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江苏卫视总监景志刚“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对话,江苏卫视,总监,景志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5-10 13:13
“幸福主题一周年”对江苏卫视意味着什么?
江苏卫视频道总监景志刚做出解答:“这一年走下来我们自己还是很满意的,一方面节目的整体格局有了较大提升,契合了社会对幸福的诉求。另一方面,艺无止境,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做得还不够、能做得更好。”
激励机制:共享成长的荣誉
记者:观众的“喜新厌旧”客观上推动电视业不断“求新求变”。你们的激励机制是怎样的,是如何鼓励创新的?
景志刚:我们有一个开放的节目创新平台。江苏卫视的任何编导、制片人有新想法都可以上报到主管副总监,通过评估后进行尝试。机制尽量做到流程简单,给每一个人提供创新机会。
团队的成长离不开激励,激励无外乎物质和精神两种。首先保证的是物质激励,但是这几年我们考虑更多的是精神激励。客观上,我们始终处在一个非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单我的团队,每一个做媒体的都承受着市场竞争的压力,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我们能做得更好。
主观上,我们要把卫视平台做好,让团队在卫视发展中共享成长的荣誉——这是最重要的。作为电视人,应该有专业意识,敢于出色。“出色”是一个不可定量的概念,是不是“出色”,只有通过比较知道;我们更强调进步,艺无止境,在这个行当,“出色”是永无尽头的。
记者:这一年来,人员、机制、考核标准是否有变化?
景志刚:标准永远在变,因为要求在变。机制、人员也都有变化。首先,人才配置在变,因为我们想做得更好,我们永远需要优质人才;考核机制在变,根据市场环境、根据我们对自身要求一直在调整;目标考核体系也在变,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都会变化。
品牌节目:延续“幸福节目带”
记者:从“情感”到“幸福”,这种定位的变化是内容促生的?还是先有定位,后有现在这样的“幸福”节目群的制作方向?
景志刚:从“情感”到“幸福”的定位升级,实际上在2009年就启动了。2009年底我们正式提出“情感”到“幸福”的品牌提升,并把这样的频道定位落到节目实处。同时也为这个定位做了相关的系列活动,包括公益性的“幸福指数调查”,就是为中国人丈量幸福状态。
记者:2010年江苏卫视把“幸福”定位落实到从“恋爱”到“婚姻家庭”的各档节目,今年还会在“幸福节目带”上做文章吗?
景志刚:会继续。围绕“幸福”,而不完全是“恋爱、婚姻家庭”的主题。“恋爱、婚姻”是我们节目带的一部分,比如《人间》就不是婚恋主题的节目。我们新推的节目也不是这个主题的,而是围绕寻求“生活幸福”内容的节目,是弘扬“健康快乐”主题的节目。
自制大剧:提升平台影响力
记者:除了节目创新,能详细介绍一下江苏卫视的“自制大剧独家播出”策略吗?
景志刚:江苏卫视有自己的电视剧工作室,在播的“新海岩三部曲”就是我们频道自制的电视剧。
除了1/3比重的自制剧,卫视采购部负责外购其余2/3的电视剧。在节目市场上,电视剧是公共产品,它的平台属性非常弱,我们尝试自制剧就是想通过符合频道定位的电视剧带动频道品牌的提升。毕竟电视剧是最主流的电视形态之一,一家卫视如果对电视剧把握不到位,表明这个平台的实力还不够强。自制剧代表了江苏卫视在电视剧这种节目形态上的跟进和发力。
除了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衡量电视剧的优劣外,在我看来,更重要的要将社会公司制作的公共产品变成有频道属性的独家产品,体现频道辨识性和频道价值。
频道管理:靠机制运行
记者:作为一个频道管理者,管理心得是什么?
景志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管理学通用的准则。我跟下属没有太多接触,我是在屏幕上看他们的作品,平时不干涉他们的具体工作。我相信他们比我更优秀,没有他们的优秀就没有这个平台,就没有我。
人与人的能力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每个人对工作的专注度和付出度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我不相信所谓绝顶聪慧。当年我在一线工作时,也不希望别人指手划脚。我十分相信我的团队,甚至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只要大家努力,“做好”一定比“做差”的几率大。
团队最重要的是目标统一、精诚合作,至于个体性格、思维方式的差异,都是常态,它会随着机制的健全自我协调。
记者:那么频道总监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景志刚:就是一个召集人。作为极具活力的团队的召集人,时刻要面对各种性格、各种思维方式的人,这是多种力量的融合。
我在家看电视,频道会经常调来调去,看到某个节目有亮点会马上打电话和副总监沟通。看到我们的某一期节目不太好,也不会直接给制片人打电话,只会在例会时提一下,各种想法在平时的三言两语中就直接交流了。
在一个靠有效机制运行的平台上工作,人就不会太累。
业绩增长:平台整体实力释放张力
记者:频道“幸福”升级成功后,有无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景志刚:2010年,“情感”定位升级到“幸福”定位后,广告部与采购部合并,成立了营销部,旨在发掘平台潜力。依托这个平台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组织架构的调整只是第一步。组织架构的调整是为了发掘平台的内在张力。
记者:“张力发掘”在2011年有哪些具体计划?
景志刚:主要是内部挖潜。江苏卫视成长到今天,虽然一直在进步,但还可以更好。理论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可能我们目前还不十分明确空间在哪儿,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
记者:到今年年底,你预计江苏卫视的份额和收视两个指标,在全国卫视排名中会处于何种位置?
景志刚:我不做预测。我们只跟自己比,专注于自身的不断进步。要考虑的是如何继续强大自身,而非一味和别人对比,进而扭曲心态。
消极的竞争思维是把别人“干掉”;积极的竞争思维是如何在竞争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尽力而为。我们更注重分析别人是如何进步和提高的,别人做了哪些好内容,做到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