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笑了!儿子是那快乐的源泉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志文,儿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4-10 17:00
一个孩子所带给一个成年人的种种心灵的震动和涤荡——
采访王志文,对于每个记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他的“各色”、“不好打交道”、“不爱说话”、“对媒体不友好”是出了名的。不过最近在电视剧《青瓷》的发布会上,记者们发现,王志文变了,变得温和善谈、笑容可掬,不厌其烦地按照摄影记者的要求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甚至看见有女记者举着话筒很费力,他体贴地接过话筒说:“你这样累不累啊?我来吧!”脾气好得让在场的记者们都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有胆大的男记者好奇地询问:“王老师,您这脾气好得都有点不像您了啊?”王志文笑着说:“想知道原因啊?想知道你就赶紧要个孩子吧,有了孩子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为了儿子暂退演艺圈
2008年8月16日下午,演艺圈不少人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喜报:中国又添一金!爱妻于今日13:21产下一子,重3130克,母子平安!字里行间,充满了初为人父的激动和喜悦,发短信的人,就是王志文。
做了父亲的第一年,很少有人能在公众场合看见王志文,惟一的一次公开露面,是参加高尔夫球赛。因为高尔夫是他最爱的运动,而且是在上海举办——他不用离开家。也是那次露面,记者发现他满眼血丝,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还能是怎么回事?晚上没睡好呗!晚上要起来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好几回!”接着他又喜滋滋地补充:“我喜欢看我儿子睡着了的样子!”
王志文不能理解很多年轻夫妇,生完了孩子,就交给老人或者保姆,自己该干嘛干嘛去。为了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他就做出了暂退娱乐圈的决定,为此甚至不惜推掉了和自己一直心仪的导演田壮壮合作的机会。田壮壮为了《狼灾记》准备14年,其中的一个角色更是为王志文度身定做的,但这部戏的拍摄地在新疆,那就意味着王志文要离开不足月的儿子和还在月子里的妻子好几个月。当然家里有保姆帮着照料,可是,父亲和丈夫的角色,怎么可能是一个保姆能替代的?这对于一个曾经将表演艺术当做自己生命中惟一追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妻子理解他,劝他去。他自己也知道,一个演员一辈子能够演到一个好角色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有好几次,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可是,提着行李走出家门,一回头,看见妻子抱着儿子站在家门口笑着向他挥手,他说:“其实她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舍得我走的神情,可是我看着她抱着孩子的样子,有一个词立即浮上了脑海:娇妻弱子,我怎么能够和他们分开?一部电影没有我没事,这个世界没有我也没事,但没有我,他们会有事,我只有对这个女人和这个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我立即转身,把行李一扔,跑过去,把儿子抱在怀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宣布:不去了,哪儿也不去了!妻子先是很吃惊,后来见我真的不准备去了,也很高兴,说:不瞒你说,你走了,我这心里还真的发慌呢!”
经过这件事之后,王志文不想让自己再遇到好角色又面临选择的痛苦,索性放话:今年我退出娱乐圈,别来找我了,至少要等到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我才能出来拍戏!
不拍戏,在家干嘛呢?在家带孩子。白天孩子有保姆帮着带,晚上,在他们的大床边放一张小床,儿子跟着他们睡。刚做父亲那阵子,王志文有点痴,每天晚上,都要睡在能够看见儿子小床的这一侧。夜深人静,妻子睡了,他却不舍得睡,睁着眼睛看啊看啊,怎么看也看不够,总有点不能相信这么好的儿子是自己的,总担心一闭上眼睛,这个儿子就会飞了。有时候妻子醒过来,看他这样,总要笑话他:你真是发痴了你!可是王志文觉得,与儿子的可爱比起来,儿子出生带来的那些麻烦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有一阵子,儿子闹便秘,看着儿子一到便便的时候就哭,小脸憋得通红,王志文说:“我真是体会到心疼的滋味了。我也算是经历过不少挫折的人,但是心疼的滋味,只有看到儿子痛苦的时候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他急得不行,去医院,大夫就是给吃药,或者让用开塞露,可是他觉得这些方法对于婴儿来说不是好方法。他到处托人,找到一个中医,中医教给他一套按摩的方法,摩腹、叩背、捏脊、按足,这一套全做下来,要40分钟,一天三次,而且力度也得合适,太重了孩子受不了,太轻了起不到效果。那些日子王志文就当起了儿子的按摩师,担心伤着儿子,他每次按摩都得悬着手腕,几天下来,得了腱鞘炎,手腕疼得连碗都端不起来。就那样他也坚持每天给儿子做按摩,再辅助饮食调整,儿子终于成功拉出了便便。王志文说:“根本不觉得臭啊脏啊,那一刻让我亲一口那便便我都愿意!”
