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奎:上电影的“剃头匠”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剃头匠,电影,大杂院
  • 发布时间:2014-12-09 09:38

  在北京的胡同里,一位耄耋老人走街串巷,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的老主顾们理发,一做便是80年。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参赛影片《剃头匠》引起轰动,获得了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最为特别的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正是由当时北京最老的剃头匠的原形靖奎老人本人出演。导演哈斯朝鲁(蒙古族)说:“这是全世界最年长的非职业演员担纲的一部电影。”

  做人就要干净体面

  电影《剃头匠》讲述的是在北京胡同里,一位老剃头匠敬大爷的故事。这也是靖奎老人平淡生活的真实写照。

  靖奎当时已近百岁,有80多年的剃头经历,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底层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上门给老主顾们剃头,与他们聊天,每次只收取5块钱,别人即使多给也不会接受。

  靖奎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离开的时候,能够干净、体面地告别这个世界。他希望每个人干干净净生活,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地离去。

  靖奎老人经常骑着三轮车,到老主顾家给他们剃头。给人剃头时,老人将顾客的脸上涂满肥皂,一只手一刀一刀地伴着刺刺啦啦的声音,将顾客脸上的胡须剃掉。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剃完头的靖奎老人抬起脸,他的脸就像一面镜子,容光焕发,此时,他会长出一口气,吐出京味十足的两个字:“舒服!”

  理发这一行干得最长的人

  2006年,一位叫白枫的酒吧老板发现了一个老人,老人住在北海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他银色头发,脚蹬三轮车,带着剃头的家什,每天穿梭在后海、鼓楼、地安门、德胜门一带,他就是当时的靖奎。于是,白枫跟随老人拍了50多个小时DV,记录老人的工作和生活。后来,他将这50多个小时的素材浓缩成一部50多分钟的纪录片,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

  靖奎老人从十几岁开始,在北京后海边上一家理发店学习理发。18岁出徒后,自己先后开了两家店,一家在地安门,一家在清华附近。地安门的是一座两层小楼,下面做店铺,上面住人,生意非常好,在老北京非常有名。那时,一些官员、名角都是他的老主顾,从傅作义、马占山到梅兰芳。这些名人都对靖奎老人的手艺青睐有加,但老人不势利,不论是官员、名人,还是穷朋友,顾客来了,他都一样沏茶倒水,一样热情招待。靖奎老人不仅理发的手艺好,还会按摩。那时,他身体很棒,白天在店里给顾客理一天发,晚上还要到咖啡馆或者澡堂子去为顾客按摩,虽然很辛苦,但收入颇丰。

  在这80年的理发生涯中,靖奎老人目睹了4个朝代的人来人往,官员、走卒、贫农、车夫;他剃刀下的发式,经历了清朝遗老遗少的大辫子、半截刷子、平头、背头、分头、光头,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头;他手中数过铜钱、银元、金圆券、关金券、人民币,不下十几种钞票。

  靖奎老人常骄傲地说:“我是理发界最老的人,也是活干得最久的人。”

  靖奎老人的女儿说:“老人上了电影后,很高兴。他没想到,晚年上了电视,还演了电影。这也是他剃头人生外的又一个意外收获吧!”

  2014年10月31日,百岁“剃头匠”靖奎安详去世,享年101岁。而他的剃刀,仍然躲在安静的角落,闪烁着微弱的亮光,跃跃欲试地照耀着每一张急匆匆的脸。

  文/阿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