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斯·佛兰普敦在1980年出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评史》中,称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种子和主角”,因为他不仅是激进的建筑革新先锋,更给予这场革命最鲜明的自觉意识与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近期为这位“现代建筑领域的爱因斯坦”筹划了一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人回顾展,按时间顺序梳理呈现了柯布西耶的生活创作轨迹,从瑞士汝拉山的少年求学时代直至生命最后的精彩落笔,320件珍贵资料涵盖素描、油画、建筑模型、草图、室内设计场景,全面深入柯布西耶的世界。
用理性奏响现代建筑诗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这是勒·柯布西耶眼中的建筑,虽然他把住宅称作是“居住的机器”,但它们绝不是冷硬、严肃、不近人情的,而是感应自然规律,与之达成共鸣,与人建立和谐的“精神创作”。这位20世纪现代建筑运动的伟大旗手,一面向古希腊、罗马达至最高精神境界的朴素建筑致敬,一面以工业化生产所迸发出的探索创新精神导引建筑革命。“大量普及产品中蕴含着一个时代的风格。”柯布西耶在他首本著作《走向新建筑》中大赞汽车、飞机的发明,说它们充满“想象力和冷静的理性”,并由此联系到古希腊建筑的诞生,“正是这种精神建造了帕提农神庙”。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柯布西耶站在建筑学的立场上,“处在飞机发明者的精神状态中”,集合了变革的才能、智慧和勇气。20世纪初蓬勃发展的规模化工业设计最早实现了观念革新,现代建筑运动与之系出同源,新建筑开始重视普通人的日常住宅,当时的各种先锋派文学和艺术也影响了建筑思潮。柯布西耶自己就是纯粹主义画家、雕塑家。纯粹主义强调对基础几何造型的组织运用,要求精确找出事物的内部规律,表现其合理与永久性,常用工业制品作为艺术题材。我们不难从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和理念阐述中发现纯粹主义的影子。实际上柯布西耶从未系统学习过建筑学,早年在瑞士家乡学习绘画,之后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游学,通过参与各地建筑公司的实践工作学习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认识新建筑材料。他对景观与造型美感的强调,从最初的风景绘画中就有所体现,并在后来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进一步立体化。
生活与创作的五个阶段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大师,毕生精力充沛,游历广泛,除了建筑、绘画、雕塑、城市规划,他还涉猎室内及家具设计,甚至是位多产的作家。他借助不同形式来表达、塑造理想中的现代都市景观,构建突破传统的新生活图景,其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依然影响深远。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客座策展人让·路易斯·柯恩,近期策划了名为“勒·柯布西耶:现代景观图集”的大型个人回顾展,按时间顺序陈列柯布西耶从1900年故乡求学阶段直到20世纪60年代生命终点所创作的300多件作品及珍贵资料,综合呈现柯布西耶对景观、地形、建筑、艺术与生活的深入思考,用最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再现他的人生轨迹,以此来区别那个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仅作为严肃现代主义者的柯布西耶。回顾展以“景观”为主线,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5个部分。
首先从柯布西耶成长的瑞士小镇出发,那时他还用着本名查尔斯·爱德华·珍妮特,学习用水彩描绘汝拉山脉的起伏山景,随后游学欧洲多国,在风景绘画之外开始关注建筑实践。1912年柯布西耶回到家乡,为父母设计了布兰奇别墅,迈出独立建筑师的第一步。展览现场还原了别墅起居室的内部设计,沙发和椅子面向窗户放置,来表现柯布西耶对外部空间的重视。他惯于将自然景观,尤其是起伏的水平线远景融入整体建筑设计,让建筑呼应自然韵律,室内设计则通过开窗引景,构成内外互通的愉悦美学体验。柯布西耶的第二段生活重心转移到巴黎,他启用化名勒·柯布西耶,开始写作日后动荡传统的新建筑理论文章,并创作了一系列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纯粹主义油画。1922年,柯布西耶与表兄合伙开设建筑工作室,尝试用混凝土材料实践他大胆新锐的现代建筑构想,赢得部分巴黎精英人士的认可。1926年,他的首本著作《走向新建筑》问世,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理论”。景观的重要性在柯布西耶之后的创作中日益突显,他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传播也从欧洲走向世界,触及更广泛的人群、更广阔的天地。
柯布西耶在1929年为里约热内卢、圣保罗、阿尔及尔做出概念规划,1951年应邀为印度昌迪加尔首府做整体城市规划,建造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唯一一座城。柯布西耶生命的最后15年绽放出无可比拟的灿烂光辉,他完成了包括马赛公寓、郎香教堂、拉图雷特修道院在内的许多标志性作品。摄影师RichardPare专为本次展览拍摄了这些经典之作的全新照片,和柯布西耶当初的建筑模型、手稿一同展示,将理想与现实相印证,如实展现了朗香教堂的曲线形屋顶是如何模仿其周围山势的,也反映了马赛住宅项目的突出水平线与其临近山地形成的尖锐对比,串联起“现代景观”主题。
策划_撰文_南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