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舰员张蕊:寒门姑娘在拔节成长

  她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才女,读大二时,就获得全国美展金奖,大学没毕业就有人愿意为她投资创办一家动漫公司。正当朋友们猜测她很快就会在专业领域大干一场时,她却出人意料地报名参军,成为中国首批24名女水兵中的一员……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正式服役,登上“辽宁舰”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与官兵亲切交谈。已经成为航母女舰员的她,声音嘹亮地向中央领导进行了自我介绍:“首长好,我是张蕊。”

  “南艺”才女成为我国首批“女水兵”

  今年25岁的张蕊,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炸油条为生。为了供两个小孩上学,老两口每天四五点就起床到街上摆摊。张蕊很理解父母挣钱不容易,小小年纪的她便开始帮家人搬油运油。

  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七八岁的城市小姑娘还躺在爸妈怀里撒娇时,张蕊就学会了烧火做饭,放学后还要割草喂猪。

  上初中后,张蕊喜欢上了画画,无论山水花鸟兽,画什么都有几分神似,令父母和街坊四邻颇感惊奇。因为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张蕊当时最大的理想是长大后报考美术学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张蕊终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她边读书边打工赚生活费。张蕊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培训机构当兼职美术老师,大一大二的两个暑假她都选择留在南京,一人打着三份工。张蕊通过打拼不仅能养活自己,后来还攒钱买了一台电脑。

  更有趣的是,在校期间张蕊还是学校的团总支副书记,学工助理,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读大二时,张蕊参与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门神》,还获得了2009年全国美展金奖,这更令师生们对她刮目相看。在不少人看来,当时已经是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会主席、江苏省漫画协会高校协调员的张蕊,肯定会在动画界干出一番大事业,因为拿到大奖后就有人愿意投资,让张蕊创办一家动漫公司。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也许用不了几年,她就会成为一名拥有千万财富的“白富美”。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09年12月,本科毕业的张蕊却毅然选择入伍参军,这位“南艺校花”有幸成为我国首批24名“女水兵”中的一员。其实舰艇部署女军人,已成为海军的普遍做法,美、英、法、日等16个国家的海军舰艇上,都活跃着“海上霸王花”的身影,她们主要从事通信、雷达、指控等专业,而我国在这方面却一直是块空白。所以,海军领导对此相当重视。首批“女水兵”可谓是万里挑一,她们主要是从全国各高校和海军部队中层层考查和遴选出来的,不仅要有顽强的意志,思想和身体条件过硬,还要热爱舰艇工作。

  回想起那段选拔经历,开朗爱笑的张蕊至今记忆犹新:“心理素质不过硬的不要、体能差的淘汰……仅仅体检内容,就划分了43个小项,每一项都与舰艇生活息息相关,选拔条件十分严格苛刻,只要有1项不合格就不能过关。”第一批被选上的24名姑娘都是80后,个个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超群。

  得知张蕊选择穿上戎装时,不少人都表示非常惊讶和不解。她笑着解释说,父亲当过兵,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早在十几岁时她就对军旅生涯十分向往。只不过一个农村女孩想当兵不太容易,因为部队每年招收女兵的名额太少了。在大学里虽然也有入伍的机会,但绝大多数招的都是男生。如今机会来临,岂能轻易错过!

  当父亲在电话里得知女儿成了一名海军战士时,乐得合不拢嘴:“全国才24名女水兵,你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和光荣的事啊!你一定要刻苦训练,好好报效国家!”这位退役老兵担心孩子到部队后吃不了苦,临行前对女儿百般叮咛。

  远赴非洲维和

  穿上一身戎装后,张蕊等24名女水兵,被带到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进行船艺、损管、战场救护等共同课目的学习。

  原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参加过军训,而且都是在烈日酷暑下操练,张蕊和其他女孩一样,最初根本没把基础训练当回事。谁料海军训练与以往的大不相同。好玩的是,第一次抗眩晕课时,打量着眼前的固定滚轮,性格活泼开朗的张蕊跃跃欲试。上轮,旋转,落地,这位美丽的动漫女孩开心地笑了,还觉得挺有趣。但是,真正的挑战却远不止这些。继续上轮,1圈、2圈、3圈……咬牙坚持完成训练指标规定的26圈后,一下来,张蕊就两眼呆滞,脸色煞白,开始呕吐不止……战友们关心地围过来,她却咬咬牙,故作淡定地站了起来。小小的固定滚轮眨眼间变成了“魔圈”,令人望而却步,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放弃。

