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之花傲然绽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如今,各种针对该课题的研究屡见不鲜,在百度上搜索“班级文化建设”,可找到相关网页几百万个,足见其火热程度。

  然而,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案例中却存在诸多误区,如重形式轻内容、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千“班”一面、缺乏个性等。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每个班主任都应深思的问题。

  一、存在的误区

  1.重物质文化建设

  有的班主任认为,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办几期学习园地、摆一些鲜花盆景等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其实,班级文化是一个有着完整结构的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途径,精神文化是目的,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诚然,良好的环境能让学生受到熏陶,但过多的信息也会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分散其注意力,减弱学习积极性。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任何形式的环境都要服从并服务于这一中心,不能背离。

  2.一手包办,学生无自主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班主任成为班级的绝对权威,是班级文化的引导者和具体实施者,他们事无巨细,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到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无不包办代替。殊不知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组织,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班主任考虑得还要周到。让学生自己做主,更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3.主题模糊,缺乏个性

  部分班级在文化建设中因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室的布置随心所欲,“今日一贴,明日一挂”,让人眼花缭乱。

  另外,随着各校之间文化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多,其他学校的班级在文化建设中采用的方法、措施,部分班主任往往不加取舍,生搬硬套,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符号化、概念化、模式化。

  4.随意性强,缺乏常态化管理

  有的班主任受一时启发触动,大搞班级文化建设,然而由于效果不如预期,最终沦为“三周热度”,虎头蛇尾。

  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千差万别,班主任既要张扬他们的个性,又要将其统一到整个班级文化体系中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二、提出的建议

  1.转变传统观念

  理论指导行动,观念改变一切。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它是形成奋发、团结的班级氛围的最佳途径。通过转变观念,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建立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2.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

  “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同样,每个班级也有其独特个性,需因“班”而教,不能千篇一律。首先,要了解“班情”。文科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强,理科班学生思维逻辑性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班主任应充分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目标。在绩优班强调戒骄戒躁,在提高班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在体育特长班强调“文明其精神”,在文艺班则注重“专业+特长”共同发展等。

  再次,营造富有个性化的班级物质文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名人名言或自编自创班级口号、张贴“我的愿望”卡片墙等。

  接着,采用具有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结合班情和工作经验及工作风格,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最后,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通过竞选班干部、“我的理想我做主”等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班级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爱心捐款、帮助班级贫困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

  3.做好学生的指路人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班主任不仅辛苦劳累,往往还事倍功半,而且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班主任应适时参与班级管理,因势利导地做学生的指路人,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听之任之,把握好“度”。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只需负责引导学生关注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确保活动的安全顺利,至于活动的具体实施则交由学生自主完成。

  4.树立信心,常抓不懈

  班主任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要相信自己。一个大包大揽的班主任实际上是缺乏自信的,他们不相信能“放而不管”,不相信自己能运筹帷幄。班主任有了信心,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坚持不懈。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内在品格,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等。作为班主任,应不遗余力地创建具有个性的班级文化,以促使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吴济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