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票圈内人 3个圈内人玩转摄影邮票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邮票,摄影,西厢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25 16:07
170多年前邮票诞生的时候人们曾对它给予厚望,邮票的推出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利和便宜。但随着数字时代的深入,邮票的属性也逐渐的从功能型转化为收藏型。本次我们就采访到了三位与邮票接下不解之缘的“生活家”,他们并不对邮票的未来感到担心。相反,邮票变成的是点缀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尚盈 邮票设计师
视觉先行让“玩票”成为职业
尚盈是一名职业“玩票”者,因为她的职业就是去设计邮票,相比其他设计师,尚盈对自己的职业是打心眼里喜欢,也因此让她的设计打动了不少集邮爱好者。
尚盈最爱的三张邮票
韦斯顿的鹦鹉螺
爱德华·韦斯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摄影师,这张鹦鹉螺也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他的静物摄影有种独特的性感的魅力。
曼·雷的梦幻
这张邮票看到之前我并不知道曼·雷有这么大的名气,但是就是单纯地喜欢这张照片的抽象和构成,光影的完美和谐让我十分着迷。
亚当斯的沙丘
我想亚当斯应该是大部分风光摄影爱好者入门时都看的大师,我也对他拍摄的风光作品特别喜欢,而且用黑白拍风光也挺酷的。
对邮票的未来充满信心
虽然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邮寄信件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而成为“复古”行为的一种,但尚盈对邮票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其实邮票早就是把实用和收藏分开的,其实邮票一直以来都是给集邮收藏留了很大的空间的。”一枚印制精美的邮票和照片一样,都是可以作为收藏品珍藏的。虽然现在人们寄信的机会减少了,但是将邮票作为收藏品的人却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收藏的种类也会细分,比如很多人就会专门针对摄影作品制成的邮票进行收藏,这也是对影像的珍藏。
邮票制可不是“玩票”
在谈到自己的本质工作的时候,尚盈还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了一枚邮票的设计过程。一枚邮票的设计有快有慢,有的邮票从报选题审批到最后印刷上市要几十年,而有的题材就下得特别快特别急,比如非典、抗震救灾,时间会缩短到一个星期就设计印刷完成。而相比设计插画类的邮票,摄影作品制成的邮票相比它们就要稍微简单一些,不需要单独的插画师或者设计师重新绘制,但是在前期的选稿工作可能会更加重要。相比国外的邮票题材,尚盈更期待中国的邮票能够多元化起来。
视觉先行“玩票”最初是爱好
尚盈和很多设计师的生活一样,每天面对的是大尺寸屏幕的苹果电脑、无穷无尽的AI和PSD文件,甚至是修改了不知道第几稿的最终版。但是她又和很多设计师的生活不一样,因为她所做的事情一直是她所想实现的——一名邮票设计师。
尚盈选择这份职业的最初原因和很多人一样简单,就是单纯的对影像的喜欢。“因为设计邮票的同时我自己也喜欢集邮。可能因为我们家有集邮的传统吧,我爸就一直集邮。”尚盈说:“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本红色绒面儿的集邮册,我老磨着大人要看集邮册,因为里面有好看的照片儿,还有各种好玩的故事,什么《水浒传》、《咕咚的故事》、《西厢记》之类的邮票我会百看不厌。每次看之前必须先洗手,洗干净手才可以翻那本邮册。那时候邮票给我的印象就是精致、神秘又高贵。”因为从小对邮票的着迷,加上大学之后对书籍装帧的兴趣,让尚盈有了做邮票设计师的想法,后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实现了当初的愿望,尚盈觉得那是“有渊源也有幸运在里面”。
想做张邮票可不容易
Step1:申报选题,编辑对邮票设计题材进行选题申报。
Step2:论证会,在选题通过之后,经过几轮论证会对选题进行细化。
Step3:编辑约稿给设计师,选题编辑将稿件进行制作后,把素材提供给设计师。
Step4:设计师设计,设计师拿到邮票制作素材之后开始进行邮票设计。
Step5:专家评审会,专家会从几套竞标的稿子里选一套并提修改意见,
Step6:讨论制作工艺,制作工艺的决定实在设计师修改完毕定稿之后开始的。
Step7:印刷,最终定稿以及制作工艺确定后对邮票进行印刷打样。
Step8:批量印刷上市,经过几轮的校对和打样之后确定批量印刷后即可上市。
林其勉 邮票摄影师
玩票就得把自己的作品玩进去
林其勉的正职是一名职业摄影师,经营这一家自己的影楼。但是和邮票结缘或许是偶然,但是出于对摄影的热爱,林其勉已经将不少自己的作品“玩”到了邮票中去,令不少人羡慕不已。
林其勉最爱的三张邮票
烟雨濛濛楠溪江
楠溪江是温州北部的一条拥有独特风貌的河流,因为历史悠久也颇有诗意,这张邮票是我在一场小雨的时候拍摄的。
夕阳孤照
这张邮票用了我1972年拍摄的一张黑白照片制成,当时使用的还是黑白胶卷,在夕阳余晖下的渔民形成的剪影促使我按下快门。
夏日奇峰
之所以喜欢这张邮票也是因为这是很早之前拍摄的照片制成的。当时的天气极佳,大片云朵正好悬浮在山顶,美不胜收。
玩摄影结缘邮票
林其勉是地道的温州人,早在1977年就进入了温州市国营露天照相馆做学徒,到现在经历了将近四十个春秋,除了平时从事的是专业的人像摄影工作,平时他最喜欢的还是出门走走,拍一些风光题材的作品。当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摄影的技术也日渐娴熟。2009年就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林其勉人像摄影1978-2008》作品集,也算是给自己30年的摄影生涯交上的第一份答卷。
