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与臭虫的战斗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臭虫,战斗,辣椒籽
  • 发布时间:2014-10-20 08:53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夏三虫》,指出夏天到了,会有跳蚤、蚊子、苍蝇三虫出来作恶,危害人类,其中最“可爱”的是跳蚤,最可恶的是蚊子。他其实是借虫作喻,批判类似三虫的某些人。

  依我的经验,蚊子固然可恶,但臭虫的可恶尤甚!臭虫,属于半翅目臭虫科,是一种吸血的小昆虫,身体扁而宽,像黑的辣椒籽,吸饱血后,有小黑豆般大小。它喜洞、喜缝、喜暗、喜凉,耐饥能力和繁殖力极强,因此,很难消灭干净。它白天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一到晚上,它们就猖狂异常,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咬得你浑身起一个个疙瘩,痒得难受,无法安睡。睁开眼看时,却又不见它们的踪影。偶尔发现一两只抱着血红色的肚子拼命跑开的臭虫,恨恨地拍死,又弄得满手血迹,一屋臭气。

  20世纪60年代,我在华东师大读书,夏天几乎都是在与臭虫的斗争中度过的。华东师大是上海市的卫生模范单位,对消灭包括臭虫在内的“四害”一直非常重视,不仅让学校卫生室的老师给我们普及除“四害”的常识,而且经常搞大扫除并开展评比,其中总少不了消灭臭虫这项指标。

  记得1960年夏的某天,学校布置说将有上海市教育卫生局一个100多人的检查团来检查,他们带有仪器,如果发现一只臭虫就是二类寝室,发现三只以上就是三类寝室。

  我们一听非常着急,深怕寝室被查出臭虫,于是全体动员,根据臭虫怕光、怕热、怕风、怕晒的特点,把床上的东西全部搬到太阳底下去晒,从天花板、墙壁到铁床每一小块铁片,我们都进行擦拭。为避免有臭虫漏网,我们还把每一件东西都在外面反复抖过才拿进来。总而言之,一个死角都不放过。

  那次检查虽然过关,但是臭虫并没有完全消灭。过不了多久,它们又卷土重来。

  有鉴于此,学校连续几年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对臭虫实行围剿,除了阳光曝晒,更加上“火攻”和“水攻”。大家往往利用星期天,先把书桌、铺盖等全部搬到走廊,再把铁床从窗户中吊出去,架在熊熊大火上烧,然后再用开水烫洗。

  与此同时,我们还粉刷了寝室的墙壁,填补了天花板上的裂缝。我们以为,这样一来,一定会把臭虫“烧”灭了。但是,隔不多久,臭虫又出现了。

  “火攻”“水攻”不行,后来,学校又花大本钱,对臭虫展开了“药攻”,用“六六六”粉调成糊状涂抹床铺和门窗、墙壁的缝隙。即使是这样,可恶的臭虫仍然没有绝迹。

  在我毕业那年,改为喷一种药水,喷后寝室密封三小时。据说药水很贵,一间寝室约花三元。喷后,当时效果确实很好。不过,因我不久毕业离校,以后是否太平,就不知道了。

  可恨的是,我从华东师大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又遇到了臭虫这个宿敌。头一天晚上,就给臭虫咬醒了。没有办法,先是睡到地板上,但臭虫还是跟踪而至,最后只好躲到书桌上去睡。后来,借鉴了师大药杀的办法,才得到了解脱。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几十年过去了,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下,我再没有碰到过臭虫,好像臭虫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应该是一种进步吧!

  (责任编辑:叶筱)

  王祖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