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与凯恩斯:碰撞在中国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哈耶克,凯恩斯,投资,贷款
  • 发布时间:2012-02-02 13:4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的《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用了20年被翻译成中文,但对于一些读者来说,这仍然有些为时尚早。《通论》在1957年出版,当时正值“整风反右”运动。凯恩斯的理论被打上了“反科学和反人民”的标签,被冠以最不可饶恕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罪名。

  50多年以后,情况已经变得大不一样。现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成为了凯恩斯药方的坚定拥护者。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批准了一项大胆的经济刺激方案,在打破政府财政预算平衡的同时,又促进银行增加信贷的力度。

  2012年,如果美国的经济萧条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再次危及全球经济,中国政府可能还需要采取类似措施。但是新的领导班子或许将不得不接受另一位已故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术对头弗利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的理论。

  凯恩斯担心的是投资不足问题,即企业家投资的支出过少,导致人们不能有充足的就业机会。然而哈耶克关心的是不良投资的问题。他认为,如果信贷政策过于宽松,企业家会野心勃勃地去投资一些可能错误评估的项目,导致收益期过长,收效缓慢,从而使得社会资源紧缺。

  在中国,这些被错误评估的项目随处可见。内蒙古鄂尔多斯,在政府的行政命令下,很大一部分房子在建成很久后还鲜少有人入住。虽然中国的投资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储蓄率也出乎寻常的高。在这样的节约型经济中,利率势必会很低,信贷也肯定会非常充足,因此投资也会很旺盛。

  但在2009和2010年,事情发展得有些超乎想象了。在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仅2009年一年,中国的银行贷款就增加了近9.6万亿元,一家做银行信贷分析的研究公司指出,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印度信贷系统的贷款规模的两倍。

  这些贷款大部分流入约1万多家由地方政府支持的投资公司手中,这些公司主要从事建造公路、修建桥梁、灌溉系统以及一些效益堪忧的房地产项目。这些贷款使地方政府的债务增加了大约5万亿元,目前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0至14万亿元的水平。

  哈耶克认为,这些在经济繁荣时期产生的不良投资,会导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中的经济崩溃,正像前一天晚上的豪饮暴食会造成第二天早上的宿醉不适。

  哈耶克主义的支持者则认为,在不良投资被暴露出来后,经济需要时间来重组。银行的贷款坏账会对放贷银行的信心造成沉重打击,从而影响他们对新投资项目融资的能力。此外,当工人们被解雇后,他们需要时间来寻找到新的雇主或学习新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术技能。

  哈耶克确信,政府在对于减轻经济重组过程中的阵痛方面,能做的事情少之又少。哈耶克的这个观点惹来了很大的争议。其实即便他是对的,政治家们也会拒绝接受它。

  政府将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干预,我们尚且不清楚。政府可能会运用公共的财政资金来完成一些待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不是任由这些桥梁或道路的建设半途而废;他们可能会强迫要求银行免除一些贷款;对于一些损失过重的银行可能会增资。这些救市措施可能具有公开的性质,也可能是不透明的,通过一些放松监管条例或变相补贴的办法来实行。

  有中国学者宣称,哈耶克在中国的知名度要比在西方还高。但是,正像西方的决策者们一样,中国的决策者们也将会发现,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诊断比他开出的药方更令人信服。■

  西蒙·考克斯(Simon Cox)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