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助中小企突圍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政府官員,博彩業,發展
  • 发布时间:2015-03-10 08:05

  實時問題因應協助處理,就是要求政府官員和部門人員與商界進行頻繁接觸和交流,具體事件一一梳理和解決,甚至也為企業提供諸如經營管理診斷,乃至於嫁接各種內外商機等服務。這與本地政府的工作傳統和模式很不一樣,卻是真正扶持中小企業到家的重要機制,值得本澳政府、業界好好研究、引入。

  賭收持續向下之際,中小企該如何發展的話題也開始浮上檯面。除了官員初露口風,各界智庫亦集思廣益,希望重新審視中小企發展與化解社會矛盾,為未來構建一個更完整的政策體系,以扶助本地中小企不斷壯大。一般認為,中小企發展再獲當局重視,首先,是對過去十多年龍頭產業高速發展擠佔了中小企發展空間的彌補,扶持中小企成為當務之急;其次,隨著博彩業進入調整期,產業多元化的要求日益逼近,借助推動中小企發展成為產業創新和多元新力軍,讓更多澳門人走向產業多元的發展。

  中小企發展問題及成因與對策

  方向有了,工作該怎麼做?本澳中小企業現有65000多家,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吸納澳門勞動就業總人口的60%,但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及稅收僅為澳門經濟及稅收總量的20%左右。究其因,澳門中小企多為家族式企業,規模小、人員少,屬傳統行業,如手信業、麵食檔、修理業等。加上設施普遍簡陋,多為前店後廠,發展空間有限,且基本上產品老化,沒有品牌、缺乏技術創新,管理方式又落後,技術及信息化管理更是薄弱,這與中小企人員學歷普遍低不無關係。由此看來,澳門中小企所形成的困境與其自身的經營模式及傳統觀念有密切關聯。一旦經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並伴隨著高房價、高通脹、高成本,澳門中小企業競爭能力就明顯下降。雖然特區政府與銀行推出一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信貸優惠,政府每年撥出2億元專項資金,但中小微企業受惠的並不多,每年也才用了500萬元左右,可見特區政府此項政策措施未見效果。

  澳門中小企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上缺乏創新,具體表現在人才的自由流動不足,人資短缺,多數澳門中小企管理粗放,除了手信業外,其他絕大多數商店為售國外品牌商品,如藥品、家電、手錶、電器、化妝品、服裝等。從本質上來講,澳門中小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範疇,當博彩業開放賭權後,爭奪人力資源的矛盾更加凸顯。衆所周知,政府對企業引進外僱人員實行審批制度,但政府本身並不瞭解企業需要甚麼樣的人員,甚至要引進多少也不甚了了,所以特區政府的外僱政策與市場是脫節的。而澳門中小微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放在10年前可能沒有問題,可隨著賭權開放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資短缺問題一下子就顯現出來,加上企業經營未能與時俱進,特區政府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人資管理體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多數澳門中小企經營者都在喊“人資短缺”的現狀。

  此外,澳門中小、微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和技術支持,許多企業沒有中長遠發展規劃,見步行步,沒有危機感、緊迫感,還缺乏創新,大到企業戰略,小到連一些有用的點子都十分匱乏,於是因循守舊,一本天書讀到老。而政府的體制、機制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又存在差異,中小企更是唱自己的“獨角戲”,或形成“各唱各戲”的局面。

  因應上述諸多問題,中小企業經營者如何突出重圍,扭轉困境,可歸納如下幾點:第一要清晰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譬如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是走大衆化路線抑或走中高檔之路;是先立足於澳門,還是走海外路線等;第二要與時俱進,發揚自身“船小好調頭”的優勢,適應市場變化努力開拓;第三不能一本天書念到老,要借助於現代科技成果,尤其是創新經營管理;第四大膽吸收優秀外來人才,提高員工的素質;第五要從傳統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以“澳門創造”代替“澳門製造”;第六,要參與一些大型國際性的產品展覽提升自身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第七,更多地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並從中學習借鑒,以提升自身的經營和管理能力。

  借助台灣模式,從細處著手服務中小企

  至於政府層面,針對本澳舖租貴,中小微企難以為繼的普遍抱怨,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日前表示,未來本澳將有新的公屋落成,參考新加坡的“組屋”有很多市集,以相對低廉的租金租予本地中小企業之餘,又可讓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會因經濟高速發展而受較大的衝擊。

  筆者認為,政府還可借鑒台灣的幫助中小企發展模式來扶助本地中小企的發展。台灣《二○一四年度中小企白皮書》,有兩大工作機制值得澳門參考,一是實時問題因應協助處理,二是前瞻佈局規劃管理。前者主要是降低企業營運障礙,後者則導引企業競爭力提升,以達成優質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實時問題因應協助處理,就是要求政府官員和部門人員與商界進行頻繁接觸和交流,具體事件一一梳理和解決,甚至也為企業提供諸如經營管理診斷,乃至於嫁接各種內外商機等服務。這與本地政府的工作傳統和模式很不一樣,卻是真正扶持中小企業到家的重要機制,值得本澳政府、業界好好研究、引入。至於前瞻佈局規劃管理,關係到種種有利或可鼓勵中小企發展的法律和制度完善,於澳門而言,更可以是推動中小企走向區域合作方向的制度設計。總之,中小企扶助政策一切都要從細處著手,首要採購,其次服務。台灣的《中小企發展條例》第四條特別規定,應於每年年終發佈中小企業白皮書,寫明用於中小企業的所有資源。此舉為確保政府投放於輔助中小企的資源。白皮書則有專門章節詳細分析多個覆蓋輔助中小企工作部門的資源運用,其年度增減,以及投放於中小企的預算比例。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台灣中小企輔助經費的三大支出,政府採購佔最多,達六千五百億(新台幣,下同);其次是各部門的輔助業務經費不足三百億;第三位才是協助中小企業的項目貸款,只有三十四億,其中已包括輔助中小企升級貸款、青年創業貸款和啟動金等七種貸款。此三組數據說明,為中小企提供產品和服務出路,是幫助中小企成長和壯大的最關鍵之處。崔特首在競選政綱中已經提出為中小企創造政府和博彩大企業的優先採購條件,如何落實並如何在來年的施政總結中展現成果,是檢視施政績效的關鍵。至於佔第二位的各部門輔助中小企經費,主要包括為中小企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從解決實際問題的官民對接座談會,到幫助企業提升管理和經營能力的診斷服務,為中小企指明發展方向的市場分析,以及各種針對中小企經營管理和人員素質的培訓服務。

  長期以來中小企在經營過程遭遇的問題,具體而瑣碎。然而,正是這些問題阻礙了中小企的成長和壯大。從創業和啟動後維持經營,到走向政府採購之列,中小企最需要的,就是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輔助。可是,經濟局目前提供中小企援助計劃等措施,主要是等待企業上門申請、政府審批。政府部門是否可以透過後援部門,協助前線員工培訓,達到“送服務上門”,如在符合個人資料保護的法律法規下,可以更便捷地填好表格,讓企業得到更快的支援?特別是舊區的中小企,能否借用紮根舊區的社團網絡、人脈,“將理念、服務送上門”,例如每一至兩周,每隔一定時間便派員駐場,為企業提供顧問工作,如客戶經理式的工作,針對中小企人手不夠,申請擴業或創業牌照等候時間較長,未來政府部門如果能夠更準確、快捷地送上服務,相信亦可助中小企一臂之力。

  ◆澳門/曾志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