同类型的能产品,会有不同的生产过程和销售方式,也会需要不同的监控方式,监控设备。
农副产品物联网应用
美国:将无限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佐治亚州的两个农场已经用上了与无限互联网配套的远距离视频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分别监控蔬菜的包装盒灌溉系统。伊利诺伊大学的专家则在不久前测试了无人驾驶拖拉机。这种拖拉机配备了电子地图和GPS信号接收器。测试时,人可坐在房屋里通过无限互联网遥控拖拉机的操纵杆,或使拖拉机自动工作。
德国:开发出可“闻”出水果成熟度的仪器
德国弗劳恩霍夫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所与德国其他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制了这种特殊的仪器,其核心技术是用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去监测水果释放出的特殊气味,先用高分子分离柱将待测水果的气味提纯,再让带有这一气味的气体通过温度高达300到400摄氏度的传感器,传感器内的金属氧化物可与气体进行反应,最后仪器根据反应状态自动分析判断出水果的成熟度。
上海:水稻收割机用上了卫星定位仪
载有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集成设备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具有施肥变量控制的空气输送式变量施肥播种机、自走式变量喷药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在崇明长江总公司的相继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作业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更重要的是,它将对农业冲破传统意识束缚,依靠科技好俄农业机械,走创新发展之路祈祷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首台深水网箱养殖远程多路自动投饵系统装备研制成功
在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海水养殖重点项目的支持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深水网箱养殖远程多路自动投饵系统取得重大进展。该套技术装备融入了几点工程、环境技术、养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大量科技元素、突破了模拟控制、多路配送、空气动力等关键技术,改变了网箱养殖投喂传统模式,有效解决了离岸深海养殖集群管理、定点给饵、按需分配、远程输送等难题,为养殖数字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南京:农产品生产配送用上“物联网”
南京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绝对“封闭”的有机农产品生产、配送、服务环节。在远离城区、生态良好、附近没有污染源的农村土地上,建设封闭的自有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基地必须3年之内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基地四周和上方必须搭建防虫网、隔离网和各种信息记录仪器。利用物理方式除虫害、不使用农药;使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不使用化肥;使用普通谷物、麸料和草料喂猪、喂鸡,不使用各种添加剂;使用各种信息记录仪器记录幼苗、猪仔、雏鸡生长的每一个过程,确保猪必须养足8个月,鸡必须散养3个月,否则不出栏。
组建自有物流配送队伍,凌晨采摘蔬菜瓜果、宰杀畜禽,早上6点钟前将客户需要的禽蛋肉菜装箱、配送到居民家中,每一步操作,都有专用软件记录,无法更改。
在居民家中安装可视终端,客户把禽蛋肉菜包装条形码对准终端扫描装置,终端显示器就会显示该产品何处种植、养殖,何时采摘、宰杀,何时通过何种交通工具运输,种植人、养殖人、送货人是谁,其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以及这些菜有何种营养,应采取何种烹调方法等信息。
农副产品物联网的前景
物联网在农副产品行业的应用,与传统的农副产品产供销对比后,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能减少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的成本;能够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能让消费者买到更放心的产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做为物联网建设的一部分,农副产品物联网将与其他相关的物联网产生互相促进、互相优化的作用。
但是,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涉及高新技术,前期成本会很大;非常依赖电子设备,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会造成不可预见的损;信息公开透明会威胁到一些农副产品企业的机密,也会影响一些农户的隐私。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现在,物联网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我们要大面积推广不仅要克服观念差异、控制成本、积累经验还要对物联网的建设和可能性做更深入的研究,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道路。
……
屠哲一 AMT咨询 咨询顾问
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当货车未准确到达指定地点时,货车会发出和蔼的提示音……这是国际电信联盟在报告中曾经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的神奇图景。
新华社发布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认为,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物联网为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来自政府对于物联网的支持
2010年1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连发两项通知,表示将从2010年起实施物联网建设体系,政府出资带动,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升级。
2010年1月18日,工信部批准“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和“面向大型建筑智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立项。
2010年2月26号,上海物联网中心将设在嘉定区,中国物联网研究中心紧跟落户。上海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表示,嘉定是中国大陆首个“无线城市”,嘉定区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0年,物联网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这样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在副农副产品行业如何应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物联网并不是在农副产品本身的物联网,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个西瓜、苹果、大豆等农副产品上安装传感设备,而是针对农副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所建设的物联网。农副产品联网可构建为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次,来监控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
