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廉颇” 彷徨在十字路口的社交网站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社交网站,Facebook,新浪微博
  • 发布时间:2014-01-13 13:03

  2008年的冬天,当大家都在争相讨论一则“白领MM沉迷网络偷菜患上痔疮”的新闻时,不会有人想到,仅仅一年之后,一个名为“微博”的新型社交平台,竟能以烽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中国,并将红极一时的“校内网”(现名“人人网”)和“开心网”等传统社交网站打入冷宫。

  据非官方统计,在2013年上半年,包括人人网和开心网在内的社交网站,其活跃用户人数已不足鼎盛期的1/10。曾经辉煌无比的社交网站,如今就像是一位迟暮老人,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彷徨而无助地寻觅着前进的方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一度风靡全国的社交网站变得一蹶不振呢?这一切,还要从社交网站出现的那年说起。

  源起校园:Facebook催生网络社交

  2005年,Facebook在全球高校园区的风靡,让国内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开始跟风,这其中就有王兴一手创立的校内网—其新鲜的社交体验与强大的Web功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吸引了30万名学生用户实名入驻。

  作为一名曾经打造过ChinaRen、并且见证Facebook兴起的资深互联网人,千橡互动集团的总裁陈一舟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正在高校园内茁壮成长的社交网站。2006年10月,在陈一舟的努力下,千橡互动集团正式宣布收购校内网,并在短期内完成了5Q校园网和校内网的资产整合—从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人们仿佛看见了一个中国版Facebook的诞生。

  游戏变现:农场风行全民偷菜

  在Facebook崭露头角之时,曾有人对它作出过这样的质疑:虽然超越Google的PV量令Facebook市值飙涨,但模糊的商业模式是其最大的致命伤—在没有建立起清晰的盈利模式之前,Facebook都难以将巨大的流量转化为商业营收。

  类似的质疑,同样也在拷问着以Facebook为师的人人网。

  不过,有了QQ与腾讯的范例在前,陈一舟等社交网站的领航人,很快就把握住了“平台导量、游戏变现”的主导思想,并迅速摸索出了一套依靠社交游戏与网页游戏的变现之路。

  在2009年,从开心网到人人网、从QQ空间到百度空间,所有活跃在社交网站的网友们,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偷菜!这一年,《开心农场》总计注册用户量超过一亿人次,产品渠道覆盖人人网、开心网和QQ空间等多个大型平台,其用户活跃度与黏度竟还要高过当时如日中天的《魔兽世界》。

  一边是庞大的用户群体,一边是定位精准的消费产品,社交网站马上就尝到了甜头,并开始尝试接入更多的社交游戏和网页游戏。所以即使背负着“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到来”的高压舆论,人人网也还是坚挺的登陆了纳斯达克:上市当天,人人网就以每股19.5美元的价格高开高走,比原定的发行价上涨了39.2%;开盘5分钟之后,人人网的股价攀升到了每股24美元的高价,让华尔街再一次陷入疯狂!

  但华尔街万万不曾料到,这个长得与Facebook面相极其相似的异姓兄弟,竟只是昙花一现。而今看来,人人网上市当天的奋臂高唱,就像是一出悲壮的谢幕挽歌,耗尽了中国社交网站最后的生命力。

  贵族没落:以微博为首的新势力冲击

  2011年,人人网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以及其后一段时间的持续走高,多少令人产生过这样的幻觉:那些辉煌一时的社交平台,依然还保持着强大的营收能力,以至于精明的华尔街也为之疯狂。但大家也应该注意到,正是在这一年,新浪凭借微博的膨胀式发展,将其股价推到了135美元,是人人网的5倍多。

  股价的比对,或许还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微博对传统社交网站的冲击,不过用户的大规模转移就显得十分有说服力了。

