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国制造”的尴尬与希望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中国制造,游戏
  • 发布时间:2014-03-12 15:44

  游戏贡献了互联网70%以上的利润,在中国已经超越影视成为第一大创意文化产业。不过,像其他所有的“中国制造”一样,国产游戏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不断被诟病和质疑着,需要化腐朽为神奇,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完成传播传统文化、缔造国家软实力的历史使命。

  伴随着骂名和争议出海

  整体上看,中国游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据CNG中新游戏研究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客户端游戏的海外收入将达到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在世界四大游戏展会(指美国电子娱乐展“E3”、德国科隆游戏展“Gamescom”、日本东京电玩展“TGS”、韩国国际游戏展“G-STAR”)上国产游戏的积极姿态也可窥见一斑,腾讯、网易完美、盛大等中国游戏厂商多年在海外市场的耕耘,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但就像其他所有“中国制造”一样,国产游戏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并不令人满意。

  2013年6月,一段国外宅男狂喷国产游戏的视频成为点击之王,这位对于中国文化和游戏现状有一定认识的外国宅男数举了国产网游的弊病,认为中国的游戏厂商“是世界上最没有耐心的一群人”,在中国“没有史诗级的好游戏,只有史诗级的骗钱游戏”。颇具挑衅意味的话语引发了国内玩家热议,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话似乎很难反驳。

  无独有偶,这种丢脸丢到国外的事情之前早就发生过了,在国产网页游戏迅速崛起成为海外游戏市场奇兵的同时,很快被国外网友检举存在虚假、低俗宣传现象,他们进而发现这种现象在中国网页游戏中相当普遍如此种种足以令技术和内容都领先于世界的中国页游无地自容。

  如果说中国页游先天就存在着严重缺陷——从诞生起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只是流量变现的一个环节,那国产游戏共有的问题就令人难以回避了。虽然耕作多年,但国产游戏仍只在东南亚等文化比较相近且处于全球网游生态链最末端的国家和地区盛行,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还远未形成规模。文化上的隔阂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国产游戏本身质量才是最大关键,国内游戏多急功近利,缺乏创意至上的氛围,诚如那位外国宅男所指的那样,考虑最多的只是如何做一款能够吸金的游戏来赚钱和回收成本,缺乏最基本的诚意和耐心,这就是国产游戏在海外饱受非议的最重要原因。

  另外,中国游戏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也令国产游戏在海外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专注于海外游戏发行的炎龙COG平台总经理陈居丰先生曾经对媒体感慨,国产游戏“海外削价竞争“、”不规范运作“等陋习使得自身在海外形象受损,在价格上国产游戏有时候甚至成为了垃圾的代名词,令他感到痛心万分。

  似乎一切“中国制造”所具备的原罪,国产游戏都一样不落的继承了下来。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转机

  移动游戏的大发展为国产游戏的出口带来强劲动力,2012年出口的中国原创网络游戏总量为177款,数字在2013年攀升至260。国产手游不仅在东南亚地区势头十分强劲,在台湾和韩国等地也有不俗的表现,第一次真正和世界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相对于PC客户端游戏和国外的较大差异,以及页游世界市场的相对狭窄(国外的网页游戏远比不上国内火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国产游戏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由此和世界的结合得十分紧密,游戏市场从来没有如此大同过。

  除去移动游戏轻量化和超低门槛的因素在外,这种局面也是因为国内游戏环境的持续改善造成的。一方面,我国政策从之前的相对保守,转而坚定支持以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其次,国产手游因其独有基因有望跳出页游“洗流量”的怪圈,以IP(题材知识产权)源头的强化为先兆,开始走上了一条更为创新和规范化的道路;再其次,国产游戏已经初步调整好自身的姿态,实现了“抱团出海”的战略。

  中国游戏平台在手游时代全面实现国际化,其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力量都在与日俱增。以盛大游戏为例,首先将旗下控股韩国公司Actoz Soft全面转型为以手机游戏为核心的企业,同时与日本领先的游戏企业Square Enix以及SEGA组成结成全球手游联盟,将IP资源、用户、海外渠道等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乃至整个游戏市场的局面。此外盛大自家的G家手游平台也在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步推出。

  不仅仅盛大、完美、COG等传统的大型游戏厂商平台全面走向了全球化,以新生的姿态涌现出来的国内中小手游厂商,很多都是一开始就以全球化为目标,如成立于2011年的手游发行厂商游道易,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之后,利用成功经验从2013年开始全面转向全球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引进游戏,并针对特定的区域做本地化二次开发和发行。

  传播传统文化 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如由国内工作室灵游坊出品的著名中国风独立游戏《雨血》就始终坚持面向全球市场,并在挖到第一桶金之后获得了网易的战略投资。和中国的民间汉化组不断着手汉化海外的优秀游戏一样,欧美国家也有一些狂热的爱好者联合“英化”中国游戏,如由英国家庭主妇 Kerry Brunskill 创建的博客“Shinju Forest”,就曾经出品了著名国产角色扮演游戏《仙剑奇侠传》的英文翻译补丁。

  在海外推广的过程中,国产游戏人似乎都有着一份传播自身文化的责任,造成国产网游往往过于重视中国元素,而许多在国内颇受欢迎的模式在国外或许会成为游戏的禁锢。以国内传统的游戏开发商蜗牛为例,CEO石海曾经介绍道,最开始他的设想是将纯中国风的游戏引向欧美等市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如翻译费用甚至就达到百万级别,但最后发现效果并不显著,主推的产品《九阴真经》虽然一开始得到了海外玩家的热捧,但是久而久之依旧会因为文化隔阂而归于平静,所以之后才会有蒸汽朋克风格的《黑金》诞生。

  作为一种天然超越国界的娱乐互动方式,游戏的文化输出功能不可忽略,但不应该仅仅是“单向输送”,而应该是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想要走向世界,中国的游戏厂商需要以世界的眼光来设计自己的游戏,进而展现自己的和整个世界的文化。

  本刊记者 刘再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