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国争光到体育治国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亚运会,体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11 13:44
又到亚运时间,又到为国争光时间。
体育为国争光,振兴中华,赞同。体育是个好东西,从来没听人说体育害人,体育误国,体育是红颜祸水,体育能亡党亡国,总而言之,无论是真小人,还是伪君子,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大夫,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匹夫,谁不赞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但是,在当代社会,体育不仅仅是为国争光,还更应当纳入治国方略。在政治经济文化之外,体育治国,也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最近闹得轰轰烈烈的事情是,深圳莲花山球场的关闭,于是300多支草根队伍一下子便失去了根据地。如果不从战略意义上将体育纳入国之根本,如何抵挡得住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自从2008北京奥运之后,关于举国体制和体育价值的反思就一直不间断,但体育界只充满响亮的口号,然而落到实处,却是无从下手。
上一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作为东道主,我们又一次进入了这样的程序,我们花了很多钱,把亚洲的运动员们都请过来,然后一遍一遍地让他们看我们升国旗,这次轮到韩国仁川办了,他们还是要看我们升国旗的,这次大概国旗少了几面,牌子少了几块,然而亚洲老大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一个体制存在了几十年,即使仅仅依照自身的强大惯性,让他完全停止下来都需要极长时间,何况这个机器暂时也没有停下来的打算———亚运会,小儿科而已,到了奥运会那些天,那才是大考验,1988年,中国女排被前苏联女排剃了光头,不是还有人气极之下放起了鞭炮吗?
那么,举国的归举国,市场的还是归市场?有人愿意争金夺银,有人愿意披红挂彩,但只怕更多人愿意周末去看一场精彩的吸引人的赛事,闲暇时刻能方便地找到运动的地方,深圳特区的朋友说,以前买奶粉要到河对岸的香港,买酱油发觉也是河对岸更便宜,现在发展到踢球都要到香港去了,因为那里有很多便宜的球场等着他们。
一双不会闲着的脚,总是自己会投票。
其实,对于市场,无论是一般的体育,还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足球,要保证两点,一是有强大吸金能力的职业联赛,二是有与之匹配的相应基础。我们是否有这样的联赛?也许是有的,譬如说中超联赛,譬如说CBA联赛,但遗憾的是,我们奇异地发现,越来越少踢球的人,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千万富翁,越来越少的踢球场地,把越来越多的球迷培养成了动口不动手的球评家。
各级政府要解决财政问题、民生问题,事情多得很。不过,话说回来,若是地方政府真的也有一点点体育治国的现代意识,真的能摒弃昔日仅仅把体育当做面子工程,仅仅把体育当作强心利器的做法,真的意识到有时候多修几个球场,其长远收益比多建几座大厦更好,善莫大焉。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希望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