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传说中的凤凰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红腹锦鸡,吉祥,凤凰,鸟类
  • 发布时间:2012-02-14 14:12
  红腹锦鸡,它被中国古人神话为凤凰,龙凤呈祥,成为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图腾;它流布海外,更新了国际上对观赏鸟的认识,它被视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它的出现,改变了鸟类学泰斗郑作新的一生,也改写了中国现当代鸟类学研究的历史。

  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

  中国特有鸟类锦鸡,学名红腹锦鸡,民间称为金鸡,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鸟类。提到凤凰,大家耳熟能详,提到锦鸡,大家又觉得有些生疏。其实,世界上没有凤凰,古人臆造的神鸟凤凰,它的现实原型就是锦鸡。古人把锦鸡的模样放大许多倍,进行神话加工,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凤凰就产生了。

  周代的重要典籍,有许多关于凤凰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凤鸣岐山”。周人在岐山脚下成就帝业,周人把岐山和秦岭山野中最美丽的鸟类——锦鸡当成了凤凰来歌颂。后世的人们逐渐神话这种鸟类,于是锦鸡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放大了就是凤凰,还原了就是锦鸡,这个鸟类的历史记录和身影,从周代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锦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雄鸡体长约1米,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7色羽毛,光彩夺目。腹部羽毛是艳丽夺目的血红色,现代学者因此为它定名红腹锦鸡。它的背部除少量浓绿色羽毛外,其余大部分羽毛都是金黄色,它的头上还有金黄色的丝状羽冠,一直披到颈部,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十分耀眼,所以民间百姓都称它为“金鸡”。锦鸡长达75厘米的漂亮尾羽,在古代常用来制成异常名贵的雉尾扇,专供王公贵族使用。

  古人赋予锦鸡许多神话色彩,认为锦鸡和天穹中的“天鸡星”相对应,传说国家有重大喜事进行大赦时,天鸡星必定出现在天空中。所以,在举行大赦仪式时,人们把锦鸡绑缚于7丈长的高竿顶端,再用黄巾装饰鸡头,颈项上垂下7尺绛幡,人们举起装饰好的锦鸡高竿,在选好的吉辰游行于街衢,然后召集罪犯,击鼓宣读大赦令。这种大赦仪式,似乎唐代还很盛行,唐代诗仙李白流放夜郎时,曾写诗云:“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锦鸡在唐代开始频繁进入诗人的眼界中。

  锦鸡难以驯化,但它依然是人们喜欢的观赏鸟类,宫廷内府中经常豢养。北宋徽宗赵佶有一幅传世名画《锦鸡芙蓉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只锦鸡。画面中的锦鸡飞临于芙蓉花旁,转头回顾一对流连花间的彩蝶。徽宗题诗赞云:“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古人根据雄性锦鸡的形象,说它具有“五德”之誉:“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明清时期,在代表官位的补服上,锦鸡形象也常常出现。《明史·舆服志》记载,官员穿袍,前胸后背各缀一个方形补子,文官绣飞禽,以示文明;武官绣走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官员的补服上,所用禽兽形象不同,以此辨别官阶的高低。明清时期,二品文官的补服上,都绣着锦鸡的形象。官服上用金丝装饰的五彩织锦,让锦鸡形象光彩夺目,二品文官的衣着,因为锦鸡形象而显得富丽堂皇。

  被古人神话为凤凰的锦鸡,历来被人们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它是中国独有的留鸟,它在距离人们不远的山野中生息繁衍,人们用它的名字组成许多成语:锦上添花、前程似锦、锦绣山河……人们认为见到它,就能拥有幸福和吉祥。而由锦鸡神话后形成的凤凰,更是见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人把许多美好都赋予凤凰:美丽、吉祥、善良、宁静等等。龙凤呈祥的崇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浓厚情结。

  2000多年前,西方人把红腹锦鸡引入欧洲饲养,现在已成为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最常见的饲养雉类。1786年,红腹锦鸡首次到达北美,1883年大约有100只锦鸡放养在美国华盛顿的山野中,以后加利福尼亚、伊利诺斯、弗吉尼亚、俄勒冈、得克萨斯等州均先后引入。加拿大、南非等地也都引种过锦鸡。红腹锦鸡深受各国喜爱,足迹遍及欧美,人们说,中国的杜鹃花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园艺业,红腹锦鸡则更新了国际上对观赏鸟的认识,它被视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

  锦鸡影响了中国鸟类学研究史

  80多年前,中国现代鸟类学研究的泰斗郑作新先生,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动物发育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标本馆里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红腹锦鸡标本,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民间传说中的凤凰——锦鸡。他为锦鸡的美丽所震惊,更让他感到尴尬甚至觉得耻辱的是,这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国际鸟类学界公认的对锦鸡的发现和命名,却是由瑞典人卡尔·林奈完成的。知耻而后勇,郑作新决定放弃动物发育学研究,回国专门研究鸟类学,以改变完全由外国人主宰中国生物学研究的局面。

