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触网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民生银行,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创新
  • 发布时间:2014-03-08 10:02

  尽管已迈出了一大步,但以防御性思维为基础的民生直销银行创新力度仍不够大,拥抱互联网不够彻底。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仍未完全放开之时,彻底自我革命还差一步。

  就在余额宝公布了8100万最新用户数、各方为余额宝进行存废大辩论之时,2月28日,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正式对外提供服务,首期推出了“如意宝”、“随心存”、“轻松汇”三款产品。

  直销银行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顺势而生的新型银行运作模式,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北美及欧洲等国家出现。在这一经营模式下,业务拓展打破了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客户可通过网站、手机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直销银行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因此能够提供更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已在欧美市场获得较好的认可度。

  当业内还在为是否将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同业性质的存款纳入企业一般性存款进行管理争论不休时,民生银行顺势推出的直销银行模式则受到普遍关注,这是民生银行2013年社区银行创新受阻之后的又一创新之举。

  创新不彻底

  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余额宝类产品,本质上实现了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打乱了银行业内先定期、后活期的战略部署,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利率市场化既定路线,并加快了进程。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客户资金的流失,余额宝像鲶鱼一样倒逼银行出招,纷纷推出T+0货币基金产品,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根据美国的经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货币市场基金曾经达到存款的20%-60%。

  余额宝对银行业影响有多大?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3年内货币市场基金能替代8个百分点的储蓄存款,这将降低银行净息差约14-15个BP,影响净利润约8%。

  银行业如何应对?在负债端,银行在推出T+0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时,应当采取渠道和客户差异化策略,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控制资金成本;在资产端,银行应当坚定客户结构转型,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此次,民生直销银行创新之处可被概括为非现场开户+高收益+银行账户。

  相比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的优势在于实现了非现场开户+高收益。非现场开户使得非民生银行客户能够便捷地通过移动端实现在民生银行的开户,并且借助互联网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对网点的限制,在民生银行网点未覆盖到的地区实现异地开户;高收益指资金转入民生银行直销银行虚拟账户后,自动转入如意宝(货币市场基金,T+0)或随心存(活期存款按实际天数给予定期存款利率)等产品。

  相比第三方支付,其优势在于直销银行虚拟账户定位为个人结算账户,具备完整的存贷汇功能,目前或未来能实现取现(无卡或有卡取现)、实体卡、存款(随心存)、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个贷和信用卡等,而这些功能第三方支付不能独立实现。

  不过,尽管在功能设置上有一些创新,但民生直销银行创新力度不够大,它还是一种防御性思维,拥抱互联网不够彻底,主要体现在不能彻底实现“革活期存款的命”。无论本行还是他行客户,必须先将资金从绑定卡转入到民生银行直销银行虚拟账户,才能自动享受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相比彻底革命还差一步。

  民生如意宝和余额宝并无本质区别,随心存收益率不超过一年期定存利率,虽有银行信用保证,但收益率的吸引力仍显不足。

  更为关键的是,和余额宝相比,流量导入和生活场景应用明显是软肋,感觉是仓促应战之举。如果民生与阿里的合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该不足或有望弥补。由于直销银行虚拟账户具备第三方支付账户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民生和阿里在直销银行领域的合作有望实现双赢,值得期待。

  当余额宝在2013年6月刚诞生之时,或许很多人还不以为然;当今天余额宝用户数突破8100万户,规模已超5000亿元之时,货币基金规模也在短短9个月接近万亿元大关时,你还能坐以视之而无动于衷吗?

  不论是否愿意,银行迟早都会拥抱互联网,并且早拥抱早受益。中期来看,互联网是大家的,决定银行触网程度高低的仍是公司治理结构和文化。民生银行拥有上市银行中最为优秀的创新基因和公司文化,决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领先同业(直销银行即为一例)。

  ING Direct模式

  研究显示,纯互联网银行一开始在经营方面弱于传统的有网点银行,但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经营差距会逐渐缩窄,核心原因是互联网银行存在非常明显的规模经济。互联网的优势主要来自成本的节省,而节省的各项成本可用来降低客户贷款利率,增加客户存款收益率,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成立初期,为了口碑的宣传和提高市场影响力,互联网银行必须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来吸引客户眼球。以网络为基础意味着银行可不设立分支机构,不用去收购区域性银行就进入其他地区,从而提供更大的潜在增长空间。ING Direct在1997年成立之后,2003年才首次实现盈利。

  国外直销银行的成功经验表明,线下实体网点对纯互联网银行而言就是一个服务、销售、展示的平台,客户可以在实体网点体会到触手可及的银行服务。但更重要的是,银行可将客户通过实体店的接口引入网络端,并在无限的虚拟网络中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这给中国银行的启示在于,具有众多网点的中型银行,品牌知名度已经深入人心,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机结合,在客户获取方面将取得明显进步。

  银行作为一种传统的商业模式,其经营风险的本质就决定了其严肃、不易接近的外表。ING Direct则在宣传中打破了这一传统,在广告宣传中将自身定位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反面,采用幽默、反传统的基调,在文化建设方面也类似互联网公司的模式:采用开放式办公空间结构、鼓励对话、对员工强调在非银行文化氛围中工作。

  此外,ING Direct在产品设计上强调从客户需求出发去开发产品,这与传统金融机构自上而下的产品设计完全不同,有利于产品被客户接受和推广。

  一般而言,银行纯线上模式由于风险控制方面更多依赖硬信息,主要提供标准化产品,因此批发业务很难适应纯网络模式,因为公司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范围更广、个性化更强,并且风险控制方面需要考虑到更多软信息,比如管理层、商业模式等。在批发业务的网络化方面,必须依靠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零售业务来说,线下模式如鱼得水,由于每笔业务规模普遍非常小,在大数定律的作用下,可以天然实现风险的缓释。

  2008年之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在英国出现的问题,ING Direct客户信心受挫,西班牙、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存款规模均出现缩水。更严重的是ING Direct USA证券化资产的损失甚至影响到了ING集团的利润和稳定性。2009年10月,ING集团宣布将出售ING Direct USA,并且将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分离。ING Direct USA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风险敞口太大,而这与ING Direct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储蓄类和抵押贷款市场、抵押贷款类产品增长过多有关。

  国外多数互联网银行都是虚实结合的模式,即通过网络的模式为低价值客户提供服务、通过线下网点为高价值客户服务,因为网络只能提供部分而不是全面的金融服务。即便是纯互联网银行,也有很多在中途清算、被收购、或者放弃纯粹的互联网模式转而走向虚实结合之路。ING Direct能够持续,离不开集团的支持。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ING Direct 开始转变经营理念,追求传统银行和直销银行模式的相互融合,因为多样化是银行抵御风险的一道屏障。

  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对直销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ING Direct始终强调这一点,这就意味着即便在直销银行和传统银行融合的过程当中,也不允许线上线下冲突的存在,定价公平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利率市场化。在中国存款利率未市场化的背景下,直销银行薄利多销的性质意味着存款成本必然高于管制利率,因此,可能会给银行现存业务的成本构成一定压力。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