冲奶粉、洗尿布、哄儿子睡觉、担心儿子生病、真的生病了又得到处想办法治病……所有这一切,让王志文从演员还原成了一个最纯粹最家常的父亲。他说:“男人只有在这种充斥着奶香、尿骚、屎臭味的生活里浸过,才真正成长为一个男人,才知道责任、懂得生活,才体会到父母的养育是怎样一种无以回报也不求回报的恩情。”
★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父亲的责任
儿子长到两岁,王志文才重新出来拍戏,但也给自己列了规矩,一年最多拍半年的戏,其余的时间都用来陪伴照顾儿子,他有着自己的育儿理念:孩子就得自己带,这样孩子才会和父母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如果孩子生下来就交给老人或者保姆,那你生这个孩子干嘛呢?而且他认为:和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有安全感、性情开朗,长大之后容易和人相处,富有开拓精神。
别的父亲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王志文注重的是和儿子心灵的交流。他最喜欢问儿子的话是:“宝贝,你今天开心吗?”如果答案是不开心,他一定会细细问清楚,为什么不开心。有一次,他带儿子去早教学校上音乐课,上课结束后发现儿子闷闷不乐,他就把儿子带到学校旁边一个很安静的咖啡厅,问儿子怎么了。儿子说今天他最要好的小伙伴不爱理他,而是和另一个人说了很多话,他很生气!于是王志文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安慰儿子,直到儿子重新高兴起来。他说:“我们大人总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用自己的认知去感受孩子的世界。比如这件事情,也许在大人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在孩子心里,这是一件很令他伤心的事情。作为大人,不能嘲笑,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帮助他处理和面对这个伤心。”
儿子生日时,王志文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一个小录音机,他对儿子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如果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和爸爸说,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都可以用这个录下来,爸爸会听的。”一开始妻子对此很不以为然,觉得一个小毛孩有什么心里话要说,而事实上,儿子真的会在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里,每天晚上都要让妈妈离开房间,他一个人把自己的快乐或者不快乐说出来;而王志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捧一壶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真听儿子的录音,再根据内容和儿子做交流。这个小录音机成为了父子俩心灵沟通的纽带,让父子间的感情不会因为分离而生疏。
他对待儿子的方式也非常民主,就是把儿子当做一个大人一样和他交流。比如他每次要出门拍戏,儿子都会特别不高兴,不让他走。别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用方法把孩子引开,然后偷偷走掉,但是王志文不会,他说:“这样的方法对孩子内心会有伤害,因为他发现爸爸突然不见了,突然丢下他跑掉了,他会产生恐慌感和不信任感。”每次,他都会把儿子抱在膝上,耐心地给儿子“做工作”:“家里总得有一个人要工作,你很小还不能工作,妈妈要照顾你也不能工作,那么只有爸爸出去工作了,你说是不是?不过爸爸会保证每天都给你打电话,一有假期就回来看你,你看好不好?”一直说到孩子点头同意,他才会离家。比如他酷爱高尔夫运动,心里暗自希望儿子也能喜欢这项运动,但是他不愿意强迫儿子去喜欢,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儿子了解这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每次去打球,他都会带儿子去,陪着他玩;每次电视里转播高尔夫球赛,他会坐在一旁专心给儿子讲解,经常一场比赛说下来,口干舌燥,比拍一场戏还累。在他的影响下,儿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高尔夫,每次王志文去打球,他就坐在观众席上大声助威,观众的眼球都被吸引过来了。
这样民主的结果,就是儿子成长为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
王志文觉得孩子的这种想自己做主的意识是应该保护的,只是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你自己做主的,你自己负责。比如儿子喜欢玩打火机,王志文告诉他这样很危险,被火烫着是很疼的。但儿子根本不听,有一次,儿子终于被火烫着了,疼得哇哇哭,从此再也不玩打火机了。王志文说:“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规避掉人生所有的风险和疼痛,但是不可能,因为人就是通过承担风险忍受疼痛来成长的。”