  如今回首历史,我们应该感谢锦鸡,冥冥之中,是锦鸡影响了中国现当代鸟类学研究的历史,它指引着郑作新用一生的岁月,开创了中国鸟类学研究的事业。1930年,郑作新回国,任福建协和大学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他带着学生到野外观察、采集鸟类标本,举办鸟类展览,让学生对鸟类发生兴趣,郑作新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

  1959年,郑作新提出了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将我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并提出以秦岭为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分界线的观点。这种区划在动物地理学上具有世界意义,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公认。1980年,郑作新倡导组建了中国鸟类学会,会徽就是一只美丽的锦鸡,多年来,锦鸡作为中国鸟类学术界的标志性象征,已经深入人心。

  非法捕猎是对锦鸡最大的威胁

  为了了解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的情况,动物学博士丁长青于1996年1月至8月、1998年11月~1999年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与随机跟踪的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域的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情况。通过对24只红腹锦鸡个体遥测和跟踪,他发现锦鸡是有选择地利用森林边缘和附近的开阔地。他在秦岭南麓的佛坪保护区、长青保护区和洋县花园乡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采用鸣叫计数法对红腹锦鸡的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在森林植被保存完整,长期受到严格保护的佛坪保护区三官庙地区,种群密度最高达每平方公里3.79只,且多年保持稳定;在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的长青保护区大坪地区,种群密度最低为每平方公里2.49只;在洋县花园乡,虽然栖息地质量不够理想,且人为干扰严重,但是由于这里还生存着国宝朱鹮,保护措施到位,红腹锦鸡也因此受到严格保护,数量逐年增多。在贵州宽阔水林区,锦鸡的11个巢中,被人为破坏5个,锦鸡弃巢的有3个,被天敌破坏1个,只有2个巢顺利孵化出雏鸟。根据研究,他认为,红腹锦鸡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繁殖成功率,只要保护好栖息地,并控制捕捉强度,红腹锦鸡在秦岭地区的种群数量,肯定能够保持稳定并有所上升。

  在自然保护区内,锦鸡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是在保护区外,锦鸡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非法捕猎。在山林中,雄性锦鸡美丽的外表,像一束美丽跃动的火焰,分外引人瞩目。它因此成为偷猎者热衷并最易被发现的目标,他们将羽色艳丽的雄鸟皮作为装饰品出售,而捕获的活鸟则供观赏展出使用。人们喜欢猎杀食用锦鸡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锦鸡肉有温中补虚、益肝和血的功效,这是人们捕猎锦鸡并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一些地方开办的狩猎场和各地的动物园,对锦鸡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人工养殖和动物园间交换的种群数量非常有限,这些地方所需要的锦鸡,主要来源依然是靠野外捕获。

  秦岭可能是锦鸡的原产地,更是它生息繁衍的天堂

  每年3月锦鸡会进入繁殖期,这也是在秦岭观赏锦鸡的最佳时期。锦鸡是一雄多雌制的家庭,通常1只雄鸟会拥有2只~4只雌鸟为伴。雄鸟占据一块山地,发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鸟前来交配,而它的竞争者会来向它发起挑战,两个雄性相遇,先是彼此炫耀羽毛的艳丽,一些自惭形秽的雄性锦鸡,很快就败下阵来,羞愧离去。

  在3月的秦岭林间空地里,找到一个隐蔽伪装的地方,人们就可以欣赏到锦鸡的求偶场面。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它一边低鸣,一边绕雌鸟转圈,当来到雌鸟正前方时,它将身上华丽的羽毛迅速展开,彩色的披肩羽盖住了头部,仿佛一把打开的折扇,靠近雌鸟的翅膀稍稍压低,另一侧的翅膀翘起来,翅膀、背部、腰部五彩斑斓的羽毛全都展现在雌鸟面前,尾巴也随着倾斜过来,在灿烂的阳光下,七彩羽毛十分炫目,看得人眼花缭乱。雌性多被雄性逼人的美丽所折服,它会发出“咝咝”的叫声,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赞叹。

  锦鸡的求爱仪式,包括特定路线的环绕舞蹈、展示美丽羽毛的炫耀行为、扭动身躯的求爱舞蹈等行为,雄性的表演,可以持续近2个小时。交配后的雌鸟,会独自来到森林中的隐蔽处,做窝产卵,它最多能产下12枚卵,一般是隔天产1枚卵,也就是说,雌雄锦鸡的恋爱期超过半个的时间,而产卵结束后的孵化期,则要22天。锦鸡的雏鸟为早成鸟,一孵化便能自行觅食。整个育雏期,都由雌性独立承担。在这个时候,雌锦鸡的护雏能力极强,若有入侵者危及雏鸟安全,雌鸟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争斗,直到赶走入侵者或者牺牲自己。离开母亲的庇护,雏鸟会四散逃开,利用身上的天然迷彩羽毛,藏于树根下或者草丛中,等待母亲的召唤,或者在山林中冻饿而死。

  在春花尚未烂漫时,秦岭的春天,因为有大量的锦鸡而变得多姿多彩,锦鸡用自己的舞蹈,表达着山林的生命律动。秦岭,这个绵延800公里的山脉,是锦鸡的原生地,也是它们生息繁衍的天堂和乐园。

  撰文/陈旭 摄影/雍严格、赵文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