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江山,大陈村,廿八都古镇,仙霞关
  • 发布时间:2014-08-15 15:50

  江山,位于浙江西南部,和闽浙赣三地交界,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极为丰富。我们在一个雨季,走进了如画的江山,行走在江郎山、清漾、大陈古村、廿八都古镇之间,深切感受当地的山水人文。在我的眼里,这儿很多地方都值得住下来,可以更从容地去看,去细细品味。比如大陈村,比如廿八都,完全可以单独书写一篇文章。

  “神州丹霞第一峰”

  江郎山是江山市的地标,神奇的自然景观,来到山前,远观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即为“三爿石”,江郎山因此也被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江郎山是浙江省唯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2013年9月底,在江山当地举办的江郎山国际旅游节上,著名“鸟人”、美国翼装飞行家杰布·克里斯从高空直升机上跳下,以170公里时速成功穿越江郎山一线天裂谷。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鸟人飞行,但是徒步穿越一线天,也感受到了山的奇绝。

  登山时,沿途绿荫环绕,空气清新,空山鸟鸣,绿色生态的环境,真是登山健身、运动养生的好地方。行至半山处,还有一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寺里幽静人稀,香烟缭绕。最引人注意的是与众不同的大蜡烛,据说香客预订这蜡烛许愿,可燃一年不灭。寺里有位老和尚,骨骼清奇,一直微笑合十,目送我们来去。

  清漾毛氏古村

  江郎山下的清漾村,则是一个以姓氏文化为特色的古村落,也是国内首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反映中国文化变迁的景区。这座三面环山的千年古村被认为是江南毛氏一族的发源地。据史料考证,毛泽东韶山家谱中所记“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便是指这个历史上共出过8个尚书、80多个进士的清漾村。“西河望族”的牌匾,是毛氏家族的认证名号。清漾村古老的清漾书院、毛氏祠堂、白云庄、青龙寺、仙居寺等先人留下并见于史籍的历史文化遗迹,显示了清漾毛氏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站在清漾书院门口,极目望去近有荷塘莲叶,远处青山逶迤,四周有蝉鸣此起彼伏,恍惚是童年的外婆家。

  大陈村

  大陈村位于江山市城北,是古徽州汪氏搬迁至此的聚居地。古村的建筑依山造势,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秉承徽派建筑艺术特色,灰瓦白墙,花窗雕板,屋脊如龙,墙头似马。保存完好的汪氏祠堂里,精美的木雕让人惊叹。村里碎石铺砌的巷道,弯弯曲曲,鸡鸭游走其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朴实简单的自然。

  漫步在今日的大陈古村,住在村里的村民和偶尔来访的游客相安无事,村民友善好客,进屋参观也不会拒绝。我和同行的伙伴在老巷里游走,听了一段村民在自家院子里的即兴唢呐演奏;又进了一家大宅,和老阿婆聊聊家长里短;转身走进另一户人家,被精美的木雕花窗吸引住,停下脚步,细细欣赏,忘记了时间。

  廿八都古镇

  用“念念不忘”廿(音念)八都来形容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古镇,再恰当不过了。村口有座木构廊桥“珠坡桥”,横跨在绕古镇蜿蜒而过的枫溪上,走过这座廊桥,就走进了一段屯兵驻守的历史。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守之地,所以,来自四面八方的兵士聚集,使得古镇的居民的形成与众不同,区区四千人口,却交流着13种方言,繁衍着142种姓氏,民俗风情非常奇特,因此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与血缘同姓聚族而居的村落不同,廿八都虽兴起于驻军,却兴盛于商业往来。在其鼎盛期的晚清至民国年间,拥有浔里街和枫溪街两条各长约400米的街道,街边的店铺和作坊总数将近200家,百业兴盛,商贾云集,富甲三省边境。沿着山谷间的枫溪,民居、商铺绵延开来。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其建筑风格融南方情调及北方风格于一炉,集浙式、闽式、赣式、皖式为一体。

  仙霞关

  在江山市南边,做为闽浙赣三省交界的重要关隘,是屯兵防守之地的见证,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发生过诸如黄巢起义、太平天国战役、国共内战时的历次反围剿战役等无数次大小战役,时过境迁,仙霞关至今仍屹立在曾经的浙闽古道上。曾经馆肆林立的古道,如今只有青山上的茂林修竹与流水作伴。5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上,存有4道关门,其中以仙霞关最为出名。仙霞古道,现在已经成为浙江省八大徒步旅游线路之一,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喜欢徒步的驴友前来挑战秀美自然的浙南山道。

  浙南山区的江山,因为巧合了毛泽东的那句“江山如此多娇”,让这次的江山旅行充满了期待和憧憬。随着我们走进这“如画江山”,身临其境的体验了“指点江山”的乐趣,行走在长江、信江、钱江的三江源头,闽、浙、赣三省交接点,探寻千年古道要塞,仰望世界自然奇观江郎山,无不是山青水秀的视觉享受!而枫溪边上的明清古镇廿八都,那绵延的青石老巷,不就是我们梦里常见的故乡么?

  撰文、摄影/黄启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