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布加勒斯特
罗马尼亚,一个令人感到既遥远又陌生的东欧国家,其最能让人产生联想的当属19世纪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笔下的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伯爵。德古拉的原型正是15世纪瓦拉几亚公国统治者Vlad三世(1431~1476年在位)。生于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的Vlad三世骁勇善战,在位期间一直与入侵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英勇作战。他曾两次大败敌军,最后战死疆场。在罗马尼亚人眼中,他是一位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但其性格异常残暴,每每抓获俘虏,都要施以刺刑(即以削尖的木桩立于土中,将敌人刺挂于木桩尖端,致流血而亡),因此得到了“刺刑者”这一令人不寒而栗的恶名。或许正因为他的残暴,其最终和传说中的吸血鬼融为一体。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该地名首次出现正是源自1459年Vlad三世统治时的文献内容,当时布加勒斯特只是Viad三世的行宫与要塞(遗迹至今犹存)。1659年布加勒斯特成为瓦拉几亚公国首都,1862年成为罗马尼亚公国首都。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正式宣布独立,由此,布加勒斯特不仅自罗马尼亚独立以来一直是首都,也是该国第一大城市。
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沿革
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的创立可追溯至罗马尼亚公国时期统治者Alexandru loan Cuza(1859~1866年在位)下令,将与该国陆军有关的物品收藏于陆军军火库,这便是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最早的前身。继位者卡罗尔一世(Carol I,1866~1914年在位)于1893年将陆军军火库藏品转移至新设的炮兵博物馆,1914年炮兵博物馆改为罗马尼亚国立博物馆军事史部门。卡洛尔一世侄子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1914~1927年在位)时期,罗马尼亚农业与土地部于1919年将布加勒斯特市卡罗尔公园的艺术宫与附近两栋建筑物移交国立博物馆战争部,用以收藏陈列军事史料文物。1923年12月18日,斐迪南一世签署6064号命令,罗马尼亚军事博物馆从罗马尼亚国立博物馆分出,正式命名为“国立斐迪南一世国王军事博物馆”。2013年,适逢该馆成立90周年。
然而,斐迪南一世之子卡罗尔二世(Carol II,1930~1940年在位)统治期间,由于1938年夏天的大火、1940年11月的地震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变故,该馆停止开放长达近20年。二战结束后,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更名“中央军事博物馆”的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迁至Balcescu大道5~7号后,1957年5月9日重新开放,两年后该馆又迁往MirceaVulcanescu街125~127号原边防军指挥部营舍现址。1989年12月,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瓦解,罗马尼亚新政府又将馆名改回原名称并沿用至今。
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创设一个半世纪以来,累计收藏超过30万件军事史料和实体文物,包括各种武器11700件,各种军服18000套,各式军旗2600多面,勋奖章、匾额名牌和军阶肩领章等个人配件10500件,钱币等考古文物15000多件(部分为复制品),以及画作、雕刻等3200件。馆内露天展示场面积2000m2,陈列着罗马尼亚军队使用过或缴获的火炮、导弹、火箭、装甲车、战机等180件。馆内还保存有连原产国都见不到的只此一件的稀品。布加勒斯特军博馆内附设图书馆,收藏罕见的地图、书籍、报纸和杂志60000件。
此外,布加勒斯特在本国东北部的Bacau、东南部靠近黑海的古老港口Constanta与西北部靠近匈牙利的Oradea等三座大城市均设有分馆。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馆藏
由于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前身是炮兵博物馆,因此室外展示的武器装备以各型火炮居多,来此参观相当于是纵观一部近代火炮发展史。
在这里,欧系(含苏联/俄罗斯)武器装备是主流,几乎不见美式武器装备。露天陈列的武器装备仅近代火炮(19世纪~20世纪中叶)就有英、法、德、苏联/俄罗斯、捷克、瑞士、瑞典、奥地利以及罗马尼亚本土产品。不过,这里武器装备量虽然保存量大,但应有的保养维护工作比较粗放马虎,露天展示场略嫌杂乱,部分标识牌生锈,说明文字难以辨认。
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依照年代先后大致分为7个时期:史前与达西亚罗马统治时期、罗马放弃达西亚至中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及独立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民共和国时期、加入北约至目前时期。
前面提到,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展示的武器装备中,有些是独一无二、连原产国都见不到的稀品。比如,20世纪初捷克Skoda厂制造的420mm L/15Kustenhaubitze M16海岸型重榴弹炮。许多军事迷若第一眼见到炮管下有轮子和铁轨,可能下意识地以为它是利用铁路进行机动。错了,原来该型榴弹炮是先分解成炮管、炮座等6部分,再分别用大型牵引车拖到预定射击地点组合的。该款重榴弹炮质量约113吨,非常巨大,操作人员多达27人。若连操作牵引车、弹药补给等都算在内,负责的炮兵连编制多达218人,外加5匹马、4辆马车及32辆各型卡车和牵引车提供后勤支援,是一战时期交战国所使用的口径最大的重炮。
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展示的这款M16海岸型重榴弹炮,为1919年进攻匈牙利时缴获的,同时缴获的还有1门口~380mm、亦由Skoda厂制造的BelagerungshaubitzeM16攻城型重榴弹炮。两种旧式重榴弹炮外形很相似,难以分辨。
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展示的420mm M16海岸型重榴弹炮是目前仅存的一门;380mm、M16攻城型重榴弹炮也只生产了10门,于今仅剩2门存世,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展示的这门为原厂编号第2号(另一门编号为第6号的产品陈列于奥地利维也纳军事博物馆内)。
编辑/郑双雁
□徐瑞山 改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