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角偷沙者
- 来源:海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偷沙,佛得角,海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5 13:03
当今世界,高楼大厦、大型机场和不断扩张的城市对沙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曾经被认为总量丰富、取之不竭的沙子越来越紧缺,一些人以偷沙维生,不少国家的海滩上已经没有了沙子。
海水落潮,将它的宝藏敞露给世人。这时他们来了,约有上百人,最初只是山坡上的小黑点,很快就到达海滩,男人们手中拿着铁锹,女人们则提着桶子。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偷沙,佛得角的沙。
一个年轻男人跳进海中,游了几米,水没到他的胸部。他潜入水中,重回水面时,泥泞的战利品从他的铁锹上滴落。他将其倒入站在他旁边的一个女人的桶中,而她将桶举过头顶,它显然很重,她迟疑了一会儿,闭上了眼睛,浪头从后面劈头打来,她咬紧牙关趟水上岸。
这些偷沙者匆匆忙忙。退潮只有6小时,水位低时他们才能开采海沙。即使是这时,他们也冒着生命危险:波浪盖过他们的头,水流拉扯着他们的腿,他们中只有很少人会游泳,有些还是少年,有些已经超过50岁,还有大肚子的孕妇。他们每天都来,“除了周日,那时我们要去教堂。”
在像这样的海滩上,沙子早已不复存在。发现在陆地上已经一无所获之后,这里的人们开始涉险下海,一铁锹一铁锹地挖空他们的岛屿,一桶一桶地运走沙子。
消失的沙滩
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岛国佛得角面积很小,位于塞内加尔以西600公里处,由火山喷发形成。这是一个迷人的国度:深谷中生长着木瓜、芒果和菠萝,太阳全年照耀大地,品种稀有的乌龟在大西洋岸边埋藏着它们的蛋。佛得角是非洲最安全、最稳定的地区之一,如果佛得角人没有摧毁自己的海滩,这里会是游客的梦想目的地。
虽然在某些海滨地带仍能看到住着意大利、德国和葡萄牙等国游客的奢侈旅馆,但是佛得角的很多沙滩都已消失,一眼望去这些地方就像被鼹鼠打了一个个大地洞:因潮湿而发黑的沙子堆积,其间是各种石头和深深的窟窿,有的深达两米。
如今在佛得角岛屿上发生的,几乎在世界各地重复上演——肯尼亚、新西兰、牙买加、摩洛哥等国的沙滩均未能幸免。世间的富裕程度从未像如今这么高: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繁荣,这同时也意味着沙子的消耗量达到历史新高。它被用来生产电脑芯片、盘子和手机,最大的消耗是用作混凝土,出现在上海的摩天大楼、迪拜的人工岛和德国的高速公路中。
2012年,仅仅德国就需要2.35亿吨沙子和沙砾,95%都用于建筑工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世界每年的沙子消费量达到了4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用于混凝土。这些沙子可以造一堵围绕地球一圈的高27米、宽27米的墙。“沙子和石油一样是有限资源。”英国基尔大学地理学专家克劳斯·施瓦策尔说,“沙子的消耗速度远大于它的再生速度,如果我们不对此引起注意,它将会被耗尽。”
无沙的灾难
那之后将会发生什么,佛得角的人们已经看到了。
在偷沙者起源的小城黎贝拉·达·巴萨(Ribeira da Barca),当地官员杰罗尼莫·奥利弗拉站在海岸边,双手交叉于背后,试图解释为何会发展成这样。他6岁左右时还在沙滩上玩耍过,但是以前黑沙闪烁的地方,如今已被海水淹没。沙滩曾经如同天然堤坝一般保护着城市,它的急剧萎缩使得波浪越来越靠近房子的地基,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冲蚀现象愈演愈烈。奥利弗拉摇了摇头。他并不想为那些偷沙的人辩护,但是他也无法谴责他们。当地4000居民中只有不到20人有固定工作。有钱的人买沙,需要钱的人卖沙,如此而已。
汉诺威大学地理学专家哈拉尔德·迪尔说:“小城市国家正在将弱国的海滩挖掘殆尽。”2012年,全球见证组织(Global Witness)的卫星图像表明,50年内新加坡国土面积增加了22%,那些沙正是来自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邻国,部分是非法开采的。在这些国家接连出台了出口沙子的禁令后,新加坡的采沙船转而去往柬埔寨,不久金边方面也出台了沙子出口禁令。
佛得角也于2002年禁止了海滩采沙活动,军队开始在某些海岸巡逻,被抓到的偷沙者要坐牢,然而这些举措至今收效甚微。
