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基于位置定位的LBS应用也越发普遍。早期的LBS常打社交牌,但无论是国外的Foursquare还是国内街旁、切客都没能活太好。而在O2O这个备受关注且应用广泛的趋势上,传统LBS应用的最大弊端是基于民用GPS或者用户主动check in的定位模式精度较低,于是越来越多的精准定位模式开始受到人们关注。
Google Maps在一年前开始加入室内定位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还不够好。而这方面尝试最早且商业化最成功的是Shopkick,他们的方案是硬件识别系统Shopkick Signal——需要精准定位的商家店铺里面安装上自主开发的位置确认设备,与用户智能手机上的App来匹配定位。这种模式目前的问题之一是设备成本略高,而ByteLight推出了一种新模式——室内LED定位服务。
想象一下:你来到一家超市准备入手最新的iPad Mini、厚外套,你打开移动应用让它指导你去该去的地方,然后相应的路径就画出来了,你跟着导航就可以到达目标商品面前。ByteLight这家创业公司正在向这幅场景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设在商店的LED灯向智能手机摄像头发射的经过特殊设计的灯光信号,来创造一个跟踪和引导顾客、定位商品和交易的通信网络。
为此,Bytelight研发出了一个基于LED灯光的定位服务,使得程序能在一秒时间内计算出当前位置,精确度可以达到一米之内。这套LED定位系统通过往天花板上的LED灯具实现,灯具发出像莫斯电报密码一样的闪烁信号,再由用户智能手机照相机接收并进行检测,而且用户不需要将手机相机对准摸一个特定方向,就可以很方便的接收到反馈过来的直接光源信号。
关于室内导航技术,手机中常见的GPS在户外表现很好但室内一般,另外无线技术范畴下的WIFi和蓝牙并不适合精确定位。精度足够的“9轴传感器+WIFI+独家算法+精确的室内地图底图”模式则限于9轴传感器目前在智能手机上的缺失而无法大规模展开。目前国外可行的技术方案除了Shopkick提出的硬件识别,还有高精度Wifi定位WiLocate、基于无线电通信的Qubulus和等,但在大规模商业化方面都存在问题。
虽然在新到达一个地点时这套定位系统需要wifi支持并设置“地理栅栏”——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来认证使用者,从而确定某个客户在一个商场、杂货店的精确位置。但这并不算麻烦,而Bytelight提供的方案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一米之内,基本上能满足常见物品的精准定位需求,另一方面,这种新兴灯泡价格只比其他的LED灯泡贵了“一点点”。
ByteLight创立于2011年5月,创始人是Daniel Ryan和Aaron Ganick,他们曾共同在波士顿大学智能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习。不久前ByteLigh募集到125万美金的投资,目前他们正计划将这项服务推广至更多服务场所,如零售商店和博物馆,通过LED定位系统来实现物品检索功能,以及商家期待的客户引领效果。不过Bytelight只打算做技术授权,具体的芯片和灯具部分将开放给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相比其他室内定位方案,ByteLight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且很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整体解决方案,因为LED灯和手机相机都已经无处不在,这将吸引场馆业主希望试点的服务,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
本刊记者 冯海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