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唤醒汽车

  6月26日,福特发布车载APP计划,宣布SYNC AppLink进入中国,同时发布了百度地图、百度语音助手、新浪微博、新浪天气通、高德导航等9款在中国使用的新的应用程序。消费者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就能将他们最爱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带入车内。

  在这个占领“屏幕”的年代,在电脑屏幕、电视屏幕、手机屏幕之外,汽车内的这块屏幕也成为厂商们竞相争夺的焦点,不只是传统IT厂商,还有新型互联网厂商,甚至是汽车厂商。

  汽车更人性化

  1997年,美国第一个内嵌式车载信息系统——通用 OnStar 问世。当时车载系统的核心是“安全”。例如,车辆碰撞前的自动预警功能,当传感器监测到车辆遭遇车祸或者安全气囊弹出时,Onstar会自动呼叫最近的救援部门。

  2001年,德系车企宝马在其7系车上首次推出人机交互系统iDrive,车内部统一为单钮控制,配备超大显示屏,将 iPod 整合进车载电台系统。于是,整车厂开始将人们不离手的智能手机整合进车载系统。

  2007年福特联合微软共同开发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SYNC,该系统允许车主将智能手机通过蓝牙接到车端,司机运用语音命令能浏览手机上的通信录、拨打免提通话、播放电台的歌曲列表, 读取新发来的推特。

  通过福特SYNC AppLink,消费者可以使用福特SYNC语音指令连接系统,在他们的驾驶座上控制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

  无论是手机APP应用还是车载平台应用,汽车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唤醒了,它们不再是装了四个车毂和一个外壳的移动工具,互联网赋予了汽车新的定义。

  并不只是汉化

  福特汽车公司和微软公司在可更新的车载技术领域一直合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0万辆汽车正在使用支持20多种语言环境的福特SYNC系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Windows 嵌入业务项目总监向江旭向记者介绍,他们打造的下一代福特SYNC系统,最新版将于本周在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亮相。这也是福特SYNC系统在中国完成开发及安装的首次发布,支持中文语音识别的新版本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新系统中福特公司将使用一套通用代码库,旨在用于多个不同国家,并在必要时实现区域化。

  开发中文支持并非只是汉化。“新功能中最大亮点是基于六种方言调研后的中文支持,作为一种带声调的语言,中文在声调和口音上的微妙差异对语音识别引擎而言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向江旭说。

  除了开发支持中文语音识别,向江旭介绍,北京团队还设计了其他功能,以帮助MyFord Touch(福特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导航功能应对细微文化差异。例如,中国人更喜欢用地标性建筑作为位置参照点;街道地址的语序与英文表达方式相反等等。团队因此重新设计、开发了一套用户界面,在遵循当地法律法规的同时,为驾驶者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导航界面。据了解,作为福特SYNC系统的主要开发商,微软还负责整合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包括泰为的导航技术,以及Nuance的语音识别引擎。

  本报记者 霍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