但是说起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邮票,其实说是偶然并不恰当。因为林其勉自己平时就会翻阅邮册,虽然说不上是个严格意义上的邮票发烧友,自己也并不收藏它们,但是就是觉得在这方寸之间的世界中有着一种莫名的魅力吸引着自己,无论是邮票的历史还是文化。
玩出第一张自己的邮票
就在2009年,也就是林其勉出版了自己个人作品集的同年,中国邮政局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了庆祝建国60华诞活动,并且邀请了在文化领域颇有声望的20位名家出版发行了“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工程”项目。这也是林其勉第一次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将融入到邮票这种小众的载体中。
说到初次让自己的照片和邮票结缘,林其勉还颇为兴奋,毕竟这也是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作品的途径。到目前为止,林其勉已经出版了多套“摄影邮票”,一共有13幅摄影作品被中国邮政局出版发行。相比自己的作品动辄放大到多少多少寸,手里握着这些小尺寸的邮票有种更奇妙的的感觉
用平和心态尊重邮票的演变
作为一名传统的摄影家,林其勉也非常尊重邮寄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用它自己的方式在缓慢的演化着。“邮票是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金名片,因摄影本身就是瞬间艺术记录中国文化历史,所以摄影作品变成邮票,非常有意义。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林其勉对我们说。而关于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邮票的方法,给人的感觉复杂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林其勉解释说:“照片变邮票这个过程先要根据邮政局出版邮票内容需要,再选择自己历年来摄影创作题材,提供给主办方,由他们来审稿通过决定。”
林其勉拍摄邮票使用的相机
林其勉拍摄的摄影作品除了影楼作品之外大多数都是风光照片,而最终用作邮票使用的也都是风光摄影作品。在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中,林其勉使用最多的就是自己的那台Mamiya RB67中画幅相机,这台相机曾经是中国影楼市场的主力机型。同时因为67画幅的原因也被不少风光摄影师推崇,除了体积较重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但是如果想要制作正方形的邮票,而又想要使用传统相机的话,那还是推荐尝试禄来或者哈苏之类的6×6相机。
马赫 藏票发烧友
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玩票”之路
无论是摄影、骑行还是集邮,被称为“小马哥”的马赫总能在自己的爱好中钻研出一条深不可测的道路,然而相比其他爱好,集邮反倒成了他了解摄影的一扇不寻常的窗口。
马赫最爱的三张邮票
赫本肖像
卡什拍摄的这张赫本肖像是我最喜欢的赫本照片,当然印在邮票上看也别有风味,闭上双眼的赫本显得格外平和且端庄。
一张著名照片
这张“愤怒的丘吉尔”已经无需过多介绍了,卡什最著名的一张照片。作为一个既喜欢集邮有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怎么能不收一张。
卡什的自拍
一般来说摄影师自己的照片相比他的作品要少之又少,这张卡什的自拍照也就显得格外珍贵了,收藏一张也是毋庸置疑的。
结缘来自爷爷寄的信
“不用回忆!印象最深的邮票都在脑子里!”马赫用他的肯定回答打消了我们对他采访的顾虑,“我开始系统的集邮是从普票‘中国民居’开始的,因为小时候爷爷寄信总用这个,因为这套邮票把神州大地最具特色的民居浓缩在了几厘米见方的画面上,因为从小也喜欢模型,就是有想变小住进去的幻想。”
从“中国民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马赫已经完成了很多人对邮票收藏的梦想,但是对于依靠邮票投资这件事,马赫的看法却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大相同。“其实我没有花大价钱买邮票的习惯,也不是特别在意升值。如果需要给大家做一个推荐的话,我建议还是最脍炙人口的题材——生肖,一直都是全国人民最热衷收藏的邮票。”
虽然作为一名邮票收藏发烧友,但是马赫对于邮票的理念还是很耐人寻味的,他依然觉得有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使用有其独特的价值。“从效率到价格其实平信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完成了基础建设工作,而且投递准确率还是很有保障的,所以我会支持使用平信,而且使用邮票更有助于提升收藏类邮票的价值。”
更喜欢摄影作品邮票
而提到他最喜欢的一套邮票,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的他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满意”的答案。“我最喜欢的是前几年加拿大邮政发行的‘尤素福·卡什’的邮票,正好这套邮票把他本人的代表作也都收录其中并且印制也非常讲究。”其实,说到将照片变成邮票,最主要的也就是印刷工艺上的区别,邮票一般分为胶印、雕版和影写三种,印有照片的邮票一般是最后一种,影写版印制的,这种印刷工艺效率高速度快,印制出来邮票颜色丰富层次感强,也是最适合此类邮票的工艺。虽然我们早已习惯了互联网的生活,但殊不知,邮票其实就是互联网的雏形,一张张邮票其实就是纸质的屏幕,呈现着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和文化。
文: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