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
杰夫·霍金斯是掌上型电脑Palm Pilot、智能电话Treo以及许多手持装置的发明人,已经改变了我们与计算机的关系,现在,他又将这部揭示人类智能真相的作品带给我们。
在书中,作者首先批判了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并且断定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造出能与人脑相媲美的智能机器。因为想要真正了解智能是什么,只有去研究人脑的智能,才能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这样的智能机器将不再仅仅是对人类大脑的简单模仿,它们的智能在许多方面会远远超过人脑,而不能单纯依靠程序和数学。
过去我们往往以为,智能是一种行动的能力,智能最终都需要用行动来体现。然而,如果我们只是静静的躺在黑暗中,难道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智能吗?
作者认为,从人工智能到神经网络,早先复制人类智能的努力无一成功,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人们并未真正了解智能的内涵和人类大脑。所谓智能,就是人脑比较过去、预测未来的能力。大脑不是计算机,不会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根据输入产生输出。大脑是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它储存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世界真实结构的经验,能够记忆事件的前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并依据记忆做出预测。形成智能、感觉、创造力以及知觉等基础的,就是大脑的记忆-预测系统……
那么在大脑的记忆-预测系统中,创造力是什么?作者认为其实所谓创造力,仍然是构建在记忆-预测的模型基础上,也就是说它不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预测而已,我们从过去的事物中提取模式,应用在新的事物上,以期能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该书,我们不仅能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而且,更能预见到智能机器光明的未来。
作者:杰夫·霍金斯/桑德拉·希拉克斯莉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译者:贺俊杰/李若子/杨倩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大部分顶尖商学院的课程设计都是用来培训高层经理人的,但是对身负承上启下职责、成为组织的中流砥柱的中层经理人而言,却很少能看到经典著作。
事实上,中层经理人是公司的骨干,但相较于一线主管或是位高权重的高层领导者,其贡献也最容易被忽视。也因为这项工作特性,经理人必须有同时处理数项管理活动的能耐。另外,他还得知道如何把精力放在最能促进整个组织产出的活动上。
本书一开篇,作者就以一个早餐店为例,深入浅出地总结了他20多年管理生涯中总结出的管理智慧——“产出导向管理”理念,由此提纲挈领地展开了全书的脉络。
接下来分门别类地谈到了作为企业团队的教练,如何提高部属的工作成效;如何运用管理杠杆率,激发员工的拼搏意识,提高团队的产能;如何开会”、如何决策、如何集权分权,如何激励部属参加比赛、如何绩效评估、如何给员工进行培训……
作者认为,“活动”只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产出才是我们的成就。他进一步指出:经理人的产出等于自己所管辖部门的产出加上所影响部门的产出之和。
那么,如何成为高效的经理人?作者认为必须把精力放在最能够促进组织产出的活动上。首先就应当了解哪些活动会有最高的杠杆率。
管理杠杆率,是格鲁夫在本书中提出来的重要观点。在同样的投入下,杠杆率高的人就比杠杆率低的人,有更多的产出。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工作简化就能够提高杠杆率,从而提高经理人的产出。
本书带给中层经理人无穷的实例教案,是一本处处闪烁着格鲁夫实战管理智慧与洞见的实战手册。
用格鲁夫自己的话来说:“本书是我在管理工作上20年的心血结晶,通过这些年的工作与总结,我学会了更有效率地处理事情。”
作者:(美)安迪·格鲁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巫宗融
微管理:给你一个技术团队,你该怎么管
过去大多数企业以为与软件、IT、计算机人八辈子也沾不上边,如今却成为任何行业都不可或缺的“基本配置”。如何与这些新经济形态下的技术团队打交道,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下跨越网络的鸿沟,正是本书为我们做出的回答。
作者杨立东是团队管理领域的实践者,各种管理实践的先行者,具有丰富的技术团队管理经验。他从基层程序员逐步做起的,做到项目经理、配置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和CTO,现在创建了虎妈网——一个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新媒体平台。
本书讲解了不同类型的IT技术团队如何进行管理,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蛮荒时代”,主要是普及一些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基本知识。第二篇为“农耕时代”,讲的是创业公司如何管人、如何使用过程及如何选择技术与工具。第三篇为“工业时代”,讲的是和管理要效率的专业化开发团队如何管理。第四篇为“联网时代”,讲的是轻管理、重结果的互联网开发团队如何管理。作者从“微管理”入手,以大量的“微科普”和“微案例”描述具体项目运作层面的管理实践,同时也不乏对战略、组织文化等方面的高层次思考,带给读者的是最简洁、最质朴的实践和行动方法。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孙陶然是这么评价此书的:“管理自古以来就是做事的一大难题,超过两个人即需要管理,有效的管理事半功倍无效的管理南辕北辙。技术人员的管理尤其难,因为技术的专业性,找一个既懂业务又有经营思维的人很难,找一个既懂技术又有经营思维还懂管理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怎么办?技术管理者唯有去学习管理技能,而管理确是可以学习的。本书的作者应该就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人才,难得的是他还愿意思考,把他体会到的东西归纳总结提炼,形成此书,实属善举。相信此书会让读者有所启迪。”
作者:杨立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