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制度,尚方宝剑不出鞘之威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8-11-07 14:14
  随着今年4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审领刑18年,以往神秘陌生的巡视制度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因为牵出如此政坛大鳄之贪腐线索的,正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

  悬在一把手头上的尚方宝剑

  原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原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原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这些曾在地方上呼风唤雨的封疆大吏,如今却成为阶下囚,而其腐败问题的败露,皆得力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在各地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线索。

  长期以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一直是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组织监督太短、纪委监督太晚”一说也许有失偏激,但确实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监督缺位让权力如脱缰野马,一旦与恶性膨胀的贪欲联姻,一把手们前腐后继就成为必然。

  而巡视机构的权力由上级党委赋予,具有自上而下、身临其境、重点突出、客观超脱的特点,强有力的监督方式在制约一把手上拥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同级纪委难以监督同级党委的体制缺陷。

  一大批重量级贪官被揪出,显示出巡视制度的巨大威力。

  “田玉飞狂妄的一句‘一点小钱我看不起,我有的是钱!’让我们感到这个人有问题。”四川省委巡视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省委巡视组巡视乐山市时,发现原犍为县委书记田玉飞违规将该县电力公司国有股低价转让给民营企业,这一重大线索最终牵出其受贿1800余万元的罪行。而该省原凉山州委书记骆玉祥受贿900万元的腐败问题也是在巡视期间发现的。

  四川省委巡视办副主任胡俊康向记者介绍,通过巡视,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和部门实权官员的贪腐行径相继败露,如原乐山市委副书记袁俊维、原省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谢常生、原苍溪县委书记罗先平等。包括轰动一时的原绵阳市委书记黄学玖酒后驾车致人死亡顶包案,最初也是在巡视中发现的。

  据统计,近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机构向有关部门移送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的案件线索1200余件,其中地厅级干部案件线索就达530件,巡视的威力可见一斑。

  老百姓把巡视组比作古代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其实,巡视组并非拥有“生杀大权”,它有的只是了解权、发现权,并如实上报真实情况。著名党建专家、红旗出版社副总编黄苇町认为,巡视组更像是派出机关的“千里眼”、“顺风耳”。

  “御使出巡,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正如唐玄宗时期巡视官韦思谦所述,尽管巡视组“只奏不斩”,但不出鞘的尚方宝剑仍然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因为其代表上级党委,拥有足够的权威。巡视组所到之处,令一些心怀鬼胎的贪官们心惊胆颤,令一些懒政惰政、草率决策的庸官们惶惶不可终日,同时也给那些濒临罪恶边缘的干部一针自省收手的清醒剂。据统计,全国超过1000名县处级及以上干部在巡视后接受了诫勉谈话,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被及时纠正。

  谋政之职与识人之权

  高官倒台,举国哗然,人们看到的是激浊扬清的热烈,殊不知巡视工作并非人们想象的轰轰烈烈,巡视组更肩负着与被巡视方共商发展大计的重任,帮助地方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高当地执政水平。

  事实证明,巡视组对推动地方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某些地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弄虚作假的行为被巡视组及时纠正,比如广东省一些地方就根据巡视组的建议,及时叫停了一系列如“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廊”、“全国第一”、“亚洲之最”等不切实际的工程。

  大量关乎民生的问题也经巡视组的提议和督促得以圆满解决。比如四川省委巡视组在巡视南江县时,不少市民反映农民工露宿街头。巡视组将情况反映后,当地及时出台了支持企业或个人兴办农民工廉租宿舍的政策,全县1789名农民工得以受益。“目前省委巡视组分成了6个重灾市州工作组驻扎灾区,在监督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灾后重建项目的规划实施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胡俊康介绍。

  了解考察干部、当好选人用人参谋也是巡视组的职能之一。尽管并不干预具体的选拔任用,只是为上级了解掌握干部情况增加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参考依据,但足以牵动被巡视地方和被巡视对象的敏感神经。

  巡视组在上级党委选人用人时拥有发言权,这让一些被巡视对象“又爱又恨”。尤其是区县一级的一把手,极有可能成为市里领导班子的候选人,巡视组的意见能在“关键时刻”为其加分或减分。采访中有地方巡视干部调侃:“说好话也许不管用,但说‘坏话’却一定管用。”一句玩笑却切中巡视组的识人之权。

  “主要是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和用人不当,特别对一些在当地反映较大,又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领导干部,提出调整交流建议。”一位巡视干部透露。比如四川省委巡视组在巡视某市时,群众反映一名市委常委的妹妹在经商办企业,独家代理了该市一大型酒厂的外贸经营权,虽然巡视组没有发现该领导在其中有违纪违法行为,但按照有关规定还是建议省委对其进行交流,最终意见被采纳。

  据记者了解,根据四川省委巡视组的建议,该省已调整交流了50名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并向省委推荐了140多名在巡视中发现的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其中54 人得到提拔使用。而在河北,省委根据巡视组反映的情况,先后对不胜任现职或不宜继续在当地任职的4名市委书记、1名市长作了工作调整,力度不可谓不大。

  独特的监督模式从巡视制度的发展历程,反映出健全党内监督的不断探索。巡视二字最早在1996年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作出规定,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从仅限于中央纪委“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到“以党内法规形式被确定为党内监督的10项制度之一”,200年被首次写进党章。

  2003年7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正式组建中央巡视办公室和5个巡视组,并到辽宁、云南进行巡视试点。忽如一夜春风来,第二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也陆续设立了121个巡视机构。由此形成了一张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党的党内巡视监督网络。

  虽然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巡视组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第一轮巡视任务,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3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家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2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的巡视,目前正在开展第二轮。

  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完成了相应的巡视工作。记者在四川省委巡视组了解到,目前该省已完成了对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的第一轮巡视。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巡视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巡视组成员全都来自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而巡视工作的主要职能如“监督检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廉政勤政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等,几乎都涉及到纪检监察工作与组织工作的专业领域。巡视组长大都是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他们往往德高望重、具有良好的口碑与威信,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并且大都拥有地方任职的经历,具有丰富的基层从政经验。”胡俊康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四川目前设有5个巡视组,其中组长为正厅级实职职务,副组长为副厅级实职职务,其余为处级及以下,每组负责巡视4耀5个市州,10耀15个省级部门,并不时调整巡视区域。

  “巡视组长时间驻扎在一个地方,通过听取汇报、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受理举报、明察暗访、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并已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巡视情况报告、意见反馈、责任分解、整改意见落实、督促检查、巡视成果运用等科学的工作制度体系。”四川省委巡视组一位组长向记者介绍。

  虽然尚处于成长期,但各地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巡视工作机制。眼下,人们期待即将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隆重登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