  以开心网为例。在人人网上市的同年,开心网的百度指数居然从80万直降到10万以下,每日用户量的流失率超过60%,媒体对开心网的关注指数也在一个季度之内下降了七成。同时,开心网赖以生存的《开心农场》与《抢车位》等社交游戏,也开始因为玩法陈旧、用户疲劳、以及平台用户的流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人人网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在陈一舟的规划中,人人网是以大学为起点,将学生圈进社交平台,然后做社交游戏满足他们想打游戏和社交的需求;接下来学生毕业了,需要找工作,那么人人网又开始做经纬;工作后有点钱就想着购物,人人网于是又做了糯米;钱越来越多了,多到可以买车的时候,人人网就推出车问……。但在所有这些产品中,除了糯米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外,余者皆殁。

  显然,陈一舟的如意算盘并没打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人网的产品思想始终围绕着利润走,使得平台公正性大打折扣——当产品导向变成销售导向,开发者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所以在《开心农场》之后,很少看到优质的社交游戏出现,社交网站的黏性自然也就开始大幅降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浪微博的用户量及页面访问量在本年异军突起,一度创下历史新高,其PV量远远超出开心网和人人网。百度指数也显示,用户对开心网、人人网与新浪微博的关注度在2010年底开始逆转后,新浪微博就一路走高,开心网和人人网则曲线向下,不复当年之勇。

  新浪微博的崛起,除了有明星用户吸引粉丝关注外,更是因为新浪微博与生俱来的媒体属性在发挥作用:当用户发现微博上更新消息的速度,要远远高过人人网和开心网时,传统社交网站的咨询优势已然不再。更何况,新浪微博的开放式关注,还要比社交网站的交互模式来得更加便捷。

  在业界人士看来,人人网等社交网站虽然借来了Facebook的“壳”,却没有做出Facebook的“魂”—中国的这些社交网站,始终还是没有想明白社交关系这点事。反倒是后来居上的新浪微博,在亿万粉丝的拥簇和得天独厚的媒体效应下,形成了一个与Facebook极为相似的用户生态圈。

  对此,新浪CEO曹国伟曾说过,“新浪微博是走在Twitter和Facebook中间的路线,这会比SNS(社交网络)更好地适应中国用户。”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持相似观点:“中国的SNS就是微博。”

  祸不单行:在移动浪潮中挣扎求生

  所谓祸不单行,社交网站尚未来得及摆脱新浪微博的影响,却又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截至2013年8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逼近5亿大关。同时,腾讯还在5.0beta版中,尝试接入《飞机大战》和《天天爱消除》等移动游戏,并大受用户欢迎。随着《微信》活跃用户的持续增长,没有人怀疑《微信》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QQ,而疲态丛生的社交网站则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难道,中国的社交网站真的再也没有出路了吗?

  在人人网董事陈一舟看来,移动浪潮带来的机会远远高过其对社交网站的冲击,而他也开始循着这股浪潮,勾画出了人人网未来的蓝图:“人人网要由SNS向SMS(社交通讯服务)转型,在社交网络基础上加强通讯服务,使核心用户群由学生群体向年轻人群体扩张。在移动设备上,通讯是最大的应用之一,而且与社交紧密相关,如果SNS在移动互联网上要有很好的发展,必须要以某种形式和通讯服务结合。社交网络只提供信息流,社交通讯服务将提供信息流和特定人群之间的通知流。”

  此外,陈一舟还计划将公司旗下的其他业务进行调控转型,以辅助人人网在移动领域的市场争夺战:人人游戏从Web端向移动端全面转移,开足火力抢夺市场份额;持续增加对糯米网的投入,确保糯米网在团购网站中的领先地位;提倡用户原创视频56网,将继续鼓励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拍摄原创视频……

  当然,类似的转型规划并不算新鲜,社交网站的鼻祖Facebook早在去年年底的开发者大会上,就已经向开发者们阐述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决心—“随着转型的程度不断加深,转向移动领域也成了我们对于游戏的策略”。

  无论是如日中天的Facebook,还是已经没落的人人网,都将自己的未来赌在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上。但移动互联网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到现在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码字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