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的换电噱头

  Tesla的电动车产业如日中天,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偿还了来自美国政府的4.52亿贷款,而且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美国前5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中,Tesla Model S以8850辆的销量位居榜首,而全球累计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仅排名第四。(2012年,纯电动汽车在美国总销量仅为14687辆)

  另一方面,此前业界知名的电动车制造商纷纷陷入困境,甚至不少已经申请破产。美国电动车制造商Coda电动汽车公司于5月份宣布破产。力推换电模式的以色列电动车制造商Better Place也在当月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申请”程序。而著名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目前同样面临资金链断裂,其电池供应商A123已经于去年也陷入破产保护状态。

  上述已经破产的公司虽然最终的原因都是经营策略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但对造成这一恶性结果的具体因素,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类似于Coda这样的公司,没有将电动车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试图仅仅依靠市场运作来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另一类则如Better Place,在竞争策略的选择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有分析认为Better Place的失误主要在于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换电网络的建设上,随后市场不济造成了资金链断裂。

  但事实上,除资金运用失误之外,现阶段换电模式本身存在的经营风险从一开始就将Better Place置于一个难以回转的恶性循环。换电模式本意是以迅速更换电池的方式来弥补现在电池充电时间较长的技术困境,其重点在于需要各厂商之间采用绝对一致的电池技术。但这也正是该模式本身在现阶段难以推行的致命原因,对于正处于标准争夺期的电动车产业而言,电池及其管理技术是各厂家绝对的核心机密,万难以共享而实现统一。此外,按照换电模式,Better Place和电网将直接控制对电动车电池的运营,也将获得电池方面的利润,这也是各厂家对此表现冷淡的重要原因。

  就在业界纷纷认为Better Place的失败宣示着换电模式的消亡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Musk的领导下,风光无限的Tesla也一头扎进了这一争论颇多的领域,并将自己的换电设备称为“最快的油泵”。

  美国时间6月21日,Tesla创办人Elon Musk亲自向买家及媒体发表了公司最新的电池交换设备。在现场发表会示范中,Model S以1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电池交换。

  被业界奉为学习典范的Tesla的进入,似乎让人们重新看到了换电模式的未来,但Tesla的进入目前仍然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据了解,在Tesla推出的换电模式中,驾驶者可以在去程时选择更换电池,将原电池在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充电,回程时再换上。如果并不打算再接受“换电服务”,那么特斯拉提供了两个选项:只保留更换后的电池。根据电池的新旧情况,特斯拉收取相应的差价。原电池和更换后的电池都保留,那么将收到特斯拉配送的“原电池”,特斯拉根据距离收取“快递费”。

  但事实上,Tesla并不是想以此来证明换电模式在未来有多么大的市场前景,而更多与其此前的宣传手段一样,以突出“噱头”,造势为主。

  据了解,目前换电服务并不是Tesla的业务核心。Tesla不像Better Place那样,斥巨资在以色列建立多家换电站,而是选择在小部分地区进行试运行,并且由于Tesla的换电模式仅适用于自己的产品,规避了换电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面临最大的电池同一性问题。显然这只是构筑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模式测试环境,而无法解决换电模式在全市场上难以受到广泛认可的难题。

  文/伍雨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