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大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3-04 10:11
  据《孔子家语》上记载,楚恭王好打猎,一天在围场里追逐一头野兽,纵马飞奔,回来时才发现自己一张心爱的宝雕弓遗失了,非常懊恼。他的随从安慰他说:“大王,你还记得大约在何时何地遗失的吗?我们替你找回来。我想,围场附近的老百姓是没有胆量隐藏大王御用的宝弓。”恭王释然地说:“算了,楚王遗失一张宝雕弓,大不了还是楚人捡去的,何必麻烦寻找呢?”此事过后,人人称赞恭王“宽宏大量”。孔子听到此事,非常感叹地说:“度量还不够宽宏啊!如果改一个说法,说‘人遗失了弓,人拾得了弓’,多好!添一个‘楚’字,多么小气。”

  楚王丢弓因还是被楚人捡到所以觉得欣慰,这本身就说明了楚王还是用小我的方式在思考,未能达到大我的境界。传统思维方式中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小我之爱。

  若在心中去了“你”,去了“我”,去了“外”,去了“咱”,目之高远,往往不在一个地盘、一个家族、一个国家,岂不潇洒?身在界内,放眼界外,哪里还会担心!其实不管自己的田、外人的田,只要流进了肥水,那么都会对提高整个一片土地的土质有好处,提高了土质,受益的还不是大家吗?

  又想起庄子谈的“箫声”,在他的眼中,那已是大自然以风为气,以穴为孔,惊涛为调的箫声。最后明白,一字之大,就是在名利、荣誉、计较、争锋面前去掉“我”字的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