克拉瑞斯·博尔格斯就曾因偷沙和其他5个女人一起被监禁过24小时。在她居住的村庄中,采沙是女人的工作,男人们则去捕鱼或是在酒吧喝掺水酒。克拉瑞斯是个单亲妈妈,有两个分别为18岁和11岁大的儿子,还有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需要养育。38岁的她多年来一直后背疼痛,弯腰拾沙和举起桶子对她而言越来越艰难。
尽管如此,她仍然每天早上和其他女人一起踩着多石的道路去海边采沙。克拉瑞斯说,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会损坏村庄。她们注意到饮用水越来越咸了,海水从地下渗入,导致芒果树和木瓜树枯死。“我们原本以为,沙是永远够用的。”她说。
沙漠地区也可能沙子紧缺
实际上,沙子是一种固体原料,如同天然气、煤、石油等其他原料一样,是不可再生的。河流在它们长长的入海旅途中冲洗、打磨和粉碎石块,从岩石到沙子的过程需要上千年。但是随着世界人口增加,亚非经济繁荣,沙子越来越频繁地在抵达入海口之前就被采尽了。
恒河在印度境内全长2300公里。它源自喜马拉雅山,在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途径加尔各答和坎普尔等快速发展、因此极度需求沙子的印度城市。“到达孟加拉国的,只有黏土和淤泥的混合物,”地理学专家迪尔说,“有些人甚至还捕捞石头。”很多地方都禁止从河流中采沙,沙子成为走私商品,印度报纸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报道“沙子黑手党”的犯罪活动。
沙子还有更细微的分类。微芯片、镜片和玻璃的生产商需要购买尽可能纯净的石英砂,建筑工业需要沙砾,也就是直径在2到63毫米之间的小粒,它们和水泥、水混合就能得到混凝土。虽然阿拉伯半岛的沙丘图片给人沙子总量富余的印象,但是沙漠中的沙子功用有限,其中含有太多的钙盐、黏土和氧化铁,并不适合用在混凝土和建筑中。当地泥灰岩遍布,从中只能烧制出很好的水泥。因此就算是沙漠地区也可能出现沙子紧缺的情况。
阿联酋希望继续保持强势发展,迪拜、卡塔尔和巴林建起世界上最高的塔楼和巨大的机场。迪拜用3.85亿吨沙子加固它的人工岛“棕榈岛”,一个世界地图形状的人工岛屿群“世界岛”也正在建设中。沙特阿拉伯供应给邻国的沙子量也在不断缩减,致使很多地方的建筑工地被迫停工。
前景堪忧
即使是像德国这样沙子总量充足的国家也需要进口沙子。虽然官方数据显示,德国沙子的蕴藏量足够使用几千年,但大量沙子都位于自然保护区、森林中或是靠近居民点,而没有人希望自家窗外就是采沙场。德国最北边的石荷州自身的储藏早已耗尽,多年来一直从丹麦和挪威进口沙子,以修复其海岸线。
位于汉堡东部的伯贝格沙丘是德国最后的移动沙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易北河边这样的沙丘挖掘殆尽来建造房屋。德国沿海的沙子也难逃厄运。航空母舰般庞大的挖沙船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来回航行,巨大的“象鼻子”吸起海底的沙。自然保护组织担心,这种开采会干扰海豚和海豹等海洋生物的生活,海底的生态系统将受到持久破坏。地理学专家克拉斯·施瓦策尔的研究小组曾潜入原民主德国时期的波罗的海采沙区海底,结果发现了很深的沟壑,显然这种情形已经保持了几十年。施瓦策尔解释道:“有些海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自身所受创伤。”
在佛得角首都普拉亚,克莱门提娜·富尔塔多靠在一张长凳上。她受过良好教育,曾在比利时和法国上大学,是这个国家的新生一代。“当我们试图控制开采时,已经太晚了,”她说,“我们已经挖走了太多沙。”她家乡的沙滩上随处可见满是垃圾的巨大水洼,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乌龟如今早已销声匿迹。“尤其疯狂的是,”富尔塔多说,“作为建筑材料,这些海沙的质量甚至都不是特别好。”
在使用海沙之前,必须仔细地将其中的盐分离出来,否则盐会吸水,腐蚀钢筋。不久前,在中国南海岸边的深圳市,15栋正在修建中的摩天大楼宣告停工,正是因为其开发商(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廉价的海沙作为建材,“海沙危楼”现象引起当地民众的普遍担忧。
目前已有专家开始研究沙子的替代品,例如将玻璃碾磨成沙子或是用其他材料建楼。佛得角的人们开始粉碎火山岩,但是这样获得的沙比偷沙者出售的沙价格更高。哈拉尔德·迪尔说:“开发商总是想以更低的价格购入沙子。”因此,只要有人供应廉价沙,沙子的黑市就永远不会停止。
实际上,汉堡的伯贝格沙丘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也只有一个:1927年,人们无法对这里沙子的出售价格达成一致。
[译自德国《明镜周刊》]
劳拉·霍夫林格尔/文
丁成/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