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96-02

  在美术课堂里能不能让孩子有兴趣学,有兴趣听,有兴趣做,这确实是我们作为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要思考的问题,这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出,非常多的优秀美术教师培育出了大量的美术人才。

  在我的美术课堂理念里,我也为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喜欢美术,热爱美术在不停的实践,思考,反思,再实践,以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课堂里,以领为主的课堂、学生悟为主的课堂,欣赏为主的课堂,创作实践的课堂这四个环节,在美术课堂中是循序渐进的。

  (1)“领”的课堂

  美术课堂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很清晰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领的过程,把学生领到美术课堂来,怎么领?可以用各种方式去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用传授的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活跃一些的方式,等等很多方式,领的过程其实就是传授美术基本技能的过程,比如前面讲到折纸这样的课堂,要领着学生们学会折纸最基本的折法,需要传授一些基本折纸技能,正着怎么折,反着怎么折,对角怎么折,等等。

  很多课程都涉及到领为主的课程,比如国画学习、手绘线条学习,还有有关色彩知识的课堂,所以领的过程很关键,不是说对于每个学生领进来就能学会了,有些基本技能掌握还是有难度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个难度分解开,不同年龄段掌握接触哪个程度的学习,教师就要领到一定的程度,比如低年级学生学习毛笔画,调墨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度,就先领学生不许调墨绘画,先熟悉毛笔,蘸上墨在纸上涂涂画画,熟悉工具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段需要教师领的过程,领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气氛,选择鲜艳的色彩涂上去,学生兴趣就更大了,这样的课堂,在教师领的过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难度不大,但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同时增加了课堂气氛,学生越画兴趣越高,所以课堂上教师领的过程非常重要,要用基本技能领,激发兴趣,再让兴趣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学习思路。

  (2)“悟”的课堂

  悟的课堂,或者是以悟为主的课堂,也就是领的课堂的延伸,也是实践的课堂,这个课堂要和实践生活、学生身边的大自然相联系的课堂,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较强的课堂,悟的课堂才得以发挥,让学生学到基本技能后有所延伸,有所感悟,有所灵感,比如七年级贺卡设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基础知识的延伸,有了折纸折叠造型的基础,有了色彩图案的基础,还有生活中亲情朋友的那份真挚情感获得灵感,这个贺卡设计才能顺利的设计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3)“欣赏”的课堂

  欣赏的课堂,这是拓展学生美术知识面、开阔视野的课堂,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课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对学生自己本身掌握的知识给予了补充和调整的课堂,是自己学得到知识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课堂,比如《向日葵》这一课,以欣赏为主的课堂,这一节课欣赏对色彩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以前的色彩基础之上得到巩固和补充,对色彩的感觉和感悟也会在以后的实践练习中运用进去。

  (4)“创作”的课堂

  美术课堂如果真正做到了领、悟、欣赏,那么创作能力的培养,只需老师们轻轻地去推动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完成,较难的创意教师可以辅助完成,学生的学习美术的信心会越来越强。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感悟,用所学知识得以表现发挥。

  二、让孩子接近生活,接近大自然,培养创造能力。

  感受自然,自然界才是学习美术真正的老师,讲到远古人的艺术时,让同学们自己想象,那时远古人是没有老师的,远古人的盾牌、陶器上的花纹、图案产生是来源于大自然界中,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艺术灵感,是当时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创造了火,创造了生活用品,创造了陶器,创造了弓和箭,所以,艺术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让大自然拓宽孩子的视野,拓宽孩子的想象力。

  三、美术教育是普及性教育,并不是针对个别特长生的,既然是普及性的教育,我相信,就应该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喜欢美术,爱好美术,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让美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大众文化,普及在生活当中,说话之间提笔就可以表现出来,很轻松,很自然的表现。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美术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是机械的完成绘画创作,而使其成为以内心体验为基础的自我个性表现和创造性表现活动,让孩子寻找原本属于他们的充满快乐和欣喜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亲近自然,恢复已变得迟钝的感觉和知觉,美术教育就应该把每个学生的眼睛和耳朵的潜在能力唤醒、点燃、开发、发展。

  迟文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