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不明朗引发的加减法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移动计算,HTC,苹果,微软
  • 发布时间:2012-05-09 17:11

  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加和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无论是退还是进,对企业而言,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也是这个全新的时代所带给消费电子产业与众不同的生存法则!Android4.0的跨平台体系、Windows8的神秘面纱、iPad3的即将上市……都给2012年的移动计算市场带来了诸多不明朗的变数。

  加减

  精兵简政,破而后立

  手机领域的加减法

  “审美疲劳”、“雷同化”……即便是智能手机大火的2011年,我们依旧会从消费者口中听到类似的话语,抛开苹果iPhone4S采用自家的系统不谈,目前市场上,无论是摩托罗拉、三星、LG、HTC等洋品牌,还是国内新晋品牌小米或之前的魅族,其在2011年所发布的新机,粗看过去,外形大致相似,走的也是类苹果的大触摸屏设计,而在去年,以双核处理器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速度、性能成了新的主题词。对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加速双核化的选择,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报告称是大势所趋。据该公司预计,由于移动多媒体服务尤其是3D游戏应用、在线高清播放的快速增长,今年内双核智能手机在新增的智能手机销售中的占比将会超过30%。由于采用的是同一操作系统,上游硬件厂商也大都类似,因此这些手机在软硬件上拥有着极高的重合度,不夸张地说,几乎所用厂商的新品都瞄准了商务精英、IT发烧友和时尚人群,“但是这部分人群基本上都在近两年刚刚升级了手机,他们能否保持持续换机的热情很难判断。”或许厂商也正是看到了这点,因此在推出新机型的速度和数量上,明显要谨慎很多。

  传统巨头的如意算盘

  从今年新发的产品来看,苹果按部就班地推广着iPhone4S,iPhone5神秘面纱依旧还未揭开。移动计算领域的4大外资厂商分别做着2减2加的工作。

  首先,我们来谈谈MOTO。MOTO的重新崛起和Android由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针对Android平台新开发的里程碑系列,抑或是加载Android平台后焕发新生的Razr超薄系列,都赢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照理来说,在Google收购MOTO移动通信业务后,已经被Android灵魂附体的MOTO肯定会有较大的动作来抢占市场。但从2012年初发布的产品来看,MOTO并没有推出太多的新品款数,在产品采取端精兵简政,用精品策略来抢占市场。将发力点落脚在基础服务推广和自身Android平台“安致”建设上,经过2011年洗礼,MOTO已经清晰认识到平台建设和产品端密不可分的互补关系。而这种强化平台服务的策略,也正体现了MOTO立足长远,进一步拓展Android平台产品的决心。

  在全球市场上,由于HTC采取了Android、Windows等多平台并进的做法,其整体销量增长虽然迅猛,但是在其最为看重Android细分市场却遭遇严重挑战。虽说HTC是最早加入Android阵营的手机设计的厂商,以致于在一段时间内,G1、G2等明星手机几乎成了Android智能手机的代名词,其市场份额在2009年Android平台上一度高达67%。但随着新加入者越来越多,在摩托罗拉、三星等对手的侵蚀之下,HTC所占的份额下降明显。从2012年HTC的产品策略来看,HTC在Android平台上和MOTO一样采取的是精兵简政的策略,究其原因却有所不同。由于是多平台并进的策略,在Windows8还未浮出水面的今天,HTC今天的保守是为了等新平台出现后的进一步发力在做准备。

  作为Google的深度合作伙伴,三星与Google的合作是跨平台的,包含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多条产品线,因此,我们也能看出三星押宝Android的决心。在Google收购MOTO后三星大打赞成票,其移动全球运营总裁JKShin说:“我们欢迎Google收购MOTO的举动,这证明Google能够很好的保护Android和它的合作伙伴,并能打造全面的生态系统。”在产品端,从最能代表三星的Galaxy系列在2011下半年到2012年初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三星推出了多款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拳头产品,并赢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2012年对诺基亚来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重要年头。Symbian的没落和老对手MOTO在Android的灵魂附体,让诺基亚仅剩下抱紧Windows8大腿的境地。面对智能移动市场份额的大幅度下滑,曾经是手机王者的诺基亚,转身并不容易,但人们不可理解的是,明明可以选择Android平台,有阳关大道可以走,但诺基亚却偏偏“自古华山一条路”,捆绑在微软这架战车上,一意孤行。因为,诺基亚知道,自己进入Android平台的处境肯定不会像MOTO那样亲娘的孩子会受到照顾,顶多就是另外一个HTC。诺基亚押宝微软WindowsPhone也是无奈之选。因为诺基亚已经没有时间等到自己的系统开发完成,也没有十足把握确保自己的系统会被市场接受。微软的Windows一直缺乏有实力的大手机厂商支持,如若没有NOKIA的强势加入,肯定会在与iOS和Android的竞争中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微软和诺基亚的合作是互相需要,就像烈火与干柴的关系一样。虽然截止目前,两者合作推出的产品还不多,不过我们可以预见,2012年,我们将会看到诺基亚通过WindowsPhone的强势回归。

