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有机棉

  因为始终难舍“依靠低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的心态,中国棉花出口长期受到了欧美等国配额限制,与此同时,在国内还要应对质优价廉进口棉强大攻势,导致了中国广大棉农的利益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棉农的经济收入局面之所以无法打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棉花产业的低附加值导致的。

  目前国内也还没有对有机棉进行专门统计的机构或者组织,零星散布的棉花生产和有机棉制品企业之间也没有建立协助提升棉花产业链价值的共识,既缺乏政策支持,又得不到市场企业的积极导向,有机棉在广大棉农中因而迟迟得不到普及。自2009年起,欧洲服装品牌C&A基金会、有机棉协会(Textile Exchange)和壳牌基金会(Shell Foundation)成立CottonConnect,致力帮助全球的小农户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棉花种植,他们的经验或将能为中国广大棉农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方案提交人:C&A、国际有机棉协会和壳牌基金会

  有机棉花是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化学物品的前提下全天然无污染生产的棉花。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大多数并不是研究如何提高品质来争取更多的出口配额,往往是转向非配额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市场的开发,这种急功近利的市场导向做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植成本较高昂的有机棉在中国难有知音。

  事实上,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民种植代表环保、生态、品质,能够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的有机棉,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结果。有机棉的生产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德州,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美国、印度、土耳其成为有机棉生产的佼佼者,尤其是印度如今正在大规模扩大有机棉生产,由政府出面已经建立了高效的有机棉生产产业链,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因此翻了几番。

  目前国内的有机棉种植主要集中在新疆,山东、河北等地曾尝试过有机棉生产,但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的管理维护。生产成本比一般的棉花要高2倍左右,因为土地需要闲置一两年净化后才可进行种植,只能施用有机肥,人工使用量、种植周期也远高于普通棉。

  2013年CottonConnect在中国河北省开展了REEL(Responsible Environment Enhanced Livelihoods)项目,当地约1150名棉农参与了该项目学习种植有机棉。“农民学习有机棉种植后,约帮助当地减少了12%的农耕成本,共计节省约290万元人民币。”CottonConnect首席执行官艾莉森.沃德(Alison Ward)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记者。

  方案点点看

  “参加了有机棉花种植培训后,农药使用费减少了40%,而且每亩地棉花收成增加到了300千克。相比较2013年,2014年收益多了1700元人民币。”张金林是河北省南宫市南便村乡张九宫村村民,拥有48公亩土地。在CottonConnect组织下,“张金林们”陆续接受了当前最标准的有机棉花种植培训,培训共有三个阶段:1)如何种植可持续棉花;2)种植过程中具体实践指导;3)示范以往有机棉花种植先例。

  事实上,CottonConnect在帮助棉农实现生产力提升、为商家确保上游产品品质的同时,还通过联合当地服装品牌供销商以及零售商对当地社区进行投资,让企业和农户都直接参与到有机棉生产环节,为棉农到零售商之间搭建了新的连接点,实现了农产品向商品的过渡,也实现了棉花产业的升级优化。

  CottonConnect四步帮助棉农连接零售商:1)根据服装品牌商生产原则以及标准协调并执行有机棉花农场种植培训;2)与当地农场、政府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项目执行支持,并为棉农参与种植转型的培训向政府争取一定补贴;3)CottonConnect内部以及外部科研机构合作对棉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支持,提供棉农可持续发展耕种技能并降低环境影响;4)制定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化肥、农药正确使用,水资源管理,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劳动力。

  C&A基金会执行董事莱斯利.约翰斯顿(Leslie Johnston)告诉记者,自2009年开始,CottonConnect在印度、中国以及巴基斯坦设立农场,联合棉农、纺纱工人以及织物制造商开展农户培训,执行多个可持续发展的棉花项目,并连接供应商进行棉花采购,在推广有机棉种植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服装品牌有C&A、John Lewis、Burberry、Walmart、IKEA、H&M、Adudas等数家国际知名公司,每年能帮助全球超过13万棉农过渡种植有机棉花,连接20多家供应商进行采购。

  本刊记者 谢金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