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编剧俱乐部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8-11-11 14:17
  能够进入一线编剧的名编剧毫无疑问有着极强的原创能力和专业水准。他们可以被称之为“ 金牌编剧”,而这种编剧的数目在中国不超过20人。

  虽然对于剧本酬劳大多数人选择了闭口不谈,但是大致数目依然被媒体披露了出来:5万一集、8万一集、10万一集……这些中国编剧圈里的最高标准,提起来足以让人眼红:以写字为生的行业中,唯有这些知名编剧能够赚得名利双收。

  传奇编剧

  一位编剧很肯定地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中国编剧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制片人。在中国的影视生产链条上,编剧地位的无足轻重以及对剧本的不尊重,而依照中国的影视生产现状,这种情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努力当上制片人,对编剧来说是实现名、利和个人创作欲望的最佳途径。

  最早的王朔、郑晓龙、郑万龙,都堪称业界可望不可及的目标,而现在仍活跃在编剧和制片岗位上的海岩、邹静之则是当下无数编剧的终极。

  梦想。

  ◎ 海岩

  从第一部电视剧《便衣警察》开始,海岩便成了畅销剧的代名词。海岩,已经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根稻草,他的电视剧总能得到更多的眼球。也因为捧红了不少明星,海岩为人熟知的身份也从作家变为剧作家。

  若干年前,当有枪手自爆担任海岩电视剧的“枪手”、实际上不少挂名“海岩”的剧本都是“枪手”所为时候,震动很大。

  然而,从今天看来,不少编剧认为正是海岩开创了“职业化的团队”写作模式。能参与电视剧利润分成、不允许剧本被改一个字的中国编剧,大概只有他一个。

  ◎ 邹静之

  被称为“中国编剧第一人”的邹静之,曾经是诗刊编辑,1995年应约开始影视文学创作,电视连续剧《琉璃厂传奇》、《康熙微服私访记》、《五月槐花香》、《铁齿铜牙纪晓岚》都出自他笔下。邹静之剧作与著名的表演“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的多次合作,创造了中国当今影视剧作品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样式。如今他在中国电视剧编剧中的身价可以说身居榜首。

  金牌编剧

  在一些编剧看来,单独署名的编剧即可成为一线编剧,而一线编剧之上每集能拿到5万以上的编剧,则属于名编范畴。他们是编剧这个行业的金字塔尖,毫无疑问属于富编剧。

  ◎ 王海鸰

  王海鸰的职业是军旅作家,但她却是国内最知名的家庭伦理剧的编剧,每集电视剧的价格在10万左右。当年一部《牵手》让编剧王海鸰被读者和观众所知晓。其实早在《牵手》之前,王海鸰就曾和王朔合作写了电视剧《爱你没商量》。

  在同级别的军旅作家囊中羞涩时候,王海鸰早就通过编剧收入在北京购买了一处高档楼盘,价格不菲——早已算是中国编剧圈中的富人。

  ◎ 高满堂

  高满堂是大连电视台的专职编剧。20多年的编剧生涯,高满堂总结编剧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没稿酬领工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渐渐有稿酬,每集200元到300元;上世纪90年代中期,稿酬逐渐提高,突破万元每集;2004年,《大工匠》已到2.5万元每集;如今年年增长,已达8万元一集。”

  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在第7届金鹰电视节上获得大丰收,主演李幼斌最感谢的是这个剧本。而高满堂也因为这部电视剧,其每集电视剧的价格刷新了国内电视剧价格——至于具体多少,高满堂不肯外露,总之不少。

  在年初的编剧维权会议上,高满堂也表示对收入挺满意。如今,他与林和平、张家林合作成立了“高和林工作室”,组成的“铁三角”,收入更大可能便是直接享受电视剧的利润分成。

  ◎ 石康

  在年初的编剧维权会议上,石康是最慷慨激昂的一位。他因为《奋斗》获得了80万的收入,对其他编剧来说无疑进入“富豪”行列,然而他的梦想是能通过编剧这个职业致富,宣称要拿到1000万的费用。最终《奋斗2》拿到了多少编剧费没有详细披露,不过老早石康曾经在博客上告诉大家,他已经拿到了300万的费用。

  但是,石康也知道,在中国只做创作型的编剧是不能真正发家致富的,他也在努力成为一个经营型编剧,比如成立公司运作自己的剧本。

  普通单独署名一部电视剧的编剧价码大概在2万到3万之间,倘若一部电视剧火了,那么编剧的价码也随之水涨船高。比如《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恰同学少年》的编剧黄辉、《三国》的编剧朱苏进、《亮剑》的编剧都梁、《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暗算》的编剧麦家、《甜蜜蜜》的编剧王宛平等……

  “枪手”—联合署名—单独署名—名编—金牌编剧—制片人,这条狭窄的上升通道,是每个执行编剧的人生之路。这些在“金字塔尖”的编剧,正是他们梦想中自己的明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