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政趋向市场化 投行加大储备项目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IPO
  • 发布时间:2014-05-19 08:58

  IPO新政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向市场化靠拢的重要举措。在转型过程中,投行们期待未来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有一个完美的“交接”

  伴随着三大配套措施的相继发布,IPO重启已正式进入倒计时。与此同时,各大投行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业务。IPO新政对市场和投行有哪些影响?

  本期《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江苏部主管杜涛、宏源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杨晓、西部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张亮、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胡伟业,请他们来分享对IPO新政的看法,并畅谈对市场的期待和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位投行家是《投资者报》近期主办的“2014年中国资本金桥奖”的获奖者。其中杜涛和杨晓是“最值得信赖的投资银行家”的获奖者,张亮和胡伟业是“最具创新力的投资银行家”的获奖者。

  IPO新政向市场化靠拢

  《投资者报》:IPO新政下,如何看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杜涛:IPO新政本身更多地从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权益角度出发,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即将向注册制发展的背景下,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将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

  杨晓:谈到政策影响,我觉得二级市场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范围,对一级市场也就是发行市场而言,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向市场化靠拢的重要举措。

  张亮:IPO新政一直牵动着资本市场敏感的神经,伴随着三大配套措施的相继发布,IPO重启已正式进入倒计时。IPO经常被看作是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我认为这是市场的一个误区。影响股市涨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形势、政策动态、市场流动性、企业基本面、股指期货交割等等,IPO的资金需求影响市场的流动性,但相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IPO的高曝光率,以及造富效应引发的高关注度,使得市场放大了IPO自身对股市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一旦市场持续走低,IPO 便成为被诟病的对象,我国20余年的股市发展中,IPO停发多达8次。IPO重启真的会对二级市场造成冲击么?其实不然,过去20年中,IPO暂停后重启,我国股市的涨跌是参半的。

  胡伟业:强者越强,弱者愈弱。好的公司一定会被市场所认可,得到回报。反倒是那些“不好”的公司,如何处理才是问题。上市不容易,退市更不容易。

  《投资者报》:谈谈您对未来资本市场的期待和担忧?

  杜涛:新国九条的推出将会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个人对未来资本市场的期待主要体现在注册制等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并购重组等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上。

  担忧主要体现在长期上,国内资本市场主要以审核制为主,转型过程中券商的工作理念和专业化程度是否能及时转变以适应注册制背景下的资本市场要求。

  张亮:我国资本市场的20年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走得太慢了,而是太快了,顶层设计的执行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市场的各方参与者,我们在强调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成长还处在“新兴加转型”的阶段,创新发展的进度要与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保持同步,才能最大限度上地规避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胡伟业:期待未来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有一个完美的“交接”。政府的工作职能能够转变,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我的担忧在于,市场的地位不能充分发挥。

  杨晓:期待太多,担忧不少,很难一一用文字来表达。

  新股定价政策最受关注

  《投资者报》:最关注IPO新政下的哪些内容(比如老股转让、新股定价和临时停牌等)?为什么?

  杜涛:相对而言更关注新股定价方面,新股定价可以较为直接反映企业的价值,并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金额等,同时新股定价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

  张亮:我认为本次IPO新政最大的亮点是明确赋予承销商自主配售权,券商自主配售权的取得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将提升投行的核心价值,促进新股定价更趋合理。

  券商拥有自主配售的权利后,主承销商与投资者的合作关系将得以强化,形成长期共存的合作关系。赋予承销商自主配售权将有助于主承销商逐步建立并培养起自己的销售网络、增加机构客户粘性,切实加强主承销商的销售定价能力,促进投行核心价值的实现。

  胡伟业:在新的政策下,今年1月份,就有自己的项目挂牌上市。关于新政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关注,并且感受很深。具体来说,最关注的是新股定价。

  投行正加大储备IPO项目

  《投资者报》:政策调整的同时,公司的业务也会有所调整吗?具体调整有哪些?

  杜涛:目前IPO业务仍是投行工作的重点,但随着信息披露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投行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券商质量控制工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杨晓:政策调整,要求我们在寻找客户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仅仅看公司财务指标是否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而是要看我们保荐的企业是否真正具有市场投资价值,在项目筛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券商拥有自主配售权,券商将依托其受市场认可的研究能力取得定价权,并通过优势机构客户资源取得IPO发行过程中的话语权。定价与发行方式市场化将促使券商投行部门的工作重心从编写申报材料、回复反馈意见转向前端。投行的价值将回归为以“价值发现”为核心的销售与定价,这对投资银行的承销能力、投行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融资方式市场化要求投行强化综合金融服务,打造全能投行,将促进投行改变以保荐业务为核心的盈利模式,在股权、债券、并购、战略、创新融资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此外,债券、场外和衍生品市场扩容是券商赢利的新方向,券商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发展将不断推进。

  胡伟业:就具体业务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投行目前正在加大储备IPO的项目。

  《投资者报》:公司未来业务主要集中在什么方向,还有其他创新业务推出吗?

  杜涛:未来短期内投行业务主要以IPO业务、并购重组业务为主,其他创新业务将在监管层许可的情况下,综合行业因素并行推进。

  杨晓:目前宏源证券正在和申银万国证券重组,业务发展方向还要等待领导定夺。

  张亮:我们的投行业务主要集中在IPO、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保荐和承销;债券的的承销;以及并购重组的财务顾问业务。特别是并购重组顾问业务方面,未来是公司投行业务的发展重点。

  胡伟业:前几年经济刺激后,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并购重组将是重要手段之一。未来我们将关注并购重组业务。

  企业上市关键:良好盈利+信披真实

  《投资者报》:在IPO新政下,一家企业能够成功上市,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保荐机构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杜涛:企业成功上市的基本因素当然还是企业质地本身,良好的盈利能力、清晰的法律关系等方面。在IPO新政下,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上市公司保证相关信息披露地真实、准确、充分。

  作为证券保荐承销机构而言,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杨晓:一家企业能否上市,说到底还是看企业的老板,他需要具有准确的战略选择能力、团队培养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所谓市场竞争能力,就是通常我们谈到的研发、生产、销售能力,结合到投行业务,就是法律、财务层面的规范以及业绩的体现。

  我们通常会告诉企业,上市只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一个阶段,上市过程中有很多主观、客观的因素,从长期而言,上市并不是判断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考量目标。

  张亮:能够上市的企业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一方面公司处于成长的行业;另一方面公司的业务在行业内有特色有优势。此外,公司的治理需规范、财务核算需符合规定。

  保荐机构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上市前梳理股权结构、资产重组(如剥离低效资产)、规范财务核算和内控、对董监高进行上市前的辅导等。

  胡伟业:企业需要有行业竞争优势和良好的盈利水平(利润总额和成长性)。证券公司进一步做好披露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司的价值。它既要体现发行人和股东的价值,又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盈利的空间。■

  《投资者报》记者 江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