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蜕变,之江上演“加速度”

  • 来源:楼市
  • 关键字:之江
  • 发布时间:2014-09-02 16:25

  之江大桥免费通行、紫之隧道贯通在即、地铁6号线规划推进……

  无论是之江大桥的免费通车、紫之隧道的逐步成型,还是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其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上的改变,更担纲着一座城市蜕变的使命。如今,携政府大力推进“两岸三江工程”之天时,依托山水美景之地利,之江的城市品质、功能和价值,宜居优势,彰显得更为淋漓尽致。而交通的便捷,更为这种持续的势头提供了全新的动力。

  杭州人对于之江的传统记忆,实际上有一个由“远”到“近”的过程。

  如果将时间回放数年,在老杭州口语化表达中,之江作为一种存在:是地处城郊、通行不便、路况堪忧。一句话就是一个“远”字了得——这个显山水之灵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尽管被许多人所向往,然而因为交通的软肋,其整体区域价值和定位上的认知,却停留在相对滞后的水平上。

  之江的价值何在?答案的背后是长达数年的误读。

  长期以来“,休闲旅游区”的单一功能定位、交通不便的软肋、大型商业配套的短板,曾让开发商深入争论并长期苦恼。而在传统的市民印象里,之江作为距离老城区最远的区块之一,也长期在购房者的视线之外,一度遭遇冷落,沉寂一时。

  如今,随着之江大桥的通车,紫之隧道的建设,以及城市配套的升级和进化,长期被诟病的交通软肋,也开始得到改善。城市的规划决策开始重绘之江新城的同时,也不断推翻其原有的区域定义,从今天之江的现状看“,度假区”的定义已显片面。在多年的定位摇摆之后,更在市场能量蓄积数载之后,之江新城的崛起之势,已然清晰可辨。

  而梳理之江进化进程,交通无疑成为关键词,相对于以往人们对之江“路漫漫其修远”的传统印象,之江大桥、紫之隧道等交通升级所带来的城市新格局,更像是一种迟到的领悟——在打破之江“旅游度假区”传统价值定位之后,之江已经越来越可以让人们留下来、住下了,享受起来。之江大桥免费通行,交通迎来质变期之江大桥的通车,承接了一个跨江新时代的梦想与期盼。

  如今,正在觉醒的之江,已越来越体会到大桥通车后带来的巨大价值——事实上,被大桥改写的不仅是交通,之江的文化、生活方式、楼市版图,也在桥的起落中被改变。

  “以前的之江路,是进城区的一个瓶颈,交通十分拥堵。”之江大桥建设部常务指挥李国清曾表示,“以往很多人诟病之江板块的交通,就是因为每次来旅游就堵得难受。自从之江大桥通车后,从之江到滨江直接走之江大桥就行了,不必再从之江路绕过去,而对于居住在之江,工作在主城区的人群,这也是又一条进城的通道。”

  在道路交通网络方面,作为杭新景高速公路的延伸段,之江大桥的通车,除了可以缓解目前几座跨江大桥的交通流量之外,其分别与320国道、之浦路、滨江火炬大道相连,跨过钱塘江后与彩虹大道相接,无论与滨江或者萧山的交通都更为便利。

  其实,交通的便捷仅仅是之江大桥价值点的一部分。跨入2014年的之江,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资源优化,无不渗透着交通完善所带来的影响。

  跨江而起的之江大桥,不仅大幅度缩短了从之江到滨江和主城的时空距离,同时也令之江在杭州的战略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之江新城注入磅礴大气的神韵。而近日媒体报道,之江大桥有可能在8月25日实现免费通行,消息一旦落实,无疑也将让转塘地区的交通优势彰显得更为淋漓尽致——尽管之江大桥早已实现通车,但因为过桥费,很多车主宁可走拥堵的之江路,而这一尴尬的状况在本月底就有望被打破,让之江的交通迎来质变期。

