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开放为趋势的网络发展势头中,博科正在放下过去业务的包袱,与用户需求贴合的更加紧密。
网络通信的技术方向由谁来左右,是标准组织、厂商还是科研机构?在今天,用户在技术方面已经占据了更多主动权,诞生于园区网络之中的SDN和由运营商所倡导的NFV技术,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因此,博科在近期发布Vyatta平台的同时,还重点强调了其在开放方面的努力:积极加入ONF、OpenDaylight以及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等组织、成立由多个运营商及云计算厂商组成的客户委员会,同时展开SDN与NFV技术的实践与落地。
博科北亚区运营商业务与战略业务关系总监刘韦成不止一次地提到这样的观点:相比较竞争对手,博科可以更轻松地从现有业务中脱身出来,以支持用户利用多元化以及工业标准产品来搭建可控弹性的网络架构。
新发布的Vyatta平台是一套基于软件的集成组件,这些组件共同提供网络功能及相关管理功能。对外,其就像一个无缝的软件层,可以通过编程接口快速地自动重新配置、强化和扩展;对内,其也可以简化管理,并通过平台API提供功能。Vyatta平台整合了博科在SDN和NFV领域的各类相关技术,其中既包括了像Vyatta vRouter和vADX这样的成熟产品,也囊括了OpenDaylight和OpenStack等开源软件项目。
Vyatta平台在架构上划分了三个层级:NFV连接服务、SDN结构服务和功能编排。三个层级之间通过基于标准的透明协议和方法进行通信,其中包括了REST API和NETCONF/YANG模式,以确保配置的互操作性。
在这其中,NFV连接服务利用了博科Vyatta vRouter和博科vADX产品,以及包括第三方元素在内的服务链来部署第3~7层网络功能。而SDN结构服务则利用了由诸多厂商参与的OpenDaylight,以通过集中控制简化管理。实际上,作为OpenDaylight的倡导者,博科已经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优先支持这一项目的态度。但是,博科也不会放弃OpenFlow等其它SDN标准。在引入OpenStack的广泛功能以及广泛可互操作的第三方配置与编排层后,Vyatta平台也扩充了自己在功能编排方面的能力。
这种平台化的战略,已经大大扩展了Vyatta原本的业务范围。要知道,在2012年博科收购Vyatta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只是开源的软件路由器。不过博科很显然想利用这块牌子做更多的事情。
Vyatta这个词来自于梵文,意思是“开放”。博科官方新闻稿将Vyatta平台形容为,“是博科长期战略的第一阶段”。博科中国区技术经理谷增云认为,市场发展的方向就是“开放、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
开放离不开软件支持,而博科已经将未来关注重点“押”在了软件上。刘韦成透露说,目前,博科已经在美国的软件网络部门中招聘了120余名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更多实体的网络设备进行虚拟化。
也许未来网络通信行业的主流不再是“卖盒子”,而会是一家家软件公司,谁知道呢?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厂商开始关注软件层面的应用。在架构日趋复杂的今天,用户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低成本、高度可管理性,而且资源调度更简单。这一切使得厂商和供应商发生了改变。与其说是软件定义网络,倒不如说是由用户所定义的。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由买方主导的胜利。
本报记者 李旭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