  据教官介绍,女性由于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相对比男性偏弱,所以,像固定滚轮这种男性化特征偏重的课目训练难度更大。这种脱胎换骨之前的痛苦,每一名女舰员都必须要经历。然而,残酷的训练并没有吓倒这些勇敢的女水兵,她们在宿舍楼的格言墙上作出如此回答:要做翱翔在大洋上的“中国海燕”,就必须磨炼出搏击风雨的硬翅。短暂的调整之后,姑娘们凭着信念开始了超常的忍耐和付出。练体力,她们每天晨跑5公里;练臂力,她们每天托举杠铃数百次;练单杠,她们一吊就是一分钟左右;练游泳,她们每天在百米泳道来回不停地游几十次;练耐力,她们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滚轮上……短短几个月,黝黑的脸庞、结实的双臂、粗糙的双手见证了她们的训练成果。

  如果说,体能训练再苦再累只要咬牙坚持就能过去,专业课的学习训练却是另外一番考验。张蕊第一次拿到自己的课程安排时吓了一跳:航海专业的课程仅理论方面就有电工基础、航海基础、航海仪器、平台罗经4门课程21项内容,实操训练方面还有损管堵漏、舰体灭火、舢板、包扎、绳结等共同课目训练以及本专业的装备操作。

  有时,张蕊她们还要同男舰员训练尖子同场竞技。一次在损管堵漏比武项目中,只听教员一声令下,在狭小的训练舰艇舱室内,4个娇小的身躯立即扑向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破损口——搬堵漏箱、压破损口、装金属肋骨、拧固定螺杆……一整套堵漏动作,张蕊等4名女兵配合默契,仅仅用时25秒,这令裁判员和参赛的男舰员都刮目相看。

  2010年8月初,张蕊和战友们开始了远航训练的航程。登上军舰后,她们分别进入信号、报务、雷达、操舵专业实习,并进行跟班值更、24小时值更和参加远海卫勤演练等阶段训练。“第一次登舰真的好兴奋!”回忆起初次上船的感觉,张蕊满脸笑容:“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水兵了!”尽管这种美好的感觉很快就被海上训练的异常艰辛和严酷所取代。

  舟山某军港。随着“呜”的一声汽笛,巨舰解缆起航。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嬉戏逐舰的海豚、跃出水面的飞鱼……梦幻般的大海,让女兵们大饱眼福。然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只维持了不到一天,她们就感受到了远航生活的另一面。海面突然刮起高达9级的阵风,掀起阵阵滔天巨浪。庞大的战舰航行在无边的大海中,像一叶小舟,时而被托上浪峰,时而被甩入浪谷,舰艇摇晃达30度左右,人在舰上难以站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模样与“醉汉”无异。

  几天下来,一批又一批的水兵坚持不住,出现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轻者头昏乏力,身冒虚汗,脸色蜡黄;重者连胆汁、黄水都能吐出来,虚脱得站不起来。张蕊说:“当时晕船就像喝醉了酒,想吐,又卡在脖子里吐不出来;浑身像被抽了筋骨一样,没丁点力气。”大海给女兵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她们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海军战士的艰辛与伟大。

  克服晕船反应,逐步适应海上生活,这只是第一步,顺利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同样不是件易事。第一次面对雷达扫描仪,张蕊就被界面上繁杂的数据惊呆了。“雷达是舰艇的眼睛,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雷达班长沈许荣有着丰富的海上观测经验,他的话,让张蕊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值班期间,张蕊遇到难懂的问题就问;休息时间,抓住机会就研究这种集多种高科技于一身的新型雷达。仅用半个月时间,她就掌握了三个月才能学完的内容。班长给她的评价是——“问得最多、学得最快、记得最深!”

  令张蕊最难忘的是,2010年8月31日,她们24名女水兵登上排水量高达1.4万吨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亚丁湾以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5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任务。

  9月中旬,“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阿拉伯海域突遇热带低气压,狂风掀起5米多高的巨浪,能见度不足20米。在参军前,就是一场普通的狂风暴雨都能让张蕊感到害怕;可是,经过了前一阶段的训练后,此时的张蕊虽然脸色苍白,但仍镇定自若地在自己的雷达战位上,声音嘹亮地向船长报告着前方的情况。只是,她的手上始终挂着一个白色小塑料袋,那是为晕船呕吐准备的。

  根据张蕊的报告,“和平方舟”号及时调整航向,安全通过飓风区。在这段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航程中,张蕊及时准确报告情况20余次,为值班船长操船提供了可靠依据。

  雷达战位上的优异表现,让上级对张蕊寄予厚望,不断给她交任务、压担子:每次值班,班长都要给她设“情况”;每次测验,领导都要给她出“难题”……而在这样的大洋生活中,张蕊感受到领导和战友的厚爱:“我非常珍惜这次远航任务,它也让我的青春之花在播撒友谊和爱心的航道上绚丽绽放!”