陪伴着儿子,看着儿子从一个婴儿长成一个小孩,点点滴滴的经历,让王志文有很多感慨:“我时常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上天交给我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若干年后,我要交给社会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教育最难的地方,就是一旦你错了,这种错会迅速在孩子身上形成后果,快得你连纠正的机会都没有,但我最终释然,我想,不用那么担心,对于孩子,陪伴他长大就是最好的爱,而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儿子和父亲相互影响
几乎所有见过王志文的人都有个深刻的感觉,就是为人父之后,他的变化可真大。对此王志文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说:“这种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脾气变温和了,心变柔软了,懂得知足和感恩了,而且,对世界对未来不那么悲观了,觉得一切都有了希望和意义。”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王志文一开始并不打算要孩子,这和他自己的经历有关。13岁那年,王志文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独自拉扯他们兄弟成长的艰难经历给他留下了阴影,在他的概念里,养孩子就等于无穷无尽的受累和生气。最初,当妻子陈坚红将怀孕的消息告诉他时,他的第一反应并不热烈,相反却是顾虑重重、忐忑不安,但他知道妻子非常想要孩子,只好体贴地说:“那就生下来吧。”
那就生下来吧。日后王志文总是庆幸自己做了这样一个选择。是的,养育孩子很累,也会生气,但同时,也会有你想象不到的乐趣和幸福。最重要的是,通过养育孩子,你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完善。
在许多记者的印象里,王志文绝对不是一个“善茬”,采访他得提着心吊着胆,他和记者翻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一次,是一位记者递给了他一张名片,他竟然当着那名记者的面,用这张名片来包口香糖。现在,和王志文聊起往事,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以前太自我,自己不高兴了就摆到脸上,从来不体谅别人的感受。”他说他现在对记者没那么反感和抵触了,因为只要想到那些年纪轻轻的记者,有的刚刚大学毕业,问一些不太有水准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些孩子,在家里,肯定是被父母当做心肝宝贝宠爱着的,如果他们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谋生这么辛苦,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该有多心疼啊!这么一想,就不忍心对他们发脾气撂脸子了。
在自己的人生方面,以前王志文是个偏执的完美主义者,很多时间都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他说:那时候自己躺在床上想想,就觉得自己无论哪个角色都没做好。儿子吧,一年当中陪在母亲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演员吧,这辈子也没演过什么可以让人记得住的角色;朋友吧,也没交到几个真正的知己;半辈子过去了,也就是得了一些虚名而已。这么一想,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是失败。但是有了儿子之后,就没空琢磨人生的意义啊成就啊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了,每天就看到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要吃要喝,能哭能笑,在你眼皮子底下一天天都不一样,那种喜悦感和充实感是没有办法形容的。王志文说起有一次,他正在家里喝茶,儿子和邻居家的小孩在隔壁房间里玩,邻居家的小孩不知怎么说起自己的爸爸,说自己爸爸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牛,然后,王志文就听见自己的儿子用很大的声音说:我也有爸爸!那一瞬间,他的眼泪几乎要掉下来,他说:“我突然觉得,我人生的意义,就是有一天,让我的儿子可以大声说出:我也有爸爸!”以前的王志文,喝酒、抽烟、熬夜,对那些热衷养生的人嗤之以鼻,但现在他也开始关注各种养生的信息,把抽了很多年的烟戒掉了,酒也是能不喝就不喝。儿子很逗,每次给他打电话,都会叮嘱:“爸爸,你少喝点儿酒!”他就很老实地点头答应:“哎,知道了,儿子放心!”他说:“为了我儿子,为了我儿子能一直有爸爸叫,我也得悠着点儿!”
每次所拍的电视剧杀青,王志文总是第一个背起行李奔向机场的人,不像之前,每每完成一部戏的拍摄,他都会感到有些失落。现在,儿子和家,构成了他的港湾,是他无论在外面多久,心里也时刻惦记牵挂着的地方。为人父的每一日,王志文都感知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一个孩子所带给一个成年人的种种心灵的震动和涤荡,难以言喻,他说:“惟有惜福,惟有感恩,让我成为一个这么好的孩子的父亲,我也只有让自己更好,才当得起父亲这个称呼。”
(未经作者许可,本文禁止转载、改编和网摘。)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
■ 文/毛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