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第二年来参与这个比赛决赛的报道,相比于我,意美斯巴鲁中国的领队yoyo的经验要丰富得多,看着就快到十二点的时钟,我们就在场边的帐篷里聊了起来。对yoyo来说凌晨进行的颁奖典礼也是第一次,“今年可能是天气比较舒适,选手们的成绩都很好,他们都太能坚持了。”
角力
十三个小时之前,随着3号车最后一名中国选手的手掌离开赛车,中国队的最长时间定格在67小时52分钟,这也是中国队历年的最好成绩。虚弱的高立刚正在场边的医疗区休息,成为中国区冠军并没能让他紧绷三天的意识兴奋起来,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倦意,眼神甚至有些涣散,直到确认成绩的工作人员走过米说congratulations时,他才慢慢地牵动嘴角的肌肉,微笑示意了一下。
同时在休息区的还有中国队的第二名郭广海,与第一名的成绩只相差了一分钟,2014年他再次与冠军擦肩而过,却为中国队留下了将近68小时的耐力纪录。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这场耐力角逐的对手就从自己变成了剩下的队友,对比赛时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律往是第二名的成绩。对于错失的冠军,阿海并没有懊悔,与高立刚带有强迫性质的坚持不同,从赛场走出来的阿海虽然疲惫但意识依旧清醒,在最后时刻,阿海选择了主动放弃,对他来说,已经突破了自己的极限。一分钟后,高立刚同样完成了他的比赛,阿海则走过去,扶起大腿已经有些僵硬的冠军,伴随着持续而热烈的掌声,两人一起走出了赛场。
一场行为艺术
将手掌紧贴斯巴鲁上的比赛手印站于车旁,直到主动表示放弃或因犯规结束比赛,手掌大小的区域是参赛者的身体唯一可以接触汽车的面积,期问不眠不休,每隔6小时才可进行5分钟的短暂休整……有着这样残酷规则的比赛,今年已经是第十三届了。
绝大部分人一生中都罕有如此长的一段时间与一部车进行如此亲密的接触,机械的冰冷与人与环境的较量,使得比赛更像是一场持续4天的行为艺术表演,让我不禁想起那句对于时间相对性的经典比喻:“当你怀抱心爱的姑娘,一小时仿如十分钟短暂;如果你抱的是一块冰冷的铁块,十分钟将漫长如一小时。”抚摸一辆车,也许比抱着铁块好不了多少。
摸车耐力赛最初起源于美国,形制与现在的比赛并无很大区别,将这项极限赛事带来亚洲的人正是意美集训的掌门人Glenn Tan。“我记得那时候是我在美国留学的一个假期,去另一个城市拜访同学的时候路过一个广场,正在进行摸车比赛,当时以为这只是一个大家都不会认真对待的游戏,但是随后儿天每每经过广场,都还有人站在车旁坚持,那时才意识到,这是一项人类对自己极限发出的挑战,随后就有了现在的斯巴鲁摸车赛,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十三届,这些人里其实有不少已经连续很多年过来参赛了。”Glenn举起手,开始为我历数那些熟悉的面孔。
执着者
第81小时,场上剩下最后三人,为了保证公平,三台监视摄像机分别被架在他们摸车的手旁记录动作,我发现了这之中有一张熟悉的脸,我不记得他的名字,因为新闻中只会出现冠军的名字,而他是去年的第三名。Yoyo告诉我,其实前年的比赛他也坚持到了最后,却与冠军失之交臂。
疲惫、紧张、困倦袭来,三个人都保持着两手交叠的姿势,保证右手不会在自己稍不留神之间离开掌印,场边的家属一直在与他们交谈,大概是说一些鼓励的话,希望自己的亲人保持清醒,坚持到最后,这一切,选手们却无暇顾及。
82小时过后,随着第二名抬起的右手,冠军已然诞牛。G Jaishanker,以82小时16分钟的成绩,打破了历届的时长纪录,成为了那个被记住名字的执着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