  “交通建设是社会经济的维系,交通设施完善,社会沟通便利,经济才能发展。”杭州城投集团某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之江,甚至整个杭州,之江大桥的通车,或可看成是一次对经济版图的重新划分。”

  此外,交通问题也是困扰着昔日之江楼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优秀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来都是之江区域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然而,由于路况不畅,之江在杭州楼市长期不太受滨江等区域的购房者待见。事实上,这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极具先天优势的新城,在后天造诣上存在的某些不足。

  而随着之江大桥的通车,慢热的之江楼市也逐渐驶上快车道,其不仅将之江和滨江两座新城紧密连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拉近了市中心与这两个板块的距离,让更多置业者开始将目光瞄准之江,进一步勾勒出之江的发展机会。记者体验后发现,从转塘上桥后,一路直行至新浦路下到滨江,整个过程耗时仅10分钟左右。而在以往,走钱江一桥、之江路,即使不堵车,也需20分钟的路程。与此同时,和发展机遇相呼应的是,未来之江的楼市需求力同样旺盛。虽然此前因为交通掣肘,之江没有在房地产方面显山露水,“如今相对于滨江的房价,将会有更多刚需转移到之江买房。”不少开发商表示。

  “滨江是高新企业聚集地,之江是风景旅游区,产业上相得益彰,但原来在主城区和滨江工作的人群,一般不会在之江买房,因为交通不太方便。之江大桥通车后,由于之江板块整体价格低于滨江,在滨江工作的刚需人群,很多会选择在之江置业,市区内的购房者到这里来也更加方便。这些都对之江今后的土地,物业升值,有很大的帮助。”

  而除了之江大桥竣工通车之外,近年来,之江政府完成了之浦路、科海路、留泗路之江段综合整治、之江路“四改六”等工程,累计建成道路52条78.2公里,度假区核心区和转塘区块路网建设已基本完成。之江地区的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其所带来的人气届时也将进一步释放,进而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

  跨越阈限,紫之隧道上演“之江加速度”

  事实上,之江大桥免费通车,仅仅是目前之江交通提升的一部分,尚未曲尽未来之江交通变化之势。

  全长约14公里,作为杭州最长的隧道和目前杭州市在建的最大市政交通项目之一的紫之隧道,也将让之江的交通路网再次升级换代。早在2010年,紫之隧道工程就进入规划阶段,历时四年,记者从紫之隧道建设方杭州城投集团了解到,“紫之隧道隧洞施工全段铺开,总长14.4公里,其中,隧道长13.9公里,预计明年年底达到通车条件。”

  届时,车主可以从城西一路开到之江。

  “紫之隧道的建设对加强主城区西北部地区与西南部的地区的交通联系,改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区域的交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据杭州市规划处工程师介绍,整条紫之隧道工程是按照城市一级主干道标准设计的,隧道南起之浦路,下穿天目山路,进入西湖山体老和山,最后进入之江板块。

  记者了解到,私家车现在从之江、滨江到三墩、城西、西溪一带,通常会选择两条路:走梅灵路过九里松隧道和灵溪隧道,或者走虎跑路转满觉陇路后连穿九曜山—五老峰—吉庆山—九里松—灵溪隧道。然而,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条,最终车流都会汇聚在双向都只有单车道的、交通几乎饱和的灵溪隧道里,全天严重拥堵时段长达三小时。

  “今后,这样的困扰将不复存在,别的不说,紫之隧道最大的优势就在‘快’——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没有红绿灯,从城西西溪一带到之江,全线只要15分钟车程。”对于目前交通状况,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曾建告诉记者。

  从路线走向图上可以看到,紫之隧道在穿行于西湖群山中,大多是埋在山体里的隧道,偶尔会在山谷间冒出头来,就变成了山谷间的桥梁。事实上,紫之隧道最初的设计是直行的,也更短,只有9.5公里。可这条路全线都埋在山体里,没有通风的地方,那就需要沿路设置三四十米高的通风竖井,这对沿途的龙井村等地的景观来说,会有影响。

