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地方在哪儿?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泥石流,实验
  • 发布时间:2014-10-21 15:34

  说到自然灾害,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可怕的场景,比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雪灾和洪水等等。这些自然灾害都是由地球地质运动或者气象因素引起的,它们的爆发对于人类社会和当地自然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破坏。今天,我们要模拟一个容易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实验——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它是一种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儿的特殊“洪流”。其主要特点是发生突然、流速极快、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半干旱的山区和高原冰川区泥石流发生频繁,因为那里地势险峻,泥沙石块儿较多,植被较少。

  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市海淀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的李美霆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个模拟泥石流灾害发生过程的实验,这次模拟的场景发生于半干旱山区。

  实验道具:容器(可选用体量较大容器)、沙土、泥土、简易房屋模型、大饮料瓶、钉子、锤子、花铲、圆珠笔。

  实验步骤:

  步骤1:制作山体模型

  首先我们将准备好的容器(鱼缸)放置于一个相对平整的地方,在容器下层盛入泥土,并用花铲将容器内的泥土堆成一个斜坡,做出一条山谷的形状。然后,在已堆好的泥土上面均匀地撒上干沙土,这样,一个半干旱山区的自然环境就形成了。

  步骤2:制作山区村镇模拟环境

  接着,我们用乐高玩具拼制三个小房子的模型,将模型分别放置在山脊、山谷和平原位置。然后,用圆珠笔在半山腰的位置划出几条“道路”。最后,将三处房屋分别标记为A、B、C三个点,这样一个山区村镇模型就形成了。

  步骤3:制作人工降雨工具

  在半干旱山区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就是下暴雨,我们需要做一个“人工降雨”的工具。首先,我们把一个大可乐瓶的瓶盖用钉子钻几个洞,必要的话可以用锤子把洞钻得更大一些,这样在喷水时更像暴雨。将制成的人工降雨器里灌满水,这样就可以降雨了。

  步骤4:模拟灾害过程

  实验所需的模型和条件都具备后,我们用灌满水的可乐瓶快速地向容器洒水,形成连续的暴雨。如果一瓶水达不到暴雨的效果,可以继续增加水量,直至形成泥石流现象。

  步骤5:记录实验结果

  将经过“暴雨”后房屋模型的破损情况和分布的位置分别标记,并记录在纸上。

  实验结果:

  在经过“暴雨”袭击之后,A、B、C三处房屋均有损坏,A处房屋最先由山顶冲落至半山腰且完全倾覆;B处房屋轻微位移,但是并未倾塌;C处房屋最后受到了损坏,不仅发生了位移,还浸泡在水中,受损程度也相对较大。

  实验可证,泥石流是一种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了解其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损毁程度,有助于人们在危急情况下逃生。如沿山谷步行遭遇大雨,听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警报声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向山谷旁侧的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如在屋内遭遇泥石流,要设法从屋内跑到较高的开阔地带,防止被埋压。

  文/夏允珊 责任编辑/何庆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