生产环节是农副产品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监控这个环节,就可以保证农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比如在大棚或圈室内安装环境监测器,记录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农户可以用带有GPS功能的手机,通过GPS网络获取定位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GPRS或3G网络发送到异地服务器。服务器定期记录环境监测器所得到的数据,并且判断这些数据是否达标,如果出现问题就发送信息到农户的手机上告知。农户可通过GPS或3G连接服务器获得实时的大棚环境数据。
运输环节是连接各环节的渠道,如果运输环节混乱就会导致其它环节的监控成果的不可靠,降低农副产品物联网的效力。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系统、RFID标签,将车辆的GPS定位信息汇总到服务器。通过GPS系统实时获取的车辆信息调配车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运输效能,并且监控了运输环节,杜绝未监控产品上车鱼目混珠的可能性。通过GPS信息获知车辆是在哪一地区装的货,根据生产环节记录的信息,也就知道那些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的信息,储存这些信息,以供加工环节使用。
加工环节是给农副产品加工、包装、打上标签的环节,加工后的产品就有了农副产品物联网的保证,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那经过监控的农副产品和一般的农副产品就无法区分,也无法实现信息回溯。货车通道安装RFID读写器,确保每一辆货车都是在监控范围内的“安全车”。在包装好的产品上贴上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在进货时,将通过车辆GPS所获得的产品信息地址记录到加工网络。在加工的同时,将产品的信息地址记录生成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建立农副产品数据库汇总产品编号和产品信息。
销售环节是将农副产品物联网的作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环节。通过扫描RFID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对产品快速分类分级定价。在销售终端安装RFID读写器,实现自动计费。提供手机解码软件,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标签对农副产品进行信息回溯。
这样一个基础的农副产品物联网就构建起来了,根据不同类型的能产品,会有不同的生产过程和销售方式,也会需要不同的监控方式,监控设备。
农副产品物联网应用
美国:将无限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佐治亚州的两个农场已经用上了与无限互联网配套的远距离视频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分别监控蔬菜的包装盒灌溉系统。伊利诺伊大学的专家则在不久前测试了无人驾驶拖拉机。这种拖拉机配备了电子地图和GPS信号接收器。测试时,人可坐在房屋里通过无限互联网遥控拖拉机的操纵杆,或使拖拉机自动工作。
德国:开发出可“闻”出水果成熟度的仪器
德国弗劳恩霍夫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所与德国其他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制了这种特殊的仪器,其核心技术是用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去监测水果释放出的特殊气味,先用高分子分离柱将待测水果的气味提纯,再让带有这一气味的气体通过温度高达300到400摄氏度的传感器,传感器内的金属氧化物可与气体进行反应,最后仪器根据反应状态自动分析判断出水果的成熟度。
上海:水稻收割机用上了卫星定位仪
载有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集成设备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具有施肥变量控制的空气输送式变量施肥播种机、自走式变量喷药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在崇明长江总公司的相继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作业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更重要的是,它将对农业冲破传统意识束缚,依靠科技好俄农业机械,走创新发展之路祈祷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首台深水网箱养殖远程多路自动投饵系统装备研制成功
在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海水养殖重点项目的支持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深水网箱养殖远程多路自动投饵系统取得重大进展。该套技术装备融入了几点工程、环境技术、养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大量科技元素、突破了模拟控制、多路配送、空气动力等关键技术,改变了网箱养殖投喂传统模式,有效解决了离岸深海养殖集群管理、定点给饵、按需分配、远程输送等难题,为养殖数字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南京:农产品生产配送用上“物联网”
南京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绝对“封闭”的有机农产品生产、配送、服务环节。在远离城区、生态良好、附近没有污染源的农村土地上,建设封闭的自有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基地必须3年之内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基地四周和上方必须搭建防虫网、隔离网和各种信息记录仪器。利用物理方式除虫害、不使用农药;使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不使用化肥;使用普通谷物、麸料和草料喂猪、喂鸡,不使用各种添加剂;使用各种信息记录仪器记录幼苗、猪仔、雏鸡生长的每一个过程,确保猪必须养足8个月,鸡必须散养3个月,否则不出栏。
组建自有物流配送队伍,凌晨采摘蔬菜瓜果、宰杀畜禽,早上6点钟前将客户需要的禽蛋肉菜装箱、配送到居民家中,每一步操作,都有专用软件记录,无法更改。
在居民家中安装可视终端,客户把禽蛋肉菜包装条形码对准终端扫描装置,终端显示器就会显示该产品何处种植、养殖,何时采摘、宰杀,何时通过何种交通工具运输,种植人、养殖人、送货人是谁,其身体健康状况如何,以及这些菜有何种营养,应采取何种烹调方法等信息。
农副产品物联网的前景
物联网在农副产品行业的应用,与传统的农副产品产供销对比后,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能减少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的成本;能够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能让消费者买到更放心的产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做为物联网建设的一部分,农副产品物联网将与其他相关的物联网产生互相促进、互相优化的作用。
但是,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涉及高新技术,前期成本会很大;非常依赖电子设备,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会造成不可预见的损;信息公开透明会威胁到一些农副产品企业的机密,也会影响一些农户的隐私。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现在,物联网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我们要大面积推广不仅要克服观念差异、控制成本、积累经验还要对物联网的建设和可能性做更深入的研究,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