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VCo认证之后并非坦途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EMVCo,金融IC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03 16:11
通过EMVCo认证并不能保证相关企业在国内市场中顺风顺水,因为我国的金融IC卡执行的是央行的PBOC 3.0标准,即双界面卡,其功能要比EMVCo的接触式标准丰富许多。
根据EMVCo(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官方网站2013年6月26日的消息,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大唐微电子)自主研发的一款接触式金融IC卡芯片成功通过国际EMVCo芯片安全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大唐微电子并不是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本土芯片设计企业。早在今年2月,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技术)就发布公告称,公司的一款接触式智能卡芯片通过了EMVCo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项认证的本土芯片设计企业。
通过EMVCo认证对本土芯片设计企业意味着什么?
先从金融IC卡说起。随着国内EMV进程的有序推进,截至2012年底,国内金融IC卡累计发卡量达10892.0万张,全年发卡量达8451.3万张。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已发行金融IC卡。央行多次对各银行发卡进程提出具体时间表,并要求各主要商业银行在新增发卡量中,金融IC卡需达到一定占比,且对这一占比进行考核验收。
对于欲进入该领域的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来说,其产品要想应用于银行双标卡中,就必须通过相关国内、国际认证。目前国内外金融IC卡芯片认证均可分为国家强制安全认证(CC认证)和行业安全认证(银联认证、EMVCo认证)两类。
由此可见,国民技术和大唐微电子通过的EMVCo认证是国际行业安全认证。它们要想进入欧美等市场,还需通过相应国家的CC认证。由于我国不是CCRA成员国,我国企业无法获得CC EAL4+以上证书。这意味着国产芯片一时还难以进入欧洲市场。因此,EMVCo认证只是本土芯片设计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通过EMVCo认证也并不能保证相关企业在国内市场中顺风顺水。因为我国的金融IC卡执行的是央行的PBOC3.0标准,即双界面卡,其功能要比EMVCo的接触式标准丰富许多,因此,国民技术和大唐微电子通过EMVCo认证的两款接触式芯片甚至尚不能直接应用于国内的金融IC卡上。
因此,通过EMVCo认证之后,相关企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
一要取得产品/生产认证资质。对金融IC卡芯片企业来说,获得银行卡检测中心的PBOC 3.0资质是资质认证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走向国际市场还需要取得相应国家的CC认证。
二要与银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目前,国内大型国有银行均已取得金融IC卡发卡资质,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镇银行以及信用合作社等也将拿到IC卡发卡资质。各大国有银行每两年挑选一次金融IC卡及芯片供应商,能否与这些银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成为金融IC卡芯片企业市场拓展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要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市场。目前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内金融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相继展开,金融IC卡在这些行业的融合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而这些行业应用,恰恰是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力点。
可以想见,国内金融IC卡芯片市场前景虽好,但对本土芯片设计厂商而言,该市场并非易食的蛋糕。
王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