  国产巨头的扩张步伐加快

  其实,以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手机而言,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售价大多在4000~5000元,这一金额在国内消费者收入中的占比,明显高于欧美市场智能手机300~500美元在消费者收入中的占比。由此可见,国内消费者对于高端智能手机频繁更换的支付力,还是不能和欧美市场相比。因此,过于扎堆商务人群,只会让各大品牌Android智能手机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或许正因为看到了这点,国产品牌厂商已经开始用这一点对洋品牌进行反击。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诸如中兴、华为等部分单核智能手机价格已经调整到了千元上下,双核Android智能手机定价普遍在3000元左右。这种低定价的做法有助于锁定更为宽泛的目标消费群,如新入职的白领人士、学生等。从这个方面来说,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国产厂商反而是更进一步。不仅如此,国内两大巨头还将视野瞄准了海外市场—中兴通讯在2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与美国高通、博通签订50亿美元芯片采购框架协议。作为手机芯片提供商,高通再次入围中兴通讯采购名单,也表明中兴通讯欲借2011年智能手机热销之势,将智能手机战略推向纵深,以图实现公司“大突围”;而华为不仅火速推出了自家旗下的四核智能手机,更计划在爱尔兰增设150个职位,以推动LTE研发。华为公司目前设在爱尔兰都柏林、阿斯隆和科克的业务处共有50名员工。现在,公司已经投标竞购牌照,目的是为在爱尔兰推出第四代宽带进行基础设施开发。华为公司爱尔兰董事总经理弗兰克.白(FrankBai)表示,该公司还计划于未来12个月内在爱尔兰市场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

  其实,进军海外市场对国内这两大巨头来说已经不是头一遭,1994年,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牵头成立了三个人组成的海外业务调研小组,开始了中兴的国际化之路。2002年,史立荣主管中兴全球销售业务,此后,中兴通讯国外市场的收入在中兴总收入中的比例进入快速成长期。海外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2.9%提高到2009年的49.56%,目前,中兴海外市场的收入贡献占到60%,中兴未来的的目标是这个比例在不久的将来达到70%。中兴的系统产品已经全面登陆欧洲大陆市场,今年更与日本软银达成4G网络建设战略合作。在海外扩张的阶段,他们都是靠产品、靠技术、靠公司盈利说话,而具有一定技术门槛,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诸如中兴、华为等,他们已经通过跨国投资合作经营的方式,实施了品牌、市场、人才和产品的国际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在海外扩张的步伐上,不管通过哪些方式,都非常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跨国公司。

  加减

  谋定而后动

  平板电脑行业的加减法

  手机市场如此,而作为这两年火爆的另一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情况会不会好些呢?据研究观察数据表明,去年三季度,国内平板电脑销量环比下降8.6%,似乎这股热潮也在渐渐的“退烧”。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平板电脑领域苹果的iPad依旧占据着近七成的份额,而其他的平板似乎也走入了智能手机的怪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软硬件的雷同重叠多少影响着销量,仔细观察国内外的平板电脑产品,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具有许多共同点:大多都采用谷歌安卓系统,外观、硬件、配置也都基本一样。国内市场如此,全球市场也不容乐观,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的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销量相比于去年的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不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同质化趋势阻碍了市场的持续发展”,这是大部分分析师对平板电脑发展的第一感觉。一方面,用户使用平板电脑仍以游戏、影音等娱乐功能为主,缺乏深入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产品的竞争没有跳出品牌和硬件的局限,消费者对平板电脑的认知更多依靠苹果产品的发展和宣传。或许用户的直观反映也直接影响到了厂家的态度,毕竟谁也不想重蹈电子书和上网本的覆辙,在安卓系统依旧不够完美、Windows8操作系统的迟迟未现身之时,大部分平板电脑、手机乃至笔记本厂商都采取了精兵简政的策略。

  或许没有人能否认,苹果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标杆,根据苹果公司最近发布的数据,在截至去年12月的财季,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库比蒂诺(Cupertino)的科技公司销售额大涨了73%,至46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67亿美元。利润翻了一倍还多,这一业绩使得苹果的现金储备达到了976亿美元。光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公司就卖出了总共3700万部iPhone和1540万部iPad。产品卖的那么好,自然也多少会引起别家厂商的跟风,特别是在平板电脑方面,苹果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让竞争对手很难推出一款在硬件、市场营销、软件和内容方面都可以匹敌iPad的平板电脑。而在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iPad3之际,由于其性能和参数还是未知数,因此没有参照对比,大部分厂商的这种观望态度也可以理解,这主要是从硬件上考量。

  从软件上来看,苹果的操作系统依靠着强大的APPStore作为后盾,软件的数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下不到。硬件出色,应用生态系统庞大,用户群数百万计;而Android系统或许因为源码开放的缘故,版本和版本间兼容性不够完美,导致软件的种类要比前者少很多,且最近曝光的多起病毒入侵事件也让Android系统备受责诟;而Windows8平板电脑能否在消费者热度还未完全耗尽前分一杯羹,对此哪家厂商都不敢夸海口,毕竟在大部分人已经习惯苹果系统或Android系统后,又需要重新适应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不仅要求在产品的价格上给到足够的优惠,也需要Windows8平板电脑能够提供使用人群良好的使用体验。平板电脑产业得出的经验是,应用生态系统较小的平板电脑在进入市场后很难站稳脚跟。微软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数月来,微软一直在鼓励开发者为Windows8软件商店创建应用。另外ARM版Windows将包含修改后的Office15。全功能性将是微软平板电脑同KindleFire及Android等平板电脑的主要差异。举个形象的例子,在平板电脑的系统上,苹果的系统使用接受度更像是早前台式机上的Windows系统,想撼动其地位谈何容易?因此,在硬件和软件的多重顾虑下,大多数国外厂商的以退为守也可以理解。而平板电脑的是否饱和以及何时饱和也是厂商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宏碁董事长暨台北市计算机公会理事长王振堂就表示说,平板电脑销量在达到一定水准后就停滞不前,是可以预见的,“平板电脑主要用于娱乐目的,与用于工作和学习的笔记本有所不同。一旦平板电脑市场饱和,消费者更新换代的积极性就会变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