  其间,“和平方舟”号的总航程高达惊人的17800多海里,在为期87天的海上执行任务中,对这些天性爱玩的青春女孩来说,孤独无疑是“最可怕的”。张蕊因为有动画制作方面的特长,她利用业余时间办舰报、播音和主持各种文艺节目,硬是把“与世隔绝”的枯燥的舰上生活,搞得有声有色。领导对此很高兴,夸奖说:“歌声、笑声同样可以鼓舞士气,产生战斗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7日,随着张蕊和另一名战友通过独立值更实操考核,全体女水兵在上舰两个多月,经过7天的连续考核后,终于全部拿到了独立值更的“上岗证”。这标志着海军首批女水兵,完成了从“实习水兵”到“合格舰艇兵”的转变,不仅结束了我海军舰船没有女水兵服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从此,她们就能够独立驾驶军舰驰骋大洋了!

  成为中国首艘航母女舰员

  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的规模、气势和作战能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上水兵后,张蕊非常羡慕在航母上工作的那些美国女兵。她们保障、指挥着一架架战斗机,从甲板上呼啸着飞上蓝天,多带劲、多刺激呀!

  令张蕊感到惊喜的是,今年年初,海军开始选拔航母舰员,张蕊得知后迅速报了名。尽管在年龄、经历、业务技能等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张蕊通过长时间的远航训练,早已在风浪中磨练成了一名出色的水兵。凭着过人的军事技能,张蕊顺利通过各种考核,接着又开始接受专门培训。张蕊在向着中国首艘航母女舰员的目标前进!

  2012年9月25日,初秋的大连港阳光和煦,波平浪静。就在这一天,世界瞩目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这天早上6点,舰员们就起床了,他们早早进行了人员换乘以及仪器设备的整理。从此,身着蓝色作训服的舰员们就开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航母生活”。望着舰桥、舰首、舰尾分别升起的五星红旗,张蕊和战友们激动异常。

  舰上官兵精神抖擞,分区列队。10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海军接舰部队授予军旗和命名证书。仪式结束后,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健步登上“辽宁舰”,来到飞行甲板和部分舱室,认真察看舰上设施设备,与官兵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工作、训练和生活情况。来到张蕊身边时,她声音嘹亮地向中央领导进行了自我介绍:“首长好,我是张蕊。”胡锦涛总书记与她亲切握手交谈,张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温暖。而远在河北农村的张蕊父母此刻正坐在电视机前,当二老看到这一镜头时,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辽宁舰”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全长300多米,宽70多米。主甲板以下有10层,主甲板以上岛式上层建筑有9层。排水量为5万余吨。舰上邮局、健身房、餐厅、酒吧、垃圾处理站等应有尽有,它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

  张蕊和战友们第一次走进航母时,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庞大的地下迷宫。“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在这里迷路的。因为在航母上各种通道加起来总共有20公里长,也就是说你要走遍3600多个舱室的话,相当于要走完20多公里的通道。”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里,怎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张蕊介绍,他们进入航母内部,记的不是路也不是门,而是门牌号,在门牌号里就可以解读出所在区域和在甲板的第几层,也就可以准确找到所处的舱室了。

  新兵上舰之后,必须在一个月内熟悉所有舱室的路线,同时舰上还设置了舰员资格考核论证。最初要求舰员在自己的生活舱,到他(她)要去的工作舱,在十分钟之内必须找到。许多人就是这样“摸爬滚打”,一点点摸过来,结果不到一周时间,在航母里迷路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张蕊告诉记者,与英、美航母一样,“辽宁舰”上也配备了将近5%的女舰员,女兵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从事通信、服务专业,她们的岗位遍布航母的各个部门。“在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对体力要求降低,对智力要求较高,女性舰员细腻、柔韧,在某些岗位上比男性更有优势。”

  “辽宁舰”入役后主要以训练试验为主,作为国之利器、和平盾牌,张蕊深为自己能成为中国首艘航母上的女舰员而自豪!

  (本文独家采写,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及上网!)

  (责编/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

  ■文/碧云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