  “本着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最终确定了这条西湖外围的设计路线13.9公里,虽然更远了一些,但也只要多开上四五分钟就可以了。”紫之隧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不但隧道里的通风好多了,也可以缓解长隧道通行的疲劳感,而这也与之江休闲的板块气质相契合。

  此外,纵观整个之江,未来还将有地铁6号线穿行而过,其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如果说几年前,之江还在被交通的瓶颈制约,如今立体式交通的构造,已成为了之江的发展密码之一。而在打破之江“交通不便”的传统认知之后,之江楼盘性价比随之提高,杭州人的置业习惯也将变化。

  不难预见,一个飞速发展中的之江新城,足以与滨江,甚至主城区“平等对话”的时代正在到来。

  区域聚变,新城配套陆续上马

  跨入2014年的之江,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惊喜。

  这不光只是之江大桥免费通车、紫之隧道逐步成型、多条道路改善等交通路网升级所带来的吸引力,还有青少年宫、体育馆,凤凰公园等公共配套的陆续推进,西湖茶博城、合诚商务大厦等商业配套的开工建设,象山中环国际大厦等城市综合体的闪亮登场。而近期,之江政府提出规划,预计未来之江将新增2所中学、5所小学,教育配套新升级,更是为新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实上,之江大手笔的规划还有很多,包括“三江两岸”整治、“五水共治”专项行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据杭州之江度假区管委会透露“,三江两岸”展示馆和之江船工业遗址公园,预计在今年10月份竣工并对外开放。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心城区一些污染较强的传统企业将在几年内逐渐外迁,以实现之江城市环境的升级。

  此外,在以基础配套、环境优化、产业跟进、特色培育和文化挖掘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今年,之江成功创建外桐坞“文创艺术风情小镇”和东江嘴“渔乡特色风情小镇”,完成大清、上城埭、双灵3个特色旅游村,基本建成浦塘村、杭江村、灵山村3个精品村。

  以此为启幕,则是“生态之江”的逐渐清晰。这些要素,和交通路网与城市配套一起,将之江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让之江有了更宜居的环境。

  事实上,回顾过去数年,钱江两岸的发展格局并不平衡,在天平的两端,之江与滨江甚至成为一种差距的极致体现:当对岸的滨江已经云集了大量的一线开发商,之江的开发热潮却姗姗来迟。

  如今,不仅交通路网的升级拉开城市加速腾飞的帷幕,一直以来困扰之江的另一大难题,城市配套的缺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聚集了凤凰创意园、象山国际广场、之江昊元时代中心,转塘大型购物中心的之江,再度迎来了城市大换芯的机遇。

  从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品牌房企的入驻,凤凰大厦、合诚商务大厦等商业地产项目的相继开建,日趋完善的生活配套将大幅度地提升之江的城市品质。

  “我认为近年来之江最大的变化在于,之前在推广板块价值时都是给客户不确定的信息,如教育资源、商业配套等,客户都将信将疑,而现在,许多配套都真正落地,之江大桥免费通车等利好消息,对于客户来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正如钱塘·梧桐燕庐的陈蓉所表示,随着之江板块城市配套的陆续上马,之江的宜居优势,将彰显得更为淋漓尽致。

  体现在楼市上,则是近年来之江区域品质楼盘的不断涌现。以融科、天阳、绿城等实力巨头为代表,融科·瑷骊山、天阳·云筑、绿城·云栖玫瑰园等项目齐聚之江,也无疑不证明巨头们对之江前景的一致看好。

  如今,依托于西湖、滨江、富阳板块组成的“金三角”核心区域,把握“两岸三江工程”大力推进的时代脉搏,之江新城开始融入多方的力量,各种配套设施正在完成从布局到全面呈现的最后冲刺。而随着之江板块的崛起,杭州楼市未来价值预期和购房心理预期,都将持续锁定之江。

  本刊记者 沈理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