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币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硬币,素质,金钱
  • 发布时间:2012-02-02 17:15
  人们常说,金钱是福也是祸。譬如一枚小小的硬币,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却可以测试人的心灵,检验人的素质,指引人的成功。笔者收集了这样几个有关“一枚硬币”的小故事,说来给大家听。

  故事一:一枚硬币“鉴”官德

  清代顺治年间,南昌有一个年轻的秀才住在京城准备应考。一天,这个青年信步走进延寿寺街一书铺,正当翻阅的时候,旁边有位少年购书时不慎将一枚硬币掉在地上,正好滚到秀才脚边,他便悄悄移步,把钱踏在脚底,等那少年走开,他马上俯身将钱拾起。此事碰巧被坐在一旁的一位老翁看见,只见那老翁走到秀才身边,问了姓名后冷冷地笑了笑,便离去了。

  后来,这位秀才得到江苏常熟县尉官职,他一路风尘赶到南京,向省府门卫递上拜见上司的揭帖。可一连数次,都没得到接见。青年急了,再一次要求门卫向上司禀报。门卫传上司汤斌的话:“你不必前去常熟任职了,你的名字早已写进弹劾免官的奏章了。”他心头一惊,犹如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便不服气地问门卫:“汤大人弹劾我犯的是什么罪?”门卫禀报后出来回话:“贪财!”青年急忙辩解:“我还没有到任,怎么会贪财?一定是汤大人弄错了。”遂请求当面陈述。门卫禀报后,又出来传达口谕:“你不记得在京城书铺中的事了吗?当秀才时尚且贪爱小钱,若侥幸主政一方,能不搜刮民财贪赃枉法吗?请马上解下官印离开,免得当地百姓受害。”这时,秀才猛然想起当年在书铺中问他姓名的老翁,原来正是时任巡府的汤斌。于是,他只好自认冤家路窄,满面羞愧地弃官而去。

  正如古人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故事二:一枚硬币“助”业成

  古时候,有个学生进京考试,但信心不足。先生为了使他找回自信,在启程那天把他带到一座古庙前,拿出一枚硬币,对他说:“我把这枚硬币抛上天空,落地后如果正面朝上,你就能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如果是反面朝上,就是相反的结果。”学生诚恳地朝古庙磕了几个响头,再朝京城方向膜拜一阵后,望着老师将那枚硬币抛向空中。结果硬币正面朝上。学生非常高兴,认为此行定传佳音。

  学生进京城考试时,保持必胜的心态,结果中了状元。新科状元荣归故里时,那位先生已经外出。在他的住处,学生看到了那枚硬币,后发现那硬币是两个铜板粘贴而成的,没有正反之分,不管哪一面都是正面。这时,学生明白了先生的良苦用心——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心态,使其由悲观变为乐观,由动摇变为坚定,从而一举夺得状元。

  这枚硬币对他起到了“信心杠杆”的作用。因此说,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故事三:一枚硬币“奖”敬业

  有一次,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从家中出来,正当秘书为其弯腰开车门时,不小心从衣袋里掉出一枚硬币。而这枚硬币又滚落到路边的井盖下面。旁边的一位侍从急忙赶来,弯腰揭开井盖,小心翼翼地去寻找那枚硬币,费了好大劲终于找到了那枚硬币。李嘉诚先生当场奖励了这位侍从100元港币。事后有人不解,以为“落井”的这枚硬币有特殊功用,而它其实就是一枚普通的硬币。

  那李嘉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当别人的财富受到损失时,我们都有责任去帮助他,特别是作为一名服务人员更是责无旁贷;而100元港币则是对这种敬业精神的鼓励,数量不在多少,精神难能可贵,我们在职场中正是要倡导这种敬业精神。

  文/王端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