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渡,大园寻趣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泊渡,景观设计,园林
  • 发布时间:2014-11-08 08:35

  【楔子】

  少时的趣,

  是追逐嬉戏捉迷藏,

  是采花弄蝶捉蛐蛐。

  趣,

  化身为与万千人世美好的相谐与共。

  随着成长,

  所趣之事已迁,

  然寻趣之心不改。

  大园何处寻趣?

  只要有意,划园为藏心之处。

  趣意横生!

  【礼仪·三进】

  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品位。真正懂礼仪讲礼仪的人,绝不会只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细节,早已在他们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皇室向来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满足了尊贵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泊渡将中国皇宫礼序空间引入海边大宅,独创三进式,层层递进的府邸序列,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庭院设计当中,体现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九曲·回廊】

  对影三人,五分月色,七顷流华,且看九曲回廊。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九是阳数中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曲桥常被取名“九曲”,也是取其吉祥如意之意。

  泊渡的九曲回廊三步一折,五步一曲,斗折蛇行,移步异景,饶有情趣。民间更是流传着“儿童走九曲,幸运九九九;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曲径·通幽】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曲径通幽”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都说“大隐隐于市”,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古往今来多少通达之人,他们或面对明君,或侍奉庸主,人生弯弯曲曲犹如那望不到尽头的小路,垂钓于濮水者如庄子,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宁可放弃那看似华丽其实污浊的官场生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弯曲小路的那端,是只属于庄子的逍遥美景。“登东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只属于陶渊明的桃源传说。那弯曲的小路引领着文人墨客到达他们一直崇尚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强调赏景路线曲折,变化万端,反对一览无余,一进来园中所有景色息入目中,更有何趣?每一条弯曲的小路都可带你进入泊渡的情境大园,柔性的路网风格,以曲径通幽的林园小道,构建五重复式园林空间,避开世俗的烦扰,从喧嚣尘世中得以洗心涤虑,表达居者的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闲适生活情趣和心境。“幽”在这曲径之中,“美”在这回转之间。

  【移步·换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别有洞天。

  移步换景是古典园林造林艺术的重要手法和特点,例如苏州园林围绕同一主题,强调平立面的变化,弱化对立体空间尺度的感知,通过不同的景致强调独特化的风格,如卷轴画,如被裁减的篇章段落,风景很有节制地一篇篇流淌出来,徐徐而行。

  泊渡将欧陆园林风格与自然台地结合,以前庭后院的格局多角度展示园区景观,融合地块所具有的高低层次落差,在尊贵、自然、优雅、含蓄、高端的欧陆风情园林景观的基础上打造出四维空间的立体层次大赏。仅有的5000平米建筑投影面积周围,是32000平米绿地与人行花径,其中包含10000平米中央水景花园与6个主题园林景观组团。

  六大景观区包括:四季泉(主入口区)、公园大道(主入口对景区)、玫瑰瓦伦丁(示范区景观区)、戴安娜王妃草坪区(老年活动养生区)、彼得·潘乐园(儿童游乐健身区)。在移步换景的基础上,更满足全家庭、全人生对高品质乃至高品位生活的需求。

  泊渡的景观设计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季季不同的景观空间,泊渡的景观设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超越了苏州园林,令生活趣味博采众长,空间亮点中西合璧,让人回味无穷。

  【小桥·流水】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小桥流水碧潺潺,柳依依,桃花落下,清似西湖,弯弯的小桥轻轻踏上的那一声吱呀,棕色的桥木留下静好岁月的印记,翠翠的青草意味着生命的流动。泊渡的小桥流水并非马致远笔下那断肠的秋思,而是在夕阳映衬下的安静和温暖,任由来去的微风,悠悠荡荡,任那花瓣飞落发丝,飘在双肩,触上脸颊的恬静。

  撰文/